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望黃鶴樓》(原作"樓",誤,應為"山")是盛唐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此詩是李白在眺望黃鶴山時即景生情而寫下的抒情篇章。

《望黃鶴樓》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詩中以誇張的手法描寫黃鶴山奇偉瑰麗的景色,描繪仙人飛逝以後的荒涼景象,詩人聯繫自己一生的遭遇,決心把全部情感託付給黃鶴山,以結束客居他鄉的流浪生活。

詩作於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時李白自零陵歸至巴陵、江夏。黃鶴山,即黃鶴礬,又名黃鵠山,在鄂州江夏縣東九里,今武漢市長江大橋南首蛇山。

傳說昔有仙人控黃鶴於此,故得名黃鶴山。詩中描繪了黃鶴山的雄偉氣勢與壯美景色。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望黃鶴樓》[1]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岩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閒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白話譯文

向東眺望黃鶴山,只見黃鶴山威勢雄偉橫出於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環繞着白雲,中間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陽。

山巒峭立高跨於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聽說過許多仙人在這裡學習飛身升天之術,一朝成仙飛間蓬萊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來空空蕩蕩。

丹灶早已生出塵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靜無聲,失去了先前的生氣。

地宅荒古長滿了雜草,庭中苦寒,芝術之類的藥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臨此山,藉以保有我的閒逸之致。觀覽奇異遍及各個名山,所見卻都不能與這座山匹敵。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認不再會有客旅情懷了。

作品鑑賞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岩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李白以誇張的手法渲染黃鶴山的雄偉氣勢。開頭先寫山的高大:"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極力形容黃鶴山的威勢,只見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雲天。接二句又從側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遠看去,朵朵白雲似乎從山的四周升騰而起,一輪紅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着。波浪般起伏、參差不齊的山巒,一排排凌空橫跨,寬闊無邊;高高聳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顯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詩句,全由首句"東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縱望、側望、環望。整個黃鶴山幾乎全被詩人望遍了。可以看出,這首詩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暗寓李白心嚮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過。"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人去樓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當年煉丹的石室了。"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煉丹的"金灶",已滿是煙塵和埃垢;注滿玉液之潭,如今已一無所有;整個黃鶴山似乎都被一種清幽寂靜的靜的氣氛所籠罩,一切是那樣的神秘。"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一片荒涼冷寂的畫面展現於讀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叢生;庭園裡,靈芝之類的藥草,已經蒼老枯萎。

從"頗聞列仙人"至"庭寒老芝術"是第二段,共八句。詩人扣緊有關黃鶴山的傳說,描繪仙人飛升後的荒涼景象。寫法仍從"望"字入筆,但卻已經雜入許多虛無的幻想,濃化了全詩的氣氛。

從"蹇予羨攀躋"至篇終是第三段。這一段寫由黃鶴山的奇偉和有關仙人的傳說所引起的嚮往之情。"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閒逸"兩句,毫無隱諱地抒寫自己的仰慕與欣羨,詩人很願攀援而上。詩人之所以產生這種感情,原因在於"保閒逸",亦即保持平靜的心理狀態,過着閒逸的生活。"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兩句,與一、二兩段相呼應,說明,儘管詩人走遍了五嶽名山,但黃鶴山卻是無與倫比、無可匹敵的。

總體來說,此詩經過實際的比較,詩人終於決定把黃鶴山做為自己感情寄託之所在,從此永遠結束作客他鄉,寄人籬下的生活:"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這裡的"青松"代指黃鶴山,同時也象徵看詩人堅韌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悟",覺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鄉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詩人奔波流浪,懷才不遇的一生。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望黃鶴樓》 詩詞古文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且把詩文釀美酒,再斟一杯君願否? 搜狐首頁,發布時間;2017-07-11 16:39
  4.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