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楓紅蟹熟宜斟酒(葉青才)

楓紅蟹熟宜斟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楓紅蟹熟宜斟酒》中國當代作家葉青才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楓紅蟹熟宜斟酒

金菊開罷,霜楓酡紅。秋冬交替時節,無論是嘉賓臨門,還是合家團聚,餐桌上一盤令人饞涎欲滴的大閘蟹仍然當仁不讓。我們這個距離長江不遠的小縣城,吃上螃蟹不算難事。據說,僅安慶水師營農貿市場,每天都在以數千公斤的成交量熱鬧着蟹市。說起安慶的清水大閘蟹,已是久負盛名,它在皖江水產中堪稱一枝獨秀。清水大閘蟹具有個大體重、青殼白肚、十肢矯健、肉質細嫩、黃多油重、爽而不膩等諸多特點,清蒸慢煮,油炸紅燒,無論施展哪種廚藝,均能滿足食客的要求,從而達到鮮美清淡、細潤脆爽、葷而不腥的食境。《安慶府志》載:「每年八、九月蟹浪時,以火捕之,味鮮新;霜後其脂滿腹,尤為肥美。」這就是宜城人所以在秋末冬初喜食大閘蟹的原因了。

蟹的美味首推蟹黃,這不僅僅由於蟹黃入口細膩,油汁醇厚,鮮美清芬,還由於它含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蟹黃里的磷、鈣、鐵、核黃素、卵磷脂、複合氨基酸等成分都十分豐富,是補鈣健腦的天然佳品。海外一些水產業發達的國家,像荷蘭、日本等,將蟹黃列為兒童啟智食物,蟹黃製品一年四季都擺在食櫥里。

有經驗的食蟹者都知道,蟹的那對巨螯里蘊藏着十分豐厚的肉質,而且別有滋味。清代戲劇家、美食家李漁(笠翁)是這樣描述吃螃蟹那兩條大腿的:「旋剝旋食則有味,人剝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蠟,且似不成其為蟹也……而別是一物者。」這位以嗜蟹成癖的「蟹君子」,在秋蟹還沒有上市之前就準備好了買蟹錢,並且名之為「買命錢」,甚至將每年的九月、十月兩個月名為「蟹糟」,佐蟹的酒名為「蟹釀」,盛蟹的瓮名為「蟹瓮」,把家裡侍弄蟹子的女傭人呼為「蟹奴」,決意要「汝與吾之一生,殆相始終者乎」(《閒情偶寄·飲饌部·肉食》)。愛蟹如此,豈不罕見?

螃蟹頗有雅趣的典故要數《紅樓夢》中藕香榭里品蟹詠菊了。那裡一班美姝佳麗連同老太太「有多一半都是愛吃螃蟹的」。寶釵於是準備了「幾簍極肥大的螃蟹,再往鋪子裡取上幾壇好酒來」,那蟹是蒸蟹,赤金亮黃鮮香四溢。鳳姐要替薛姨媽剝蟹肉,薛姨媽說:「我自己剝着吃香甜,不用人讓。」在這一點上,她可是與李漁不謀而合了。你看,女孩子們一邊吃着熱酒螃蟹,一邊嬉鬧吟詩,真正地把飲食文化的韻致發揮到了極點,虧那位晚年靠吃粥糕度日的曹雪芹先生想得出來!

食蟹的習俗最遲應在一千六七百年以前,晉代有個叫葛洪的煉丹家就已經在《抱朴子》中給我們食盤中這位橫行天下的「雙螯將軍」做了如此的詮釋:「稱無腸公子者,蟹也。」我們小時候讀《幼學瓊林》,也有「無腸公子,螃蟹之名;綠衣使者,鸚鵡之號」的句子,而今依然爛熟於心;至於偏嗜冬蟹,早已被我們的祖先發現了它的絕妙之處。唐代有十二位詩人狀江南十二景,其中一位叫做丘丹的狀寫季冬(深冬)之景,寫道:「江南季冬天,紅蟹大如鯿。湖水龍為鏡,爐峰氣作煙。」詩人不說這螃蟹如何誘人,僅僅着一「」字,就把這殼紅膏黃之美呈現在你的眼前,足以讓你口舌生津了。

現在正是楓紅蟹熟季節,到宜城來吧,讓我們開軒臨江,迎風把盞,放眼楓林,遙望江南,把美味的螃蟹一直吃到季冬! [1]

作者簡介

葉青才,中國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高中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