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權謀術:凡事都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清末漢族地主武裝湘軍的首領
align:left"
晚清時期,官場上十分腐敗,無論是地方官員還是京城的官員,都有錯綜複雜的關係,而曾國藩要想在這樣的環境裡,干出一番事業,可說非常不容易,可偏偏道光皇帝每逢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時,都會交給曾國藩去辦理。
如何既能得到道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又不處處樹敵呢?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身為二品禮部侍郎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山東賑災的過程中,知道山東巡撫和春是一個貪官後,僅換了一個方式,就將其剷除,不僅讓和春心服口服,也得到道光皇帝的認可。
曾國藩的處理方法,才是真正的權謀術。
這一年,大清王朝發生了很多事情,不僅山東、河南等地發生30年不遇的大旱,而且廣西洪秀全等人也紛紛揭竿而起,導致各地不斷湧現出反抗朝廷的義舉,讓道光皇帝焦頭爛額。
可偏偏朝廷銀庫空虛,無論是剿匪還是賑災,都需要花費大筆銀子。為此,道光皇帝和群臣爭論了好幾天,在到底是先剿匪還是先賑災的問題爭論不休。最終,在曾國藩的建議下,道光皇帝才不得不兩者同時進行,並從江西等地撥出賑災糧餉,支援受災最為嚴重的山東。
曾國藩成了這次賑災的欽差大臣,免不了要和剛剛上任不久的巡撫和春打交道。而和春卻偏偏和他有過節。
和春是滿洲正黃旗人,在清兵入關的時候,其祖上曾經也立過大功,因此,世世代代在京為官,家世顯赫,後來升授為河南巡撫後,由於和當時的戶部尚書英和的關係要好,兩人夥同起來一起欺負曾國藩,時不時向道光皇帝奏上一本,誣陷曾國藩貪贓枉法等子虛烏有的事實。
道光皇帝被這兩個人弄得十分心煩,索性讓英和告老還鄉,將和春開缺回京候補。可和春畢竟是一名滿人官員,關係網眾多,回到京城不久,就給軍機大臣穆彰阿送了一大筆銀子,再次得到重用,放到山東任巡撫了。
那麼,英和和和春為何總和曾國藩過不去呢?那是因為曾國藩的升遷太過於快速,不斷得到道光皇帝重用,從而遭到兩人嫉妒。在官場上,總有一些人,見不得別人好,如果對方有能力有本領,就會莫名其妙地眼紅。
這次,曾國藩皇命在身,也並不是刻意找和春麻煩。可他到了山東後,看到餓殍遍野,而和春身為巡撫,並沒有組織老百姓自救,僅眼巴巴地坐等朝廷支援的場景時,心裡就老大不滿。
更讓曾國藩氣惱的是,他在抽查賑災情況時,發現汶上縣的賑災薄上,出現了很多冒領賑災糧餉的名字,有的還是三年前就已經過世的人。
就在曾國藩調查這件事的時候,和春卻將知縣洪財升授到濟寧州任州同去了。導致新任的知縣一問三不知。
這中間肯定有鬼。曾國藩不依不饒,一定要將此事調查清楚,還老百姓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