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白花菜(山柑科、白花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花菜原圖鏈接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白花菜(山柑科、白花菜屬植物))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無刺。葉為3-7小葉的掌狀複葉,邊緣有細鋸齒或有腺纖毛;葉柄長2-7厘米;無托葉。總狀花序長15-30厘米,花苞片由3枚小葉組成;花梗長約1.5厘米;萼片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黃色或淡紫色,有爪;花盤圓錐狀;雄蕊伸出花冠外。果圓柱形;長3-8厘米。種子近扁球形,黑褐色。不具假種皮。花期與果期約在7-10月。

廣域分布種,在中國自海南島直分布到北京附近,從雲南直到台灣,可能原產古熱帶,現在全球熱帶與亞熱帶都有。是低海拔村邊、道旁、荒地或田野間常見雜草及藥用植物亞洲、非洲少數地區偶有栽培以供蔬食,亦可醃食。種子碾粉功似芥末,供藥用。全草入藥,味苦辛微毒。

白花菜(學名:Cleome gynandra L.)

白花菜原圖鏈接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白花菜
  • 拉丁學名:Cleome gynandra L.
  • 別 名:羊角菜、屢析草、臭花菜、豬屎草、五梅草、白花仔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罌粟目
  • 亞 目:白花菜亞目
  • 科 :山柑科
  • 屬 :白花菜屬
  • 種 :白花菜
  • 分布區域:中國廣布,全球熱帶與亞熱帶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二名法 Cleome gynandra

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植物,高1米內外,常被腺毛,有時莖上變無毛。無刺。葉為3-7小葉的掌狀複葉,小葉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菱形,頂端漸尖、急尖、鈍形或圓形,基部楔形至漸狹延成小葉柄,兩面近無毛,邊緣有細鋸齒或有腺纖毛,中央小葉最大,長1-5厘米,寬8-16毫米,側生小葉依次變小;葉柄長2-7厘米;小葉柄長2-4毫米,在匯合處彼此連生成蹼狀;無托葉。

總狀花序長15-30厘米,花少數至多數;苞片由3枚小葉組成,有短柄或幾無柄;苞片中央小葉長達1.5厘米,側生小葉有時近消失;花梗長約1.5厘米;萼片分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長3-6毫米,寬1-2毫米,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黃色或淡紫色,在花蕾時期不覆蓋着雄蕊和雌蕊,有爪,連爪長10-17(-20)毫米,瓣片近圓形或闊倒卵形,寬2-6毫米;花盤稍肉質,微擴展,圓錐狀,長2-3毫米,粗約2毫米,果時不明顯;雄蕊6,伸出花冠外;雌雄蕊柄長5-18(-22)毫米;雌蕊柄在兩性花中長4-10(-16)毫米,在雄花中長1-2毫米或無柄;子房線柱形;花柱很短或無花住,柱頭頭狀。果圓柱形;斜舉,長3-8厘米,中部直徑3-4毫米,雌雄蕊柄與雌蕊柄果時長度近相等,約5-20毫米。種子近扁球形,黑褐色,長1.2-1.8毫米,寬1.1-1.7毫米,高0.7-1毫米,表面有橫向皺紋或更常為具疣狀小突起,爪開張,但常近似彼此連生:不具假種皮。花期與果期約在7-10月。

繁殖方式

選擇生長旺盛的紅梗白花菜留種,留種的白花菜不採收,開花後經 30 天左右就可發育成熟,種子成熟時割取全株曬乾,打下種子,裝於布袋中,置於通風乾燥處貯藏。

播前將種子晾曬1天,以提高發芽率,做好發芽試驗,要求發芽率在90%以上,播種量為2.25-3.00千克/hm2,用細土拌播,清明後至8月中旬均可播種,如使用薄膜和大棚,可提前至3月上旬播種,推廣條播,提倡移栽,由於白花菜幼苗出土力差,應選擇晴天播種,切忌選擇下雨時播種和播後即下雨的天氣,播後第2天即打藥除草,用量與常規用量相同。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白花菜對土壤要求嚴格,宜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2-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旱地或水田的砂質土或壤土,不宜選擇冷水田或低濕地栽培。播種前要深耕施足基肥,施腐熟的豬牛欄肥11.25-15噸/平方小時。土地平整後作廂,廂寬1.0-1.5米,溝寬約33.3厘米,深約10厘米,廂面平整,耙細,土壤濕度以手捏成團、落地能散為宜。

定苗間苗:出苗後6-8天、苗高3.3厘米左右、2-3片真葉時,為促進幼苗早發蔸,用0.5%尿素加4%蔗糖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1-2次。3-4片真葉時應及時間苗定苗,株距20厘米為宜。

施肥

採取平衡施肥原則,要求增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少施化肥。分期適時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生長前期追肥2-3次,一般定植後10-15天澆1次提苗肥,施稀水糞15噸/平方小時,以後每隔5-10天澆施腐熟稀水糞15.0-22.5噸/平方小時或尿素120-150千克平方小時,當植株有12-13片葉時施1次花芽分化肥,施氮、磷、鉀三元素複合肥(15∶15∶15,下同)300-375千克/平方小時,現蕾時結合中耕培土,追施花球膨大肥,施氮、磷、鉀三元素複合肥375-450千克/平方小時,收期每採收1次追肥1次,促進側花球生長,施氮、磷、鉀三元素複合肥225-300千克/平方小時。

水分:白花菜需水量較大,尤其在花球形成期要及時澆水或灌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同時應注意種植白花菜的田塊不能積水,雨季要及時排水,做到雨停田干。

採收

白花菜要按標準、及時、分批採收。按標準采就是在主側枝的花瓣剛露出時采,能保持醃菜特有的色、香、味;采晚了則香味淡,粗纖維多,品質差。分批采就是在整個生育期分4-5批采。第1批是在播種後20天左右、株高20厘米左右時采。采時將每株主莖離地面3厘米處折斷,主莖上留下的側枝繼續生長。採摘後施1次人糞尿,過5-6天采第2次。第2次採收時,只採達採摘標準的側枝,其上的腋芽又萌發出二級側枝,這樣採摘1次側枝,增加1級側枝的不斷重複,可使採摘期延續到2個月左右,整個生育期以中期產量最高。每季產量可達19.5-22.5噸/平方小時,待6月至7月上旬產量下降時,可用上季的種重新播種栽培,去掉上茬。

植物毒性

白花菜一次食用多量,或少量多次食用後易引起中毒,會有選擇性地損害四肢運動神經和視神經。曾有6例食用白花菜後12小時左右,先後發生頭暈,噁心,嘔吐,多汗,視物模糊,四肢麻木等。其中3例病情較重,發現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腹微隆起,腸鳴音減弱。經常規處理,3天後恢復。

主要價值

食用

白花菜富含對人體有益的17種微量元素,有氨基酸及人體必須的鈣、鐵等元素。這種菜具有獨特的風味,是聞名遐邇的地方特產。其莖葉醃製後可食用,是夏季主要的一種醃菜,可炒肉、蛋炒或單炒。其味清香鮮美,能提神生津、開胃建脾、增進食慾。 [1]

藥用價值

種子碾粉功似芥末,含油約25%,供藥用,有殺頭虱、家畜及植物寄生蟲之效;種子煎劑內服可驅腸道寄生蟲,煎劑外用能療創傷膿腫。全草入藥,味苦辛微毒,主治下氣,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濕痹痛,擂酒飲止瘧;製成混敷劑,能療頭痛,局部疼痛及預防化膿累積;因有抗痙攣作用,亦為產科臨床用藥。

全草(白花菜):苦、辛,溫。祛風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用於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痔瘡,帶下病,瘧疾,痢疾。

種子(白花菜子):苦,辛。微毒。散風祛濕,活血止痛。外用於痔瘡風濕痹痛,瘧疾。

【維藥】海布瑞夏特,扎翁,哈羅,霍茹甫:全草、種子主治用於殺胃腸寄生蟲《維醫藥》。

【德昂藥】刀艾熱:用於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痔瘡《德宏藥錄》。

【景頗藥】Ang chunnam:功用同德昂族《德宏藥錄》。

【阿昌藥】白花菜子:功用同德昂族《德宏藥錄》。

白花菜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白花菜人們都不陌生,知道它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野生草本植物,但對它的具體功效與作用人們了解的並不全面,其實白花菜既能當蔬菜食用又能入藥,是一種利用價值極高的存在,它的實用功效與藥用功效都極為出色,只是在食用時也存在一些禁忌。

白花菜的功效與作用

1、補充營養

平時人們多吃些白花菜,能為身體補充豐富營養,因為白花菜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豐富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人們在食用以後能儘快把這些營養吸收和利用,能增強身體多器官功能,也能維持人體正常代謝。

2、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也是白花菜的重要功效,平時人們因外傷導致體內出現淤血時,及時使用白花菜就能讓症狀減輕,另外人們出現跌打損傷,引發淤血腫痛時把白花菜刀碎以後外敷在傷處還能快速消腫,也能讓疼痛症狀儘快減輕。

3、預防高血壓

白花菜中含有豐富生物鹼和黃酮素,這些物質都能直接作用於人類的心血管,它能提高心血管韌性與彈性,並能促進血液循環,可防止人體血壓升高對人類高發的高血壓有明顯預防作用,生活中那些已經出現高血壓的患者,在服用白花菜以後,還能讓血壓慢慢恢復正常。 [2]

白花菜的禁忌

白花菜雖然營養豐富,保健功效出色,但在食用時也有一些禁忌,因為它是一種略帶毒性的野生蔬菜,在日常生活中禁止過量食用,不然會導致食物中毒,另外它還是一種性質寒涼的保健食材,那些脾胃虛寒和經常腹瀉便糖的人禁止服用白花菜。

《中藥大辭典》:白花菜

拼音注音:Bái Huā Cài

別名:羊角菜(《綱目》),屢析草(《生草藥性備要》)。

出處:汪穎《食物本草》

來源: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的全草。夏季採收。

生境分布:生長於荒地,或栽培於庭園。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廣西、台灣、雲南、貴州、廣東等地。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有惡臭。莖多分枝,高達1米,密被粘性腺毛。掌狀複葉,互生;葉柄長3~7厘米;小葉5片,倒卵形或菱狀倒卵形,長2.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銳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細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上微有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有梗,基部有葉狀苞片3;萼片4,卵形,先端尖;花瓣4,倒卵形,長約1厘米,寬約5毫米,有長爪,白色或帶紫色;雄蕊6,花絲下部附着於雌蕊的子房柄上;雌蕊子房有長柄,突出花瓣之上,1室,花柱短,柱頭扁頭狀。蒴果長角狀,長5~10厘米,先端有宿存柱頭。種子腎臟形,寬約1毫米,黑褐色,中部微陷,表面有突起的皺褶狀膜。花期5~8月。果期6~9月。

毒性:白花菜一次食用多量,或少量多次食用後易引起中毒。曾有6例食用白花菜後12小時左右,先後發生頭暈,噁心,嘔吐,多汗,視物模糊,四肢麻木等。其中3例病情較重,發現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腹微隆起,腸鳴音減弱。經常規處理,3天後恢復。

化學成分:含辛味揮髮油,與大蒜油,芥子油相似。

藥理作用:葉有抗刺激作用。

性味:辛甘,溫。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甜,性平。"

②《隨息居飲食譜》:"苦辛甘,溫。"

注意 汪穎《食物本草》:"多食動風氣,滯臟腑,令人胃中悶滿,傷脾。"

功能主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瘧疾,痢疾,白帶,痔瘡。

①汪穎《食物本草》:"下氣。"

②《綱目》:"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濕痹痛;擂酒飲,止瘧。"

③《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理蛇咬傷。"

④《中國藥植圖鑑》:"止下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3]

複方

①治男子下消,女人白帶:白花菜嫩葉半兩,洗淨,切碎,和豬小腸或冰糖,水適量燉服。(《閩南民間草藥》)

②治痔瘡:白花菜洗淨,水酌量,煎數沸,洗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備註:本植物的種子(白花菜子)、根(白花菜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摘錄 《中藥大辭典》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花菜(山柑科、白花菜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白花菜」你吃過這種野菜嗎?


白花菜子種植技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