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牡丹 )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牡丹 )

目錄

牡丹 (雙子葉植物綱芍藥科植物)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雙子葉植物綱、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花單生枝頂,苞片5,長橢圓形;萼片5,綠色,寬卵形,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牡丹
  • 英文名稱:Peony
  • 拉丁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 別 名: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藥、百雨金、洛陽花、富貴花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超 目:虎耳草超目
  • 目 :虎耳草目
  • 科 :芍藥科
  • 亞 科:芍藥亞科
  • 屬 :芍藥屬
  • 種 :牡丹
  • 變 種:2變種
  • 命名者及年代:Andr.,1804

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中國國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牡丹勝出,得票高達79.71%。

形態特徵

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牡丹: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落葉小灌木,高1-1.5米;二回三出複葉,小葉常3-5裂;初夏開白色、紅色或紫色花,花單生大型;雌蕊生於肉質花盤上,密被細毛。

紫斑牡丹(變種) :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papaveracea (Andrews) Kerner

與牡丹的區別:花瓣內面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葉為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小葉不分裂,稀不等2-4淺裂。花大,花瓣白色。 分布於四川北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太白山區)。生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中。在甘肅、青海等地有栽培。 根皮供藥用,稱「丹皮」;為鎮痙藥,能涼血散瘀,治中風、腹痛等症。

矮牡丹(變種):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spontanea Rehder

與牡丹的區別:葉背面和葉軸均生短柔毛,頂生小葉寬卵圓形或近圓形,長4-6厘米,寬3.5-4.5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再淺裂。 產自中國陝西延安。生山坡疏林中。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主要用途

觀賞

牡丹色、姿、香、韻俱佳,花大色艷,花姿綽約,韻壓群芳。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為墨紫色、白色、黃色、粉色、紅色、紫色、雪青色、綠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為早花、中花、晚花類,依花的結構分為單花、台閣兩類,又有單瓣、重瓣、千葉之異。牡丹栽培和研究愈來愈興旺,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中國產有五百餘種,着名品種有姚黃、魏紫、趙粉、二喬、梨花雪、金輪黃、冰凌罩紅石、瑤池春、掌花案、首案紅、葛巾紫、藍田玉、烏龍臥墨池、豆綠等等。清程先貞詠「春煙籠寶墨,入夜看來難。恐奏清平調,楊妃硯滴干」,足見此時已有色與暗夜無異的黑牡丹品種出現,而江蘇鹽城便倉產的枯枝牡丹,竟然「奇在一放十二瓣,如果是閏年,就一定是十三瓣,而且枝幹枯黃……一離開便倉,花即變種」。 中國菏澤、洛陽均以牡丹為市花,菏澤曹州牡丹園、百花園、古今園及洛陽王城公園、牡丹公園和植物園,每年於4月15至25日舉行牡丹花會。蘭州、北京、西安、南京、蘇州、杭州等地均有牡丹景觀。此外,牡丹的形象還被廣泛用於傳統藝術,如刺繡、繪畫、印花、雕刻中。

食用

牡丹花可供食用。明代的《遵生八箋》載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譜》謂:「牡丹花煎法與玉蘭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擇洗淨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國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鮮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製作名菜的。牡丹花瓣還可蒸酒,製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1]

藥用

藥用栽培者品種單調,花多為白色。以根皮入藥,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涼血祛瘀中藥。李時珍謂:「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還認為野生單瓣者入藥為好,人工為觀賞栽培的重瓣者氣味不純,不可藥用。 丹皮以安徽、四川產量大,安徽銅陵鳳凰山為牡丹皮之鄉,所產丹皮質最佳,習稱鳳丹。丹皮以皮厚、肉質、斷面色白、粉性足、香氣濃、亮星多者為佳。藥材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略向內捲曲或張開,長5-20厘米,直徑0.5-1.2厘米,厚1-4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亮星,牡丹酚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飲片為淡粉紅色彎月狀或環狀薄片。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扑傷痛等證。現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過敏、抗腫瘤、止血、祛瘀血、清熱解毒、鎮靜、鎮痛、解痙等活性,還能促進單核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應用時應注意,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牡丹花含黃芪苷,除觀賞外還可入藥,用於調經活血。

牡丹花(中藥材)

《中藥大辭典》:牡丹花

拼音Mǔ Dān Huā

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花。

化學成分花瓣含黃芪甙。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淡,無毒。"

功能主治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調經活血。"

②《四川中藥志》:"治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牡丹花

拼音Mǔ Dān Huā

英文名Tree Peony flower, flower of Subshrubby Peony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藥材基源:為芍藥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原形態牡丹 落葉小灌木,高1-2m。根粗大。莖直立,枝粗壯,樹皮黑灰色。葉互生,紙質;葉柄長5-11cm,無毛;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或二回羽狀複葉,近技項的葉為三小葉,頂生小葉常深3裂,長7-8cm,寬5.5-7cm,裂片2-3淺裂或不裂,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有時被白粉,沿葉脈疏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cm;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cm,寬2.5-4cm,2-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花兩性,單生枝項,直徑10-20cm;花梗長4-6cm;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寬卵形,大小不等,綠色,宿存;花瓣5,或為重瓣,倒卵形,長5-8cm,寬4.2-6cm,先端呈不規則的波狀,紫色、紅色、粉紅色、玫瑰色、黃色、豆綠色或白色,變異很大;雄蕊多數,長l-1.7cm,花絲亦具紫紅等色,花葯黃色;花盤杯狀,草質,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裹心皮,在心皮成熟時裂開;心皮5,稀更多,離生,綠色,密被柔毛。蓇葖果長圓形,腹縫線開裂,密被黃褐色硬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2] 生境分部全國各地多有栽培觀賞。

化學成分牡丹花主要含紫雲英甙(astragalin)。還含牡丹花甙(paeonin),蹄紋天竺甙(pelargonin)。

性味苦;淡;平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主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各家論述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調經活血。

2.《四川中藥志》:治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牡丹 )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國色天香,唯有牡丹


相關視頻

【小調情歌】景山公園牡丹


相關視頻

牡丹之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