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期待成熟(小豬她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期待成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期待成熟》中國當代作家小豬她爸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期待成熟

八月下旬的一個周日,立秋已過,處暑還差兩日到來,再普通不過的一天。然而,在我看來多少有些「異樣」:午後,室外氣溫二十六度,呼呼的北風穿堂而過,女兒小豬忙不迭找襪子穿上,說是腳涼。我連續打了兩個響亮的噴嚏,連忙將圓領T恤套在身上,自言自語道,這不還沒有處暑嘛。

在全國許多城市高溫炎熱不退,熱浪滾滾,動輒就是四十多度的氣溫,大連竟然不顧兄弟城市的感受,開啟了初秋模式,「蒼涼初日照簾櫳,秋氣清高八月中。」 秋風乍起,北風送爽,清爽涼快的體感,明白無誤地告訴我,酷暑將去,一個孕育成熟的季節已經到來。

妻子忙乎着捲起床上的涼蓆,擦拭着沒用上幾天的空調扇,收拾起一些夏涼用品。我則驚訝地發現,太陽照到了窗台上。女兒小豬看了看說,太陽斜了,秋天來了。這是一個很清新的用語,斜了的太陽從這時開始將會越來越斜,那日影便會慢慢由窗台到地板,再到屋子的中央,不緊不慢,徐徐推進。這會兒秋風會隨着斜日,一天緊過一天,直到捲起落葉,秋便深了,初冬悄悄地躲在深秋之後。這個時候,趕海歸來的鄰居大哥,差不多要感嘆一句,又是一年。

順着窗台上的日光,抬頭望見,湛藍的天空變得高遠起來。湛藍之中有淡淡的雲,不再是夏季大朵大朵的團雲,而是帶狀雲,這是乍起秋風的傑作,它把團雲撕扯成一條條,像飄帶一樣掛在天邊。可以想見天空中,秋風颳得多麼的肆意,要把一夏的悶熱颳得無影無蹤,要把一夏的繁花颳得四散飄零。想起歐陽修的《秋聲賦》,「物既老而悲傷」「物過盛而當殺」,萬物皆然,四季輪迴,由不得哪個人不服氣,由不得哪個人不遵循。

我這樣尋思着,試圖尋找一個「逆行者」——違時節而動的生命體,卻發現鼓譟一個夏天的蟬,不知什麼時候集體禁聲了,不再高歌枝頭。蟬,在黑暗的土地下,蟄伏若干年,只為夏季里高歌幾日,此時乍起秋風吹落蟬的若蟲,它們便執着地鑽入土中,重新蟄伏七年或者十幾年,黑暗且漫長。忽然有些欣慰,感慨人類的幸福,我們有着大把的時間,可以追逐陽光,沐浴風雨,享受生活,在四季輪迴中度過一個有喜有樂也有苦的人生。這樣想,這樣看,春來夏去,秋來冬往,不過一歲一枯榮而已。

夜裡,鳴蟲的吟唱低了一個八度,相比夏夜裡的嘹亮顯得低沉一些。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豈知秋夜秋風蟲先知,「滿砌寒蛩哭冷露」大抵就是秋風乍起後,蟋蟀最真實的表現。從現在開始,蟋蟀的鳴叫只會一天比一天低落,直到聲若遊絲,我有些悲憫蟋蟀等鳴蟲生命的短暫。但那低了八度的聲音,還在倔強地吟唱,我便感動於其中:蟲兒,這不算什麼,明年驚蟄以後,你們的歌聲會更嘹亮。

乍起的秋風,就是這樣傳遞秋涼秋寒的意蘊。於是,悲秋之聲泛起,似乎逃不出「女思春,士悲秋」的輪迴。悲秋大概始於屈原先生,《楚辭•九辯》云:「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寫出一片蕭殺之氣。杜甫不甘其後,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感慨一生漂泊的淒涼。直到劉禹錫,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直接開闢了悲秋新境界。

文人墨客悲秋,大多是借景抒情,屬於文學藝術範疇。如果老百姓沒事也悲個秋,那就顯得有些做作。我就一點也不悲秋,我覺得秋天的色調是明快的,是溫暖的,也是成熟的,如同蘇軾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欣欣然看着秋意正濃,期待一個個成熟的日子。

前兩天,去養老院看望母親,正遇見護工蘭花過來告辭。她說,明天就和老伴一起回老家黑龍江,因為要忙着秋收,家裡種的玉米、大豆都要收穫了,兒子兒媳在家忙不過來。我問,還回來嗎?蘭花說,當然了,秋收過後就回來,趁着年輕多賺點錢留着養老。說完,哈哈大笑起來。她兩口子在養老院做護工,兩人每月能掙七、八千元,因為吃住都在院裡,沒有什麼額外開銷,倒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蘭花的笑感染着我,便笑着祝願他們今年是個豐收年,玉米、大豆都能賣上個好價錢。收穫的季節,總是有着無限開心的情緒,似乎快樂的笑容也是秋天一景。

此時的黑土地上一定是一派收穫的景象,除了莊稼,還有山中那些榛子、松子等野果。半個多月前,榛子還沒有熟透,妻子不知從何處買了一塑料袋新鮮的榛子。兩片綠色的苞片像一雙小手似的緊緊包裹着榛子,剝下苞片露出泛着青綠色的榛子,用鉗子夾碎外殼,把一顆飽滿色白的榛仁放入口中,脆脆的,鮮香清爽。估計這陣子,苞片應該已經變黃,榛子已由青綠變成褐紅,榛仁變得堅硬富有油性。這就是秋風的魅力,把鮮嫩化作成熟,就像把一個纖細的毛頭小伙子,幾番風吹日曬,變成一個結實的壯漢。

儘管榛子、松子都是野生野長,但小時候是很難吃到的。大連是丘陵地帶,並無高山,秋天的時候,山上能採擷到的,不過是紅紅的酸棗。榛子、松子都是產自廣袤的大興安嶺,或者是吉林的長白山一帶,那時因為物流不暢,雖然大連也屬於東北,卻極少見這些堅果。倒是來自黑土地的菇蔦,我們在秋天時常可以吃到。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而為,妻子在昨天就買了一斤菇蔦。剝開薄薄的卵囊狀外皮,萼內露出一顆金黃色的漿果,葡萄粒那麼大小,裡面是細小的類似西紅柿的種子一樣東西,甜甜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味道。小時候,女孩子喜歡菇蔦。她們耐心細緻地從菇蔦底部,一點點把裡面的漿汁擠出來。然後,把只剩一層皮的菇蔦放到嘴裡,吹氣,再擠壓菇蔦排出氣體,發出「咕、咕」的聲音。這聲音並不是特別好聽,但女孩子們樂此不疲,「咕、咕」着秋色已深,「咕、咕」着長大成人。再後來,長大的女孩都嫁人了,不管嫁得好,或者嫁得不好,「咕、咕」的聲音都銘記心頭,從冬到春,從夏到秋,伴隨一輩子。

說起菇蔦自然會想起葡萄。大連有一種地產葡萄,名字很好聽,叫做玫瑰香,既香又甜。在小時候的記憶里,吃到玫瑰香葡萄的時候,就是入秋季節了。這個時候,追逐了一夏天的蜻蜓,少見了許多,偶爾見到幾隻,也是飛得懶洋洋的。孩子懶得捉懶洋洋的蜻蜓,他們追逐着秋風和落葉,捉住一個又一個成熟的果實,銀杏、酸棗、向日葵或者蓖麻籽,有的是用來解饞的,有的是用來玩的,直到這些植物的葉子越來越少,秋色漸深,秋意更濃。

是夜,下起了大雨。今年大連的雨水多,隔三差五就是一場雨,或大或小,整得北方漢子宛如江南淑女。今夜這雨,不知是夏天最後一場雨,還是秋風迎來的第一場秋雨,打在窗外曬衣架上「叮噹」作響,清脆如對面樓白天彈奏的鋼琴聲,聲聲入耳。李商隱寫秋雨,「留得枯荷聽雨聲」,意境高遠,只是枯荷免不了令人傷感。宋代蔣捷聽雨,寫了少年、壯年、暮年,「斷雁叫西風」,傷感到「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我是一個俗人,不會寫詩作詞,只想在這樣的雨夜,找一個幽靜的小樹林,挖個坑,埋下一切傷痛、不快、煩惱,讓秋雨澆灌,冬雪掩藏,靜靜地等待春回大地,重現夏花燦爛。

清晨,雨還在下,冒雨趕到單位。院子裡,地上有三二片黃葉。這是一棵柿子樹,葉下的柿子還是青澀的,這幾片葉卻提前離開了枝丫。但我想,它們一定是把一樹綠意和青澀偷偷藏在心裡,在秋雨打過的土地上,靜待柿子紅艷枝頭。

偏在此時,我聞到一股香透了的味道。循味而去,見食堂里幾位師傅正忙着烘焙月餅。哦,中秋節快到了。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數秋天吧,面帶微笑,心懷感恩,不帶一絲惆悵,不含一點愁緒,期待成熟的又一季。

[1]

作者簡介

小豬她爸,退休公務員,喜歡文字寫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