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侵染性病害原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侵染性病害原理》,世界第1部系統論述植物病理學原理的著作。埃·高又曼著。瑞士比爾克赫斯特出版社1944年出版。英國1948年出版英譯書,蘇聯1954年出俄譯本。中譯本1957年農業出版社出版,曾士邁譯,裘維蕃校。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6章,中譯本分上、下2冊,共755頁,約28萬字,有參考文獻700餘篇目錄。在理論上論述了植物病害發生的寄主—寄生物—外界環境之間的關係。第1章侵染,闡述了寄生物侵染寄主的過程、機制及影響侵染的環境條件。第2章侵染鏈,從病害流行學角度分析了初侵染來源,病原物的傳播途徑和植物病害流行的條件。第3章病原物的寄主適應性,論述了寄主對病原物適應性的差異和病原物對寄主的專化性,以及他們之間的適應性改變。第4章寄主的感病性,把寄主的抗病性分為拒受性的物質因素和寄主的保護反應。前者包括寄主的抗侵襲力、抗侵入力、抗擴展力和抗毒力,後者包括抗侵染的保護反應、抗毒素的保護反應、耐病性以及被動免疫等,並對寄主感病性的遺傳變異進行了分析。外界環境可引致寄主感病性的改變,即寄主的誘變因子,主要包括寄主生育階段、生活力、營養狀況、溫度、水份、光照、空氣中的CO2、土壤性質等。第5章發病,論述了寄主—寄生物—環境條件間的相互關係在發病中的重要性。發病的寄主在生長和形態上的擾亂可形成畸形,在解剖組織上可看到各種病變,在病理生理上主要表現為能量代謝、碳水化合物代謝、蛋白質代謝、礦物質代謝、水份平衡和細胞化學混亂。第6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根據病害侵染過程提出了防治侵染、充分利用寄主的抗病性 (誘病引發的預防) 和發病後的治療等防治策略。

本書是世界上第1部論述植物病害發生的寄主—寄生物—環境條件相互關係的著作,現代植物病理學的各個分支,都是在本書基礎上不斷充實、完善而發展起來的。現在看來,雖然有些簡單,有些概念也已增加了新的涵義,但仍是植物病理學工作者必讀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埃·高又曼(Ernst Gaumann),瑞士植物學家,植物病理學和真菌學家。曾在瑞士聯邦工藝學院任教授,植物系主任。主要著作還有 《霜黴菌屬志》、《真菌的比較形態學》、《植物上定居的寄生真菌的生物學》 (合著) 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植物侵染性病害原理 相關視頻

植物病理學第七講子囊菌
中宣部授予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朱有勇「時代楷模」稱號

參考文獻

  1.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2.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