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梁湘潤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梁湘潤(1930-2013),漢族。祖籍廣東中山。關於「五術」的文化理論研究方面,梁湘潤先生多年筆耕不輟。 [1]

撰寫了大量有關命理學、風水學的著作。他的著作字字珠璣,深入淺出。文字樸實無華。 [2]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條理清晰,誨人不倦。為弘揚五術華光,梁湘潤先生不僅手不釋卷,且走訪民間,敬賢禮士,虛懷若谷。 [3]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五術屆(山、醫、命、卜、相)通儒、泰斗。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廣東

出生日期----1930

逝世日期----2013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學者

人物介紹

梁湘潤(1930-2013),漢族。祖籍廣東中山。五術屆(山、醫、命、卜、相)通儒、泰斗。

關於「五術」的文化理論研究方面,梁湘潤先生多年筆耕不輟。撰寫了大量有關命理學、風水學的著作。

他的著作字字珠璣,深入淺出。文字樸實無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條理清晰,誨人不倦。

為弘揚五術華光,梁湘潤先生不僅手不釋卷,且走訪民間,敬賢禮士,虛懷若谷。

梁師之學,後人難以超越。乃非才智不逮,而是所耕之地,可伐之林皆有梁式斧痕犁印,再創新見,幾無可能。

梁湘潤先生以將命理學薪火相傳為己任,著作等身,誓將畢生所學回饋後世。常言經師易遇,人師難覓。

他不私其利,金針度人。學生遍及中國台灣、港澳地區。其中不乏五術屆知名人物鍾義明、解百榮先生等。

民國著名命理學家韋千里先生也曾稱梁湘潤先生為師,推心置腹,交流命理。

梁湘潤先生深入挖掘並細心整理出早期子平術的對應規則,稱之為」子平母法」,是傳統命理學研究的重要文獻。

梁湘潤先生認為佛學文化和五術文化存在必然關聯。從哲學概念上看,人是宇宙的一個單元,而人作為宇宙單元之體、相、用,是可以用五術來進行分析解讀和預測的。

因此,在研究佛學的同時,他投入大量精力收集「五術」古籍,並加以詮釋,撰寫了一批基礎性、理論性著作,如《神農大幽五行》、《五行大義今注》、《祿命五行密碼》、《大衍易數索隱》、《窮通寶鑑欄江網》《滴天髓、子平真詮今注》、《術略本紀》等等。

近年來出版了《西藏密教史》、《曼荼羅壇城唐卡探原》、《薄伽梵奧義書》等介紹佛學的著作。

《命學大辭淵》、《子平母法總則》、《細批終身詳解》、《子平母法大流年判例》、《金不換大運詳解》、《余氏用神辭淵》、《沈氏用神例解》、《四角方陣刑沖會合透解》、《星相法卷》(第一、二、三、四、五冊)、《子平基礎概要》、《子平教材講義》(第一、二級次)、《神煞探源》、《女命詳解》、《八字實務精選》、《用神喜忌大辭典》、《流年法典》、《陽宅辭典》、《陽宅實務透解》、《紫白飛宮三元陽宅》、《鐵板神數釋疑》、《奇門遁甲概論》、《紫微斗數四系大辭淵總表解》、《星盤法流星訣》、《鬼谷子智略今注》、《相學辭淵》、《全流甲子萬年曆》等。

「由於中國大陸自50年代起,算命被看作是一種騙人的迷信活動,屬於被取消的對象,較有系統的研究自然就銷聲匿跡了。

因此,有關命理學的探討,只能是在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以及海外華人地區展開。顯然,中國台灣命理學家對這一時期的研究,是起着主導作用的,其代表人物有梁湘潤、鍾義明等。」

—摘錄《中國命理學史論》,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物生平

1930年生於上海閘北,居住了十九年,1949年到台灣。

1947年進入佛教界,師從高僧能海法師。

1948年擔任上海佛教青年會第一任總幹事。

1976年出任「中華星相學會」命理研究會主任委員。

1977年創辦「中華星相月刊」。

1979年兼代「中華星相學會」理事長。

2010年,出任「中華星相易理交流協會」和「台灣宗教弘法協會理事長」。

中國台灣星相學會命理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理事長。

《中華星相月刊》發行人;

宗教弘法協會理事長;

台灣道教學院和台灣東海大學教授;

五術屆專業著作出版社《行卯出版社》社長。

《現代大藏經》(二十卷)總編審。

港台因緣

梁湘潤大師收徒,素為「有教無類」,從業弟子不知凡幾,也因而提升了中國台灣本島的命理研究風氣。離開中華星相學會命理講座後,大師先後在台中、彰化、桃園等地授課,並曾受聘為台灣「道教學院」命理教授、「命運大學」教授。

大師近年在台北市也會隨緣到有緣弟子的宅舍講述「子平命理、易經、卜卦、佛學、法家思想」……。並曾在台北市中心設有禪房,筆耕之餘,潛心禪修,神清氣足,望之不似八旬老者,寫作、傳承工作亦不曾稍歇,念茲在茲的是「薪火傳承」。

上海因緣

上海何重建先生(號澹然居士)與梁湘潤大師神交已久,時有書信往來,2010年二月底何先生乘來台旅遊之便,於3月6日下午在梁大師家裡行拜師禮。

成為梁大師在大陸的第一位入室弟子,並將何先生批命例式刊入當時正在編輯的新書《子平教材講義第二級次》中,可表達命理文化之之史跡.

2010年4月25號梁大師受何先生邀請去上海崑山慧聚寺參訪,2010年12月22日,再受何先生邀請抵上海參訪。次日一早,即到虹橋火車站搭快車去杭州,展開杭州之行。

24日起與杭州靈隱寺、新昌大佛寺的主持傳實方丈進行宗教文化交流,同時遊覽了杭州西湖邊上的著名古剎淨慈寺、雷峰塔、西溪濕地國家森林公園等名勝,並為盧盼娜小姐行拜師禮。

28日晚在上海市南京西路國際飯店為何重建先生的學生們上課,晚上在功德林餐敘。

2011年11月28日晚上,梁大師受邀去北京,在上海停留期間,與何先生和他的學生、好友,在充滿老上海風情的「上海老站」飯店餐敘。次日啟程去北京。

2012年5月7日梁大師再受何先生邀請去上海、普陀山、奉化溪口紹興楊乃武、小白菜紀念館、王羲之紀念館、顧炎武故居…等名勝遊覽。

何重建先生字泉逸,號金水居士,又號澹然居士,廣東新會人,1947年生於上海。就讀並畢業於上海市上海中學和復旦大學。

1989年經中國著名高僧悟道法師的高徙------上海知名命理師周劍明先生指點啟蒙。1992年後,師從中國一代命理、風水學宗師梁湘潤大師。並於2010年3月赴台北,補行拜師大禮,成為梁湘潤大師在大陸的第一位入室弟子。

2002年底,何先生在55歲時,放棄從事了二十年的新聞工作和相關職務和待遇,設立「澹然居」工作室,專職從事命理學和風水學的研究工作。何先生十分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二十多年來已經批閱積累命理案例四千例以上,客戶有口皆碑。

2010年4月,梁湘潤大師在他的最新著作《子平教材講義(第二級次)》一書中,以「何重建先生批命例式」為標題,刊登了何先生所批的一份命書。

書中,梁湘潤大師以《兩岸祿命,台北、上海交流------1949年韋千里,2010年何重建》為題,講述了當年與上海命理公會會長韋千里的交往,及一個甲子之後的2010年,在台北與何先生「當面交換意見」的經歷。

文章中說:「在《子平教材講義------第二級次》「兩岸祿命交流文選」一章中,列出何重建君所批八字之模式。自1949年以來六十年後,何重建君所批八字的模式,可以表達出命理文化之史跡。」

為傳承、傳播中國傳統命理、風水文化,使該領域薪火相傳,後繼有人,自2007年10月起,何先生開始帶十多位學生,免費進行授課。所採用教材,主要是梁湘潤大師的著作。

2008年5月,何先生及他的學生開始與「中國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合作一個項目----《子女走向成功的關鍵----科學的現代家庭教育宣傳活動》,把命理學中有關性格的判斷原理,製作成運用軟件,對學生性格的優點、弱點的分析,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性格,並提出相應的教育、改進的建議。自2009年起,開展對各種癌症病人的命理學研究。多項研究目前正在進行之中,成就非凡。

2010年4月何重建先生更受邀為上海市外灘金牛定向,成就斐然。

遼寧因緣

唐榮春先生(號瞭然客)遼寧本溪人士,現就職本溪鋼鐵公司,業餘時間從事術數研究,現擔任遼寧省姓名學分會副會長。與其妻唐玉晶女士一同研究術數二十餘年,唐玉晶女士並於本溪市經營「知易堂」命相館,從事術數職業已十餘年。

1995年拜盲人趙寶國先生為師學習盲殘算命法,後經趙師父推薦,拜興城盲人石先生、盲人葛先生為師。

1998年拜讀了梁湘潤師父的《細批流年終身》等著作,結下了師徒之緣。

2009年擔任遼寧省周易研究會姓名學分會秘書長。

2011年擔任遼寧省周易研究會姓名學分會副會長。

2011年9月30日抵中國台灣,於梁大師禪房行拜師禮,成為梁大師在內地第二位入室弟子。

2012年8月14日邀梁大師至遼寧本溪旅遊,梁大師對其夫妻兩人面授機宜,受益匪淺。

北京因緣

郭偉先生研究命理、風水近二十年,2012年曾專程來台向梁大師當面請益,2013年4月邀梁大師赴北京一游,同時行拜師禮。成為梁大師在內地最後一位入室弟子。

郭偉先生自敘

郭偉,1971年生於北京。1996年開始研究命理、風水學。啟蒙老師是對五行生剋造詣頗深的楊永茂先生。

未遇梁師之前,常常信件往來,執經叩問於千里之外。梁師著作時常一書難求。梁師的絕版書籍,師母全部無私的提供給我們研讀。梁師與師母遊覽江浙一帶,師母約我與他們會合。我受寵若驚,隨即前往。抵達之時已近傍晚。梁師不辭勞苦,為我解惑,直至深夜。次日早餐之時亦是如此。梁師誨人不倦,讓我感動至深。

求學於中國台灣之時,梁師孜孜不倦,博我以文,時常廢寢忘食,尤甚感激。並親授證書,且戲稱:「我的證書是台灣內政部長授予我的,今日給你發證,你已經是台灣認可的從業者了。」未曾想百世之師亦如此風趣幽默。

我邀請梁師和師母來京之時,生活起居方面,唯恐招待不周。他總是笑容滿面,和藹可親。北京之行,我們遊覽了許多地方。在恭王府,梁師為我悉心講解穿宮宅法,讓我對風水的理解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天壇,梁師為我講述了天文曆法之精髓;遊覽頤和園及北海公園等地,梁師為我講授園林風水的相關知識。每日上午出行實為實踐,下午授課乃夯實理論。理論與實際相得益彰。梁師用心良苦,使我受益匪淺。

我選擇了吉日吉時,在香港佛教協會會長蔡琨先生及友人見證下,正式拜梁師為師,成為梁師內地的最後一位入室弟子。五術之學,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非一世之功可成!我定當全力以赴,將梁師所授予我的薪火相傳!

得知梁師辭世,我們隨即趕往中國台灣送師父最後一程。梁師之子梁翰,深通宗教哲學,見解獨到,使我很受啟發。我們一同送別師父,在靈前佇立許久......師母讓我挑選了許多師父生前的物品作為留念。

我把師父的遺像也捧回了北京,安放在我的書房裡。這張照片承載着太多人的追思和緬懷之情,也時刻激勵着我不斷前行!在整理梁師遺物時,梁翰說:「我爸爸是位學者,有什麼比他的筆更值得留念的嗎?」他將師傅生前用的筆贈與我做為留念。

前段時間,師母將梁師未完成之遺稿《實物論命》交於我整理續編。到現在我才突然想到:從中國台灣帶回了師父的筆,回北京將師父的遺稿完成。這一切也許只能用緣分來詮釋了。

回想老師一生著作等身,取其筆,時刻警醒自己,將梁師之學傳承有序,發揚光大。

梁師為弘揚五術光華,人生半載耕耘不息。其學術成果,後人難以超越。為五術傳承,我唯儘自己綿薄之力,力學不倦。與此同時,時刻謹記梁師遺訓「不敢為天下先」。

飲水思源,師恩難忘!

2010年,出任"中華星相易理交流協會"和"台灣宗教弘法協會理事長

參考來源

  1. 梁湘潤 ,名人簡歷網
  2. 梁湘潤 ,愛奇藝網
  3. 梁湘潤 ,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