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柳依依(黃良木)

楊柳依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楊柳依依》中國當代作家黃良木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楊柳依依

我背起鼓鼓的行囊

去尋找錢塘江的源頭

那江畔的柳枝

就是我記憶中的鄉愁......

在我的老家,柳樹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樹,房前溪邊,山崖田間,隨處可見,平常的讓人「熟視無睹」,然而,我卻難以忘懷。

數十年前,鄉愁的文化生活略微顯得單調,我們一幫小夥伴,經常開展的活動就是捉迷藏,當然,最關鍵的就是「藏」嘍。每當天未擦黑,我們就到門口的小溪邊采一把柳枝,學得電影中的潛伏戰士,把柳枝柳葉編織成帽子做偽裝,匆匆吃過晚飯後,就心急火燎地等圓滾滾的月亮上來。在皎潔的月光下,我們常常分成「好人」和「壞人」兩組,一組先行,一組後尋,個個都戴上柳帽,一會兒就消失在田邊地頭。我們穿梭追行,歡歌嬉笑,戴着柔軟親切的柳帽,儼然就像穿上了制服似的士兵,幻化成了我多年來的美好記憶。

我的鄰居有一位大叔腳爛的厲害,據說是日本鬼子細菌戰留下的災難,他長年用破布片裹着,哪怕炎熱的夏季,也從未在外人面前裸腳,也許是隱隱作痛的臭腳造就了他孤僻的性格,少言寡語的他腦袋卻特別的靈光。我們左鄰右舍都用毛竹編制一些用具,而他發揮小聰明,竟然用柳枝自編了簸箕、籮筐,甚至家中的飯簍也是柳條製作而成。他還是耕田的一把好手,生產隊裡那頭調皮的牛牯,每當看到「爛腳大叔」手裡拿着細細的柳條就乖的多了,他去世時,年邁的妻子,扭動着「三寸金蓮」,折一把柳枝柳葉放進了他的棺材,墳塋上還認認真真地插上了柳段。據說,如果墳背上柳樹長得枝繁葉茂,則其後輩就會人丁興旺,這恐怕是鄉人寄託一種美好願望吧。

「無心插柳柳成蔭」——無論是村頭地邊,還是河岸路旁,不管是肥田沃土,還是貧瘠荒野,柳樹都易種易活,且茁壯成長。我小學的操場邊就生長着一行密匝匝的垂柳,每到春天時節,玩柳笛便成了我和同學們的一大樂趣,在老師的輔導下,折一截表面光滑的柳條,捏緊柳段,從柳條的一頭依次向下捻動,樹皮很快就會和裡面的木質部分離開,形成像吸管一樣的皮管子,然後把兩端修剪平整,捏扁較細的一端,一支柳笛就做好了。經過手形的不斷演變,口中就能吹出悅耳的旋律來,記得,我們班上的文藝宣傳隊,就是靠着柳笛吹奏了一曲「映山紅」,還獲得了學校的表彰呢。

故鄉的人們對柳樹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哪怕出門在外,只要見到柳樹,仿佛就那裡就是自己的家鄉。記得那年我在外打工,很長一段時間都有背井離鄉之愁,一天傍晚,在城市的一條小河邊,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引起了我的矚目,她冠容秀麗,枝長絲軟,隨風搖動,如同妙齡少女在盪着鞦韆。這時,遠處隱隱約約傳來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吟誦,我走過去一看,原是一位留着長發的青年人,經過攀談,才知道他是從戈壁灘來此的打工仔,他老家根本長不出楊柳,所以常常利用休息時間來此散心。知道他平常也愛好文學,相同的經歷和愛好讓我們一下子就拉近了距離,我倆頓時成了莫逆之交。知道第二天我們就各自回家過年了,離別之時,他一再說:「明年春天,記得摘兩片你家鄉的柳葉寄給我」。

歲月悠悠,垂柳依依。如今,在我生活的縣城各公園裡,垂柳幾乎成為裝點的美景。每天早晨,當我走出小區,路過一彎小橋,橋頭的柳樹都會準時的鵠候在那裡,清風徐來,婆娑起舞,她溫柔體貼地迎接着、祝福着走過她身旁的各方來賓......[1]

作者簡介

黃良木,中國林業生態作協會員,浙江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