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一種愛,沒有答案(李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一種愛,沒有答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有一種愛,沒有答案》中國當代作家李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有一種愛,沒有答案

在我懂事後不久,我便已明白,阿公不喜歡我們一家人的原因,是因為不喜歡父親的緣故。

阿婆共育有四兒兩女,父親排行在四,大伯是鎮上糧站的會計,二伯是村裡的支書,兩個姑姑都嫁了吃商品糧的工人,排末尾的幺叔,正應了民間的一句俗語:「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父親夾在中間,上要聽大的,下要顧小的,既沒有本事去做官,又沒有能力經商,加之本性憨厚,言語木訥,自然成了家裡幹活最多,讀書最少;挨罵最多,待遇最差的人。

父親在十八歲的時候參軍入伍,在部隊薰陶了三年,培養了堅強耐苦的性格。退伍回來,正面臨處理婚姻大事。父親固執地拒絕了阿公為他指定的婚事,娶了自己心儀的女子——家境貧寒的母親為妻,亦因此,更被阿公所不喜。

當時全家人都合住在一起,是一個龐大的家庭。母親臨產之際,身為一家之主的阿公堅持不拿錢出來送醫院,連接生婆也不請,說阿婆可以接生,結果女嬰因臍帶感染,生下來不到一周就夭折了。全村人都說,從來老實恭順的父親,第一次漲紅了臉,同阿公理論,然後很堅決地提出要分家。

當時父親所分得的全部家產是兩間茅草屋,一張床,一個木櫃,兩條板凳和十幾斤紅薯。村里人見到,都暗地裡指責阿公偏心,以他的家業,父親分到的東西實在少得可憐。然而父母卻十分地滿足和歡喜,勤勞苦做,靠自己雙手一點一滴地購置家當。隨後,大哥,我和小妹相繼出世,簡陋的草屋裡從此歡聲笑語不斷,父慈子孝,母良女恭,幸福有如天堂。

我和小妹是女兒家,自然得不到信守封建傳統的阿公地疼愛,但身為男子的大哥,一樣不為阿公喜歡。逢年過節,阿公為孫輩們分糖果糕點時,我們分到手的都是最差最少的。幼時的我們,自然不明白其中的因果,卻從心底討厭阿公,有時當面碰到,也不叫他。父親知道後,狠很地把我們罵了一頓,理由是:他是長輩,不管怎樣都應該尊重。

阿婆的兩份土地平均分配給四個兒子,一切所用均由四家分擔,當時的阿公阿婆雖已近六十歲,身體卻很硬朗,便決定自己煮飯吃。

這樣一晃過了五年,有一天,阿婆因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右手腕骨折,傷好後也用不了力。飯是不能再做了,自此二老的一日三餐便由四個家庭輪月供應。

每次輪到我家,做飯前父親總是對母親千叮萬囑:飯要煮軟點,菜要炒熟點。我們新建的瓦房距阿公居住的祖屋有約五分鐘的路程,一般情況下,送飯的任務都是由父親親自擔當,因為他怕我們小孩子做事毛手毛腳,不小心把湯弄灑了。那時候我們三兄妹都在讀書,父母務農為生,沒有第二職業,光學費的交付就夠艱難了,經濟上的拮据可想而知。但父親在對阿公阿婆的飯食上卻毫不吝嗇,費盡了心思,餐餐都得有新鮮蔬菜,最少一周內必須得買半斤肉給他們吃。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問母親:「爸為何要對阿公這麼好?當初要不是因為他,大姐就不會……」母親的眼淚「嘩」的就流了下來,半晌方哽咽道:「你爸都不計較了,還提來作啥。」

數年後,大哥首先結婚生子,孩子滿一歲時,大哥大嫂去了南方打工,我和妹妹也在外面,各忙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做莊稼,又要照顧孫兒,農忙時便忙不過來。奇怪的是,這時的阿公一反常態,主動與我家親近起來,承擔起孩子的看護工作,八十高齡的他,每日牽着小小兒,村里村外四處轉悠。父親自是滿心歡喜,每次打電話給我們,都反覆交代,記得回家時給阿公買點蛋糕之類的軟食品,老年人牙齒不好,愛吃的是甜食。

2003年臘月二十九傍晚,各家各戶都在拜祭天地放鞭炮,一發炮竹飛到阿公住的祖屋屋檐下,點燃了堆放的乾柴,加上祖屋是以前的老房子,結構以木頭為主,一時間火焰沖天而起,根本無法撲滅。大火足足燒了一個晚上,屋裡所有的一切全化為灰燼。

嚎啕大哭的阿婆,終因年歲已高,受不了此打擊,半月後就過世了。阿公的身體也大受影響,時常獨自對着祖屋的廢墟念叨:報應啊,報應。村里人都知道,阿公年輕時脾氣倔傲,性格偏執,做了不少錯事,但此時,誰又忍心指責一個風燭殘年的老頭呢?

無家可歸的阿公,在父親的極力寬慰和邀請下,住到了我家。這時我和妹妹都已經出嫁,家裡留有空房間。父親特意將阿公的臥室安排在自己臥室的隔壁,噓寒問暖,早晚請安,就像面對一件無價之寶。這麼多年以來,我們對父親愛護阿公的心早已明了,為着討父親歡喜,每次回家,總是搶着為阿公絞洗臉巾,端洗腳水,說好聽的話讓他高興。

只是我的心結一直存在,阿公在對待子女問題上如此厚此薄彼,父親為何無半句怨言呢?

阿公過完九十歲壽辰後不久,忽然病了,肚子脹氣,吃不下飯。此時大伯和二伯他們都在外地安家,照顧阿公的責任就落在父母身上。父親一邊殷勤伺候,一邊請了鎮上的醫生來家裡治療,病情卻遲遲不見好轉,父親不顧阿公的反對,準備送到市醫院全面檢查。

去醫院的頭天晚上,阿公把父母叫到床前,精神竟是很好,絮絮叨叨地講了好多過去的往事:他對不起父親,讓他從小就受了不少委屈,分家時也虧待了他;說他對不起母親,因當年的一念之差,失去了自己的孫女;說好人有好報,他去了陰間會求閻王保佑父母長命百歲。最後,阿公拉着父親的手,點點頭道:「我一生爭強好勝,卻什麼也沒留下,獨生了你這個好兒子,也算是去得安心了。你這輩子吃了不少苦,我心裡是有數的,你放心就是。」

早上七點,阿公安然而逝,似乎在向父親表白,他對父親是真正心無芥蒂了,不進醫院就是不忍心再拖累他。

阿公的靈柩在家裡停了五天,父親就守了五天五夜。出殯前,道士念祭文的時候,年過六十的父親跪在地上,哭得就像一個迷失山野、找不到家的小孩子。我在旁邊扶着他,看着他花白的頭髮,佝僂的身軀,滄桑的額紋,布滿血絲的紅腫的眼睛,一股發自內心的熱浪湧上眼眶。我終於明白:父親對阿公的愛,是沒有答案可尋的,自始至終都愛得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百善孝為先。」父親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山野草民,卻將「孝義」之舉做到了極致,也讓我們後輩從中悟到了「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之為人處世的哲理,一生受益。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誠摯祝願我敬愛的父親大人健康長壽,快樂無憂。

[1]

作者簡介

李蘇,筆名文以清心。咸陽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