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彝尊毛奇齡像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彝尊毛奇齡像軸

來自 收藏家 的圖片

中文名:朱彝尊毛奇齡像軸

館藏地點:天津博物館

所屬年代:清代

類 別:書畫

朱彝尊毛奇齡像軸是典藏於天津博物館的一件清代書畫藏品。 [1]

朱彝尊毛奇齡像軸文物歷史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朱彝尊博通經史,擅長詩詞,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又精於金石考證之學。

康熙十八年(1679)應博學宏詞科, 授翰林 院檢討,參與《明史》修纂。

有《曝書亭集》、《經義考》、《日下舊聞 》、《明詩綜》、《詞綜》等。

朱彝尊毛奇齡像軸文物特徵

天津博物館此件藏品為,康熙四十一年(1702)鄭元慶(1660—1734)所繪朱彝尊(拄杖者)與毛奇齡(1623 —1716)游西湖圖。

相關資料

清汪鋆臨毛奇齡朱彝尊像軸則是一件很有故事的珍品。

朱彝尊與毛奇齡都是清初大儒,曾同舉康熙年間博學鴻詞,同授檢討之職,又同任明史館纂修,經歷相仿、學問同高。畫中兩人均身穿長袍,朱彝尊拄杖,毛奇齡攜卷。「毛奇齡八十歲,朱彝尊七十四歲。兩位博學之士同游西湖是文壇的一段佳話。」陳斐蓉說,清代畫家汪鋆於同治十年(1871年)臨摹的是法式善藏本,這件原作畫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現存故宮博物館院。「汪鋆臨摹了畫,還臨摹原作諸家題跋以及法式善好友伊秉綬、翁方綱等人的題跋,有資料價值。」

天津博物館簡介

天津博物館是一座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是國內較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其收藏特色是中國歷代藝術品和近現代歷史文獻、地方史料並重,現有古代青銅器、陶瓷器、法書、繪畫、玉器、璽印、文房用具、甲骨、貨幣、郵票、敦煌遺書、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間工藝品及近現代歷史文獻等各類藏品近20萬件,圖書資料20萬冊。2007年底對外免費開放,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新館位於天津文化中心區域內,於2008年開工建設,2012年落成並對外開放。新館地上五層,地下一層,層疊錯落;內部空間設計更融合了博物館穿越時空隧道、連接未來之窗的理念,新穎獨特。新館總投資8.3億元人民幣,總建築面積64003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4000平方米,庫房面積11000平方米。新館特設2800平米的臨時交流展廳,除了基本陳列和館藏文物專題陳列外,可以不定期舉辦國內外大型臨時性特展;可容納近400人的國際報告廳,設施設備一流,能夠舉辦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新館的建成充分滿足了博物館陳列展覽、藏品管理、學術研究、文物保護與修復、社會教育等功能需求,是天津地區最大的集收藏、保護、研究、陳列、教育為一體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機構和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天津博物館新館常設三個基本陳列:《天津人文的由來》(古代天津)、《中華百年看天津》(近代天津)和《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重點展示天津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歷史意義和重要地位,以及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文明進程中積澱的豐厚物質遺存。2012年新館開館之際,依託天津博物館歷代藝術品收藏系統豐富的特色,特別策劃展出書法、繪畫、瓷器、玉器、吉祥文化、文房清供、民間藝術等8個文物藝術品專題陳列。

參考來源

  1. 朱彝尊毛奇齡像軸, 古詩文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