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叔同故居紀念館

來自 攜程旅行網 的圖片

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中國近代文化先驅、一代高僧李叔同(弘一大師)而修建的一座專題性紀念館。紀念館於2007年12月31日舉行了奠基儀式;2008年12月26日落成;2011年12月28日對外正式開放。 紀念館坐落於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與濱海道交口處,總占地面積4000㎡,分為園林和故居兩部分。

簡介

中文名:李叔同故居紀念館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閉館(除節假日外)

諮詢電話:022-24458571、022-24458572

地址: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與濱海道交口處

郵編:300143

基本介紹

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中國近代文化先驅、一代高僧李叔同(弘一大師)而修建的一座專題性紀念館。

為了紀念這位中國近代音樂、戲劇、美術教育的先驅,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對我國早期新文化發展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天津本土文化名人,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重新修復其故居,建立紀念館。紀念館於2007年12月31日舉行了奠基儀式;2008年12月26日落成;2011年12月28日對外正式開放。

紀念館坐落於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與濱海道交口處,總占地面積4000㎡,分為園林和故居兩部分。園林占地面積2600㎡,由太湖石假山、人工湖、紀念亭和涼亭等組成。瀑布自山頂傾瀉而下,注入人工湖,山下涼亭與小橋、流水交相互映,園內芳草碧綠,花木繁盛,充滿典雅、幽靜的江南韻味。在紀念亭中央,端坐着高約2.7米的李叔同(弘一大師)鑄銅塑像,在其身後的漢白玉影壁上,刻有李叔同(弘一大師)為紀念父親誕辰120周年所書的《佛說阿彌陀經》。園內有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現任書法家協會會長張海先生禮讚李叔同(弘一大師)的匾額和聯語。故居占地面積1400㎡,由四組院落、48間房屋組成,傳統磚木結構,呈「田」字型格局,青灰色的磚牆、朱紅色的門窗,凝重而莊嚴,李鴻章題寫的「進士第」匾額,彰顯着李家顯赫的地位與身份。

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包括李叔同(弘一大師)生平圖片展和專題展覽等。為了恢復故居原貌,增強歷史原真性,紀念館最大限度地復原了當時李家的生活起居場景,如:桐達錢莊、佛堂、起居室、洋書房、中書房、意園等,並融入了一些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

為了彰顯李家重視教育的家風,表現李叔同在書法、篆刻等方面的藝術成就,在室外藝術展區內展示有一定數量的牌匾、楹聯、書法、篆刻作品等。

天津,是李叔同(弘一大師)的誕生地,記錄了他青少年時期美好光陰,他一生輝煌的建樹得益於津沽大地深厚文化底蘊的滋養,他的高風亮節與傑出貢獻,是天津城市文化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津城市精神的歷史體現。相信通過參觀,您一定會對李叔同(弘一大師)富於傳奇色彩的一生和文化貢獻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對津沽大地孕育出這位曠世奇才而倍感驕傲!

故居老建築

中書房

「中書房」位於故居前院,座東朝西,共有三間房。這裡最早是李叔同(弘一大師)父親李筱樓的書房,後來李叔同和他的兄長李文熙在此學習。在這裡,李叔同飽覽儒學經典,揮寫恣意汪洋詩文,沉浸於金石篆刻、琴棋書畫之樂趣中,為其日後在諸多藝術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奠定了深厚的國學基礎。這裡也曾留下過李叔同與其兄長李文熙年少時切磋棋藝的歡樂情景。

意園

「意園」是故居內的一個小花園,位於「田」字形宅第的正中央,在「洋書房」門前,間道影壁牆後面,與後院的遊廊相通,和前跨院的中書房、客房及兩邊的廡廈共成組成一個意趣盎然、環境優雅的園林。

該園是李叔同(弘一大師)的父親李筱樓於1883年購房時所建,黃底綠字的「意園」二字木匾由李筱樓親筆書寫,懸掛於園內八角門上方,並題有建園日期和緣由。「意園」前面是由竹竿插成的菱形籬笆,園內種有葡萄、藤羅和牽牛花等,與竹籬相攀;布置有修竹盆景;後院有金魚缸、荷花缸、山石盆景、石榴樹等,它是李宅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裡曾是青少年時期的李叔同(弘一大師)「家居嬉戲」,託付閒情之所,記錄了他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洋書房

「洋書房」位於故居主通道旁,座西朝東,房門面對「意園」,背靠後院建築群,是故居內唯一具有洋式風格的建築,房屋呈刀把形,東面和南面牆上均有窗戶,由兩層玻璃窗、一層紗窗構成,這在當時中式建築中是十分少見的。該房地面較其他房屋略高,進屋須上五級台階,坐在屋內透過玻璃窗能欣賞到「意園」的全景。室內布置精緻,陳設有書櫥、書案和中式木床等。

一百多年前,津門大戶多以在宅邸內擁有洋式建築為文明、闊氣的象徵。「洋書房」既是李叔同吸收融合中西文化的學習場所,也是他和好友徹夜長談的臥榻之處,更是他從事藝術教育的起點。1911年,他從日本學成歸國返津,在天津工業學堂任美術圖案教師,開始了其藝術教育的生涯。他將「洋書房」重新進行了布置,在房內放置了一架鋼琴,該鋼琴是奧地利駐津領事送給他的仲兄李文熙,之後文熙又轉送給李叔同的,它是李叔同作為最早將鋼琴音樂傳入中國來的人之一的最好見證;李叔同還將在日本留學期間創作的《浴女》油畫掛在屋門迎面的牆上,這一舉動在當時曾引發不小震動,成為繼「文明葬禮」之後的又一大「奇事」,很快傳遍津門。

復原後的洋書房仍保留着其主人生活年代的陳設面貌,所不同的是,因目前找不到當年《浴女》油畫的歷史資料,遵照李叔同後人的意見,將油畫《浴女》改換為李叔同於1911年10月在該房間內創作的油畫《靜物》。

桐達錢莊

「桐達錢莊」位於故居前院,座東朝西,共有五間房,也稱櫃房,是李家的一個內局錢莊。「桐達」是該錢莊的字號,「桐」字和「達」字分別是該建築門前木製抱柱對聯的上下聯的第一個字,紅底黑字,十分氣派。

李家的鹽業和銀錢業生意經過其祖父李銳和父親李筱樓兩代人的經營,至上世紀初已初具規模。其鹽業收入通常由鏢行從引地押運進宅的,來「鏢」的時候,李家前門大開,成箱的財物被卸到桐達錢莊的櫃房裡,非常熱鬧。李叔同的父親李筱樓晚年辭官回家,專心經營錢莊生意,在天津宮北大街上開有做門市生意的桐興茂錢鋪,且在河南和上海等地開有分號,生意十分興隆。李家藉此曾躋身於津門巨富之一,並創辦「備濟社」救濟窮人,開辦義塾等,做了許多善事,被老百姓稱為「糧店后街李善人」。

「桐達錢莊」是天津近代商會較為重要的成員之一。對於該錢莊名字的源起,目前學術界意見不一,一種意見認為是李氏家族延續到李叔同這一代的傳字為「桐」的緣故,如李叔同名文濤,字叔桐;其兄李文熙,字桐岡等。另一種意見認為是李叔同之父李筱樓取「桐」和「達」的字意而命名。據《康熙字典》解釋:桐,「榮也」;達,「通也」,言外之意,李筱樓希望自己的後代繼續保持榮耀顯達的地位,使錢莊生意永遠興旺通達。

紅火的錢莊生意確實為李家帶來了巨額財富,也為李叔同的成長和發展創造了條件,為其青少年時期接受良好教育,特別是在近代日本最高藝術學府之一——東京美術專科學校完成多個專業的學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錢莊的支撐下,李叔同在日本發起成立了中國近代戲劇史上最早的戲劇團體——「春柳社」,並多次舉辦話劇義演,自費出版中國近代音樂史上最早刊物——《音樂小雜誌》、最早學堂樂歌集——《國學唱歌集》等,最終成為中國近現代史上集多項成就於一身的偉大開創者。

「桐達錢莊」是李氏家族生意的發起地,「桐達李家」也由此得名。據資料記載,「桐達錢莊」的執事先後由劉錫林、鄭金鼎、徐耀廷擔任,後來由李叔同的二哥李文熙掌管。據李家後人回憶,該錢莊在1911——1912年「鹽務風潮」中破產倒閉。它的興衰反映了近代天津銀行業的發展軌跡,也成為早期天津商業、銀行業的縮影之一。

起居室

「起居室」位於故居後院,座南朝北,共有三間房,東西兩間房是李叔同(弘一大師)早年居住的地方。

進士第

「進士第」是懸掛於李叔同故居門樓上的一塊牌匾,由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進士、清朝重臣李鴻章親筆題寫。它與李叔同(弘一大師)的父親李筱樓考中清朝進士且與李鴻章私交甚好有關。

據天津史志和清代科舉檔案等記載,李叔同(弘一大師)的父親李筱樓為清朝道光二十四年甲辰舉人,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曾以直隸天津人的考生身份考中乙丑科進士,列三甲第七十九位,賜進士出身,並依照國家旌表制度獎授「進士」匾額,李家因此享有懸掛「進士第」牌匾的資格。

李筱樓在朝為官時曾任吏部文選司主事,在任職七年裡,以功得四品銜花,後辭官經商。他與清朝重臣李鴻章關係甚好,請其親筆題匾。這塊牌匾記載了李氏家族曾經擁有過的顯赫地位和富貴榮耀。

存朴堂

「存朴堂」是李叔同(弘一法師)的父親李筱樓生前為李家起的堂號名。該建築位於故居前院內,座西朝東,共有五間房,廳前有雨廈,約一米多寬,形成走廊。這裡是李家人會客之所,也是李叔同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接受家庭蒙學教育的地方之一。

「存朴堂」的匾額由李叔同的父親李筱樓親筆書寫,金底藍字,高懸於大客廳的正中間,因此李家也被稱為「存朴堂李家」。在「存朴堂」外的抱柱上刻有清代文人劉文定的詩句,上聯是「惜衣惜食非是惜財緣惜福」,下聯是「求名求利須知求已莫求人」。從中可以管見李筱樓取該堂號之本意。[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