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白茅根 (禾本科 白茅屬植物))
白茅根,中藥名
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 major( Nees)C.E.Hubb.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洗淨,曬乾,除去鬚根和膜質葉鞘,捆成小把。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白茅根
- 別 稱:絲茅草、茅草、白茅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莎草目
- 科 :禾本科
- 屬 :白茅屬
- 種 :白茅
- 用 量:9~30g
- 毒 性:無毒
- 貯 藏:置乾燥處
- 採收時間:春、秋二季採挖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生理特性
本品呈長圓柱形,長30~60cm,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明顯,稍突起,節間長短不等,通常長1.5~3cm。體輕,質略脆,斷麵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易與皮部剝離。氣微,味微甜。
入藥部位:植物的乾燥根莖。
炮製方法
- 1、白茅根:洗淨,微潤,切段,乾燥,除去碎屑。
- 2、茅根炭:取淨白茅根段,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取出涼透。
性味:甘,寒。
歸經: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肺熱咳嗽,胃熱嘔吐,濕熱黃疸,水腫尿少,熱淋澀痛。
相關配伍
- 1、竹木入肉:白茅根燒末,豬脂和塗之。風入成腫者,亦良。(《肘後方》)
- 2、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
- 3、小便出血:茅根煎湯,頻飲為佳。(《談野翁方》)
- 4、解中酒毒,恐爛五臟:茅根汁,飲一升。(《千金方》)
用法用量:煎服,9~30g。鮮品加倍。止血多炒炭用,清熱利尿宜生用。
禁忌: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1]
相關論述
- 1、《本經》: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 2、《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
- 3、《本草綱目》: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膽,解酒毒。
白茅根泡水喝,對身體有5個好處,但這些事項要注意
白茅根是山間田野當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草本植物,在農村幾乎都把它當成了雜草除掉,其實它在中醫當中是很有用的一種中草藥,可以用它的根部入藥,泡水喝是其中一種方式。那麼,白茅根泡水喝,對於我們人體都會有什麼好處呢?服用的時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白茅根的功效主治
白茅根泡水喝,身體可收穫5個好處
1.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是白茅根一個十分顯著的作用,研究表明這可能與其所含的豐富的鉀鹽有關,因而其在臨床上可用於水腫,熱淋等疾病的治療。
2.保肝作用
白茅根還具有一定的抗肝炎作用,研究表明,白茅根可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轉陰率,進而有助於提高乙肝患者的治癒率。
3.降三高作用
白茅根降三高作用主要得益於其中的白茅根多糖,對於血糖血脂有一定的調節改善作用,因而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
4.抗菌作用
藥理研究顯示,白茅根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對於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因而日常可以預防痢疾方面的菌群感染類疾病。
5.免疫調節作用
藥理研究顯示,白茅根對於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加強效應,因而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
白茅根泡水喝,這些事項要注意
雖然白茅根是一種不錯的中草藥,但是其也是有一定的注意事項的,下面為其中相關的注意事項:
* 1.體質虛寒人群禁忌:前面我們提到,白茅根是性寒的中草藥,對於體質虛寒的人群並不適宜,容易造成他們寒上加寒。
* 2.脾胃不好人群禁忌:白茅根性寒,容易傷脾胃,脾胃本身不好的人群應禁忌。
* 3.白茅根不適宜長期喝:同樣是由於性寒的緣故,白茅根不宜長期服用,建議服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中草藥以緩和其寒性。
附:白茅根搭配食療方
白茅根《中藥材》
氣味甘寒,無毒。主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茅草處處由田野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針,俗謂之茅針。其葉如矛,邊有鋒棱,又名刀茅。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葉皆相似白茅,根甚潔白,味甘如蔗,其根柔軟如筋,故一名地筋,干之夜視有光,故腐則變為螢火茅,葉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 [3] 白茅色白味甘,上剛下柔,根多津汁,稟土金水相生之氣化。主治勞傷羸瘦者,煩勞內傷,則津液不榮於外,而身體羸瘦。茅根稟水精而多汁,故治勞傷羸瘦。補中益氣者,中土內虛,則氣不足。茅根稟土氣而味甘,故能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者,肝氣內虛,則血不榮經,而為瘀血血閉之證。茅根稟金氣而色白,故除瘀血血閉。肺金之氣外達皮毛,則寒熱自愈。皮毛之氣下輸膀胱,則小便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