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榮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榮社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李榮社,男 ,漢族陝西省武功縣大莊鄉人 中共黨員 現任大區項目辦區調主任工程師、 技術處副處長、 中心副總工、規劃處處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 國家高級工程師

出生日期----1959年

出生地點----陝西省武功縣大莊鄉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榮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

畢業院校----西北大學

人物簡介

李榮社,男 漢 陝西省武功縣大莊鄉人 中共黨員 現任大區項目辦區調主任工程師、 技術處副處長、 中心副總工、規劃處處長

主要學習簡歷

1982年8月,西北大學地質系畢業;

1998年,獲得構造地質學碩士;

1987年,獲地質礦產工程師資格;

1994年,獲地質礦產高級工程師資格;

1999年,獲國土資源部地質礦產優秀高級工程師資格;

主要工作簡歷

1982~1984年,在原地礦部陝西區域地質調查隊201分隊「秦嶺群、寬坪群、陶灣群專題研究項目」從事變質岩研究工作;

1984~1987年,在原地礦部陝西區域地質調查隊203分隊從事一比二十萬紫陽幅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先後任區調大組長、項目第二技術負責;

1988~1992年,原地礦部陝西省地勘局區域地質調查隊517分隊從事一比五萬靜口關、江口鎮幅區調聯測工作,任項目技術負責;

1992~1993年,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進修構造地質學碩士課程;1992~1996年參加了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秦嶺造山帶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及其演化」下設專題「勉略地區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及其演化」項目從事地調和科研工作;1994~1996年參加1/50(陝西部分)秦嶺造山帶構造建造圖編圖;

1996~1998年,參加全國1/50萬地質圖數據編圖工作;

1998~1999年,陝西省新一代1/50萬全省地質圖編委成員之一;

1994年3月,起先後任區調隊總工助理、副總工程師至1999年;

2000—2001年,從陝西省地勘局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停薪留職後到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設計院中交通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任岩地工程副總工程師,負責岩土工程的技術管理和公司經營,在工程技術工作質量和經營效果上取得雙豐收,多次受到公司總裁的表彰和肯定;

2001年10月1日,調入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北項目管理辦公室任區域地質調查主任工程師、技術處副處長等職;

2002—2003年,兼職全國1:250萬數字地質編圖項目西北片區項目負責人,項目成果「西北片1:250萬數字地質圖及編圖說明書」被全國1:250萬數字地質編圖項目辦評為特優成果;

2002年5月—2005年12月,兼職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大調查計劃項目「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 項目負責人;

2006年1月,起兼職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大調查項目「青藏高原成果集成」計劃項目副負責人和其下所設立的「青藏高原前寒武紀地質研究與古生代構造古地理編」項目負責人;

2006年4月,起任西安地礦所副總工程師;

2011年1月,起兼職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重大關鍵地質問題研究」計劃項目副負責人和其下所設立的「秦祁昆重要結合帶組成、成因及演化研究」項目負責人,2012年起任西安地質調查中心規劃處處長兼職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北地區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進展跟蹤與部署研究」 項目負責人;

業績

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區域地質調查、研究與管理的工作。參加和主持評審驗收陝西省1/5萬區調項目數百幅,參加和主持評審、驗收西北地區1/5萬、1/25萬區調項目近百餘個。

參加編寫1:5萬、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和科研報告、區域性地質編圖成果有:

1.「秦嶺群、寬坪群、陶灣群專題研究項目報告;

2.《北秦嶺變質地層》;

3.一比二十萬紫陽幅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報告;

4.陝西一比五萬靜口關、江口鎮幅區調聯測成果報告;

5.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秦嶺造山帶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及其演化」下設專題「勉略地區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及其演化」專題成果報告;

6.1/50(陝西部分)秦嶺造山帶構造建造圖編圖;

7.全國1/50萬地質圖數據編圖—陝西部分;

8.陝西省新一代1/50萬全省地質圖;

9.全國1:250萬數字地質編圖項目 「西北片1:250萬數字地質圖及編圖說明書;

10.「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綜合研究成果,以此為基礎編寫出版了「崑崙山及鄰區地質」專著及「崑崙山及鄰區地質圖和說明書」;

11.「青藏高原前寒武紀地質研究與古生代構造岩相古地理編圖」綜合研究成果,以此為基礎編寫出版了「青藏高原前寒武紀地質圖」及「青藏高原古生代構造岩相古地理圖」 專著。

獲獎

獲地礦部勘察成果三等獎一項(排名為第一)、四等獎2項(排名第三),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二等獎一項(排名為第六),2008年獲國土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排名為第一),2011年獲國家特等獎一項(排名為第八)。

榮譽

1996年被陝西省評為「三五」人才工程的第二層次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1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07年起任陝西省地層古生物協會副理事。

李榮社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7年榮獲我國地質科學最高榮譽——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主要論文

李榮社等.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主要成果和進展綜述(北區),地質通報,2004(Z1)

李榮社等.崑崙早古生代造山帶研究進展,地質通報,2007(4)

李榮社等.中國西部古亞洲與特提斯兩大構造域劃分問題討論,新疆地質,2011(3)

李榮社等.中國西北部造山帶中幾個古生代俯衝增生楔的識別與確認,中國地質調查,2016(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