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小山菊(菊科、菊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小山菊(菊科、菊屬植物))

為菊科菊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45厘米,分布在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北、山西(五台山)和吉林(長白山)等地,生長於海拔1,800米至3,0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草甸,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目錄

小山菊(學名:Dendranthema oreastrum)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小山菊
  • 拉丁學名:Chrysanthemum oreastrum Hance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春黃菊族
  • 亞 族:菊亞族
  • 屬 :菊屬
  • 組 :菊組
  • 種 :小山菊
  • 系  :山菊系 Ser. Oreastra
  • 分布區域:俄羅斯,中國吉林、山西、吉林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45厘米,有地下匍匐根狀莖。莖直立,單生,不分枝,極少有1-2個短分枝的,被稠密的長或短柔毛,但下部毛變稀疏至無毛。基生及中部莖葉菱形、扇形或近腎形,長0.5-2.5厘米,寬0.5-3厘米,二回掌狀或掌式羽狀分裂,一二回全部全裂。上部葉與莖中部葉同形,但較小,最上部及接花序下部的葉羽裂或3裂。末回裂片線形或寬線形,寬0.5-2毫米。全部葉有柄。葉下面被稠密或較多的膨鬆的長柔毛至稀毛而幾無毛。頭狀花序直徑2-4厘米,單生莖頂,極少莖生2-3個頭狀花序的。總苞淺碟狀,直徑1.5-3.5厘米。總苞片4層。外層線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5-9毫米,中內層長卵形、倒披針形,長6-8毫米,中外層外面被稀疏的長柔毛。全部苞片邊緣棕褐色或黑褐色寬膜質。舌狀花白色、粉紅色。舌片頂端3齒或微凹。瘦果長約2毫米。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00米至3,0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草甸,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在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吉林、山西(五台山)和吉林(長白山)等地。 [1]

栽培技術

1.選地施肥:以選用肥沃的沙壤土為好。播種前或移栽前,施足基肥,精細整地。

2.繁殖方法:菊花腦以扦插繁殖為好,其方法是:在5--6月份,選取長約5--6cm的嫩梢,摘去莖部2--3葉,把嫩梢扦插於苗床,深度為嫩梢長度的1/2。插後保持土壤濕潤,噴施新高脂膜,減少水分蒸發,防病菌侵染,並用遮陽網遮蔭,半個月左右成活。

3.田間管理:定植時結合澆定根水施一次稀薄人畜糞,每667平方米約1500kg,以利成活。每採收一次結合澆水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腐熟人畜糞2000kg左右。如果實行多年生栽培,在地上部莖葉完全乾枯後,於霜凍前割去莖稈,重施一次過冬肥,培土5cm左右,有利於安全越冬和早春萌發。施肥配合使用光合營養膜肥(光肥),提升光合作用產能營養物質和葉綠素、高級環保型植物增肥、增產、增色、葉片肥厚、干莖強壯的複合藥膜。可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規肥料、養料供給植物生長發育至極限。一次施用全年受益。其次做好中耕除草,還應注意病蟲害防治,菊花腦很少發生病蟲害,但要經常使用植物細胞免疫因子,提升植物抗逆性,可使病毒DNA斷裂凋亡。強大免疫功能,誘生干擾素和活性細胞介素,抑制殘餘病毒複製,促進植物正能量生態生長。以寄主植物抗病機理及利用病菌毒性變異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

4.留種:留種用的菊花腦植株,夏季過後不要採收,任其自然生長,並適當追施磷肥和鉀肥,以利開花結籽。12月種子成熟後,剪下花頭,晾乾,搓出種子,採種後的老茬留在田裡,翌年3月又可採收嫩梢上市。

黃花小山菊(學名:Dendranthema hypargyrum (Diels) Ling et Shih)

是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25厘米,匍匐根狀莖。莖直立,不分枝,基生葉扇形或寬卵形,莖葉小,上部莖葉常羽裂,全部葉下面被短柔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淺碟形,總苞片外層線形、線狀披針形,舌狀花黃色,9月開花。

黃花小山菊的為菊屬間雜交提供種質資源,可進一步推動地被菊在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區的適應性。分布於中國四川和陝西。生長在海拔1400-3850米的山坡草甸。

繁殖方法

材料類別:黃花小山菊的莖尖。

培養條件:基本培養基為MS。叢生芽誘導和增殖培養基:MS+6-BA1毫克/升+NAA0.01毫克/升;MS+6-BA3+NAA0.01毫克/升;MS+6-BA5+NAA0.01毫克/升。生根培養基:1/2MS+NAA0.01毫克/升;1/2MS+NAA0.03毫克/升;1/2MS+NAA0.05毫克/升。以上各培養基均含3%蔗糖和0.6%瓊脂,培養溫度為(25±1)℃,光照時間14小時/天,光強20-40微摩爾/(平方米·秒)。

生長分化:⑴外植體的滅菌與接種取黃花小山菊莖尖,長約1厘米,流水沖洗2-3小時,70%酒精消毒30s,無菌水沖洗4次,再經0.1%小時氯化汞消毒4-5分鐘,無菌水沖洗4次,備用。切取莖尖組織,長0.5-0.6厘米,接種於叢生芽誘導和增殖培養基中,每瓶接種3個外植體,每種培養基接種10瓶。⑵叢生芽的誘導與增殖接種大約2周後,可長出愈傷組織,1個月後,可分化出大量的叢生芽。將叢生芽接種於誘導和增殖培養基上,每種培養基接種10瓶,使其增殖,一般15天後可長出叢生芽;取叢生芽轉接於新的誘導和增殖培養基上,使之擴繁到所需數量。3種誘導和增殖培養基均可分化出叢生芽,但不同濃度的生長調節物質誘導和增殖率不同:MS+6-A1+NAA0.01毫克/升對黃花小山菊的誘導分化最好,達到95%,且叢生芽多,生長健壯,葉色綠;而6-BA濃度為3和5毫克/升時,誘導率分別為80%和40%,且叢生芽較少,葉色黃。增殖培養基效果與誘導分化培養基相同,因此,MS+6-BA1+NAA0.01毫克/升為叢生芽誘導和增殖較適宜的培養基。

誘導生根:將叢生芽分成單株,分別接種於生根培養基上,進行生根誘導,20天後可長出大量根。3種添加不同濃度NAA的生根培養基上都可誘導黃花小山菊生根,但誘導生根的情況不同:NAA濃度為0.05毫克/升時生根長而多,生根率為96%,且生長健壯;NAA為0.03和0.01毫克/升的培養基生根率分別為90%和82%,根生長健壯。 [2]

主要價值

全球菊屬植物約有39種,除紫花野菊間斷分布在歐亞大陸山區外,其它種類多分布在中國日本以及俄羅斯,中國菊屬植物種類約有22種。已經收集到絕大多數的中國產野生種類,發現其中高海拔地區原產的菊屬植物,尤其是高山植物如黃花小山菊、紫花野菊在北京地區露地栽培適應性很差,尤其是越夏很難,這就增加了菊屬植物基因庫的保存難度,有時不得不多次到原產地再引種收集。黃花小山菊組培快繁的成功,為黃花小山菊甚至更多的菊屬植物的進一步保存、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中國三北地區荒漠和半荒漠區面積巨大,需要大量的抗寒、抗旱性極強的地被植物。菊花種間的雜交已經很難滿足這一要求,通過屬間雜交,擴大基因庫,可以彌補品種間雜交和種間雜交的局限性。黃花小山菊的為菊屬間雜交提供種質資源,進一步提高地被菊在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區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