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十二招——正確運用「遞進式」原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十二招——正確運用「遞進式」原理

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第十二招——正確運用「遞進式」原理
圖片來自 騰訊網

[1]

古往今來,一個人在官場或者職場上,要想得到升遷,就必須要有人欣賞和提拔,如果沒人賞識,你的工作幹得再好,也是徒勞。

因此,「升遷有道」的方法,歸根結底,也是和人交往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呈遞進式。

晚清名臣曾國藩早年在京城為官的升遷途中,我們可以清晰發現他這種方法,而其遞進式的升遷,主要靠兩個人,一個是軍機大臣穆彰阿,一個就是道光皇帝

穆彰阿幫助曾國藩從一名基層公務成為大清王朝的中層官員,而道光皇帝則幫助曾國藩成為二品高官。

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曾國藩是如何運用「遞進式」原理,一步步攀爬到權力高峰。

精準找到自己的第一步升遷階梯

曾國藩30歲才正式成為翰林院裡的一名基層官員,對他來說,即使要想得到道光皇帝欣賞,也因職位太過於卑微,可望而不可即。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欣賞自己呢?曾國藩雖然當時將尋找貴人的要求放得很低,但收效甚微,而且還走了很多彎路。


首先,曾國藩覺得靠自己的學識和兢兢業業工作,就能得到上司的欣賞和認可。

這是很多剛剛踏入仕途或職場的人最為直接的第一反應,事實上,在曾國藩看來,這樣的方法太過於愚蠢和蹩腳。

曾國藩進入翰林院工作3年時間後,發現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得不到上司的認可。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確實沒有銀子去賄賂,另外一方面是上司心胸過於狹隘,嫉妒人才。更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單位里的競爭太過於激烈,而一級一級往上升的渠道過於擁擠。

因此,曾國藩果斷將升遷希望從依靠上司的身上移開,將目光盯在了自己的恩師——軍機大臣穆彰阿身上。

穆彰阿作為朝廷一品高官,和自己沒有任何競爭衝突,對提拔一個基層官員來說,是舉手之勞的事情。而且,只要得到穆彰阿賞識,即使在翰林院本單位得不到提拔,也可以調到其它部門。

正是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曾國藩才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去博得穆彰阿的好感,並成功得到其信任。

後來,在穆彰阿的鼎力推薦下,曾國藩很快就被升授為翰林院從四品侍講、詹事府行走,邁出了升遷的第一步。


當然,要想持續得到升遷,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可曾國藩在謀取進一步升遷時卻發現,依靠自己的恩師穆彰阿並非長久之計。

有3個原因:

一是穆彰阿權傾天下,在宰輔的位置上坐的太過於長久,養成了他不思上進的慵懶作風。

二是穆彰阿喜歡在朝廷中結黨營私,這最為皇帝忌憚。

三是如果在升遷途中,把賭注完全放在一個人身上,並不安全,萬一靠山倒後,自己也會受到牽連。

為此,深謀遠慮的曾國藩一面和穆彰阿保持若即若離的態度,一面開始尋找新的靠山。

曾國藩尋找新靠山的方法,確實與常人的思維不一樣,但十分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