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有感-譚嗣同》

作品名稱: 《有感-譚嗣同》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 者:譚嗣同

《有感-譚嗣同》是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譚嗣同的詩。[1]

譚嗣同少時博覽群書,並致力於自然科學的探討,鄙視科舉,喜好今文經學。後為新疆巡撫劉錦堂幕僚,曾往來於直隸、甘肅、新疆、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數省,察視風土,結交名士,有「風景不殊,山河頓異;城郭猶是,人民復非」的感慨[2]

目錄

詩詞正文

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生,號壯飛,又號華相眾生、東海褰冥氏、廖天一閣主等。湖南瀏陽人,清末巡撫譚繼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俠,長於劍術。著名維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14號是他在朝為官時的故居,也是在這裡被清政府逮捕.1898年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學》,後人將其著作編為《譚嗣同全集》[3]

在瀏陽乃至中國的歷史上,維新志士譚嗣同都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偉丈夫,他為戊戌變法慷慨赴義的壯舉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譚嗣同從少年時代起,就有「劍膽琴心」的雅號。 在才常路的「譚烈士專祠」里,曾經有一幅譚嗣同攝於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歲,外穿月白色長衫,內着玄色武士裝,左手叉腰,右手持劍,濃眉俊目,閃閃似電,有一種立如山嶽、傲視死神的凜然正氣。譚嗣同短暫的一生中,兩劍三琴陪伴他度過了不少蒼茫歲月[4]。1898年9月24日譚 嗣同在此被捕。[5]1986年,譚嗣同故居被列為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十三邀丨尋找譚嗣同(上集)

.

戊戌變法紀念譚嗣同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