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遊南山植物(文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遊南山植物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春遊南山植物園》中國當代作家文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1. 重定向 春遊南山植物園

]]

春遊南山植物園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山野,她將所有對於盛夏的嚮往融進了一朵朵含羞帶笑的花蕊里。盛開,則昂揚;凋零,則懷念。生命亦如此,生命不會重來,但會使留下的人如五月的鮮花般迎着陽光綻放,美麗永不凋謝,這便足夠令人欣慰了。

5月1日,筆者在親友的陪伴下途經著名的國民黨陪都抗戰指揮中心小黃山遺址,輾轉來到仰慕已久的重慶南山植物園,意欲一飽眼福,盡情領略風光旖旎的南國花市。

筆者慣於在動身之前做足功課,事先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依託對所游景點的宏觀了解等先見之明,規避了旅途行程中的隨波逐流和誤導之風險,時時權衡並把握着行動的主動權。

據悉,重慶市南山植物園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植物園路101號,與重慶市中心隔江相望,距市中心15公里。其海拔420-680.5米,東西寬5000米,南北長3500米,規劃控制面積15平方公里,實際占地551公頃。南山植物園北連放牛坪,南望春天嶺,西鄰納溪溝,縱橫10餘座山峰。園內山巒起伏,峰岩秀麗,林木蔥蘢,百花爭艷,素有「綠色屏障」、「重慶氧吧」、「山城肺葉」、「山城花冠」等美譽。從1998年由重慶市計委正式批准立項,自1999年開始建設重慶南山植物園以來,自然植物景觀更加優美,現代園林精品不斷增多,逐步地由一個「以森林為基礎,以花卉為特色」的綜合性城市公園成功轉向為「以收集我國亞熱帶低山植物種質資源,以觀賞植物專類為中心進行物種保護、收集、栽培,集科學普及、科學研究和園林藝術布置為一體的低山觀賞性植物園」。

該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重慶市十佳旅遊景區、"國家重點公園"、重慶市青少年植物科普教育基地、重慶市南山南泉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重慶市"十大社會文化基礎設施工程"和"八大民心工程"之一。該園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的AAAA級景區,著名景點分別有薔薇園、梅園、蘭園、山茶園、梅桂園、盆景園、溫室展覽館,主管單位是重慶市園林事業管理局。

資料顯示,南山植物園於1999 年 6 月在原南山公園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園內有多座別墅,是抗日戰爭期間建立的老房子,如馬歇爾居留的「草亭」蔣介石住過的「雲岫」宋美齡私宅,至今舊貌猶存,汪山,是富翁汪代璽的別墅區,自名汪山,解放後闢為公園,它的中心的馥郁沁心的梅花園和白蘭園,種有奇花二百多種,是玉蘭、白蘭、杜鵑、月季、芍藥、櫻花、茶花、牡丹、梅花等十大名花薈萃之地,故有「山城花冠」之譽。還有來自喜馬拉雅山的雪松,從日本引進的櫻花和英國桂紅等。

南山植物園是重慶市民比較喜歡的踏青地點,園內一年四季,花展不斷。其中最熱鬧的要數每年3-4月春季,為賞櫻花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園內還有溫室,展示了各種熱帶植物。值得一提的是,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一九四二》也在園中取景,片中的石橋、西班牙別墅等景點都能在植物園找到。從跨越公路的天橋過去是另一片園區,有蘭園、山茶園,從這邊大門出去,就是大金鷹觀景台的入口。

在海拔701米的重慶南山頂上,聳立着一座金燦燦的巨型雕像,它就是南山大金鷹。南山大金鷹是距離重慶市主城區最近,也是最高的一處旅遊觀光點。在南山的山脊上,671米高的鷂鷹岩就是如今大金鷹的所在地,在這裡看風景360°無遮擋。高約32米的大金鹰鵰塑,原本於1998年3月28日竣工,由四川美術學院原院長葉毓山設計。經過21年的日曬雨淋,外部的金箔受到嚴重侵蝕,已經脫落得七零八落。2019年11月,重慶市南山植物園啟動了對大金鷹的封閉式修繕施工,這也是大金鷹落成以來的首次大修。

整座大金鹰鵰塑是水泥澆鑄,由22米高的巨鷹和10米高的海螺組成,重千噸。它的外衣貼了32000克24K金箔,通體金光燦燦,體內還設有通道,遊客可直登鷹頂,憑欄遠眺,視野廣闊。

據說,從2019年11月1日起,大金鷹景區開啟了大修工程,為大金鷹外表重新貼金。此次採用的金箔含金量98%,每張金箔為9.33平方厘米,厚度僅2微米,施工方專程請來了十多位「手藝人」,耗時一個多月貼完超十多萬張金箔。同時,還對大金鷹內部天棚牆地面進行裝修,並新建及維修步游道、安全護欄、景觀平台、照明設施、監控設施等,歷時近8個月。如今,煥然一新的大金鷹再次閃出熠熠光芒。

「大金鷹」雕塑,雄踞在重慶南岸區南山671米高的鷂鷹岩上,遊客可直登鷹的頭部,上設有觀景台。憑欄遠眺,重慶數十里景物盡收眼底。此山名叫老鷹山,也稱鷂鷹崖,是南山的最高峰,之所以要把「大金鷹」雕塑於此,就不言而喻了。

「大金鷹」景點引人注目,當仁不讓地成為入園遊客的首選目標。依照事先的行程安排序列,筆者緊隨人流,循着蜿蜒的登山階梯攀援而上,登臨金鷹底座觀賞平台那一刻已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了。環視一周,平台圍欄浮雕牆上標註有典故記載和文字說明:

傳說,這裡曾經是飛鳥的天地。有一天,一條蟒蛇領着無數條小蛇如饑似渴地來到這裡,見鳥便吃,遇禽則吞,飛鳥們驚慌失措、恐懼萬分。這時,一隻鳳凰急忙向鯤鵬求救,鯤鵬派大神鷹前往。大神鷹與蟒蛇展開了搏鬥,最後蟒蛇戰敗而逃,小蛇們也隨之而去。為了保護同類不再受害,大神鷹化作山峰,鎮守於此。後來,人們就稱這座山峰叫「老鷹山」。

「地底平通九天上,洞門橫塞五丁開。」這是趙熙在老鷹山上留下的佳句。所謂「五丁」,李白在《蜀道難》中有「地崩山摧壯士死,天梯石棧相鈎連」之句,句中的「壯士」就是這「五丁」,均來自《華陽國志》記載的「五丁開山」的神話故事。可見,老鷹山之險峻巍峨就可想而知了。

正當人們盡情地飽覽山光水色之時,只聽一個來自湖南的遊客滿懷激情地朗誦道:「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是啊,此時此刻、此景此情,誰沒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呢?想必當年的范翁若是來到這「地底平通九天上」的老鷹山,怕是又有一篇流傳千古的名「記」橫空出世吧。

如今,重慶大金鷹觀景台身披17萬張金箔盛裝再次開放,這也是自2019年11月大金鷹觀景台封閉改造以來,經歷了15個月改造後重新開放,全新的黃金甲加身,大金鷹觀景台比以往顯得更加霸氣!

大金鷹頸項部設有觀景台,憑欄遠眺,可以盡情俯瞰半個山城,重慶主城區數十里風景一攬無餘盡收眼底。由於大金鷹觀景台坐擁重慶主城南山海拔最高點,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神的平台,使大金鷹觀景台霸氣十足!

本次大金鷹觀景台改造完工,全新金箔加身,一身黃金甲,神威霸氣的重慶大金鷹觀景台堪稱美麗山城夜景的最佳觀景點!憑欄鳥瞰,只見連綿起伏的南山之上,有一座「山城花冠」,這裡綠樹成蔭,草木成林,春有櫻,夏有荷,四時景色各不同,既可以賞花觀景,也可以吸氧納涼,這就是令人心馳神往的重慶南山植物園更為卓越之處。

眾所周知,植物園裡有讓人流連忘返的蘭草園、薔薇園、梅園、山茶園、盆景園、櫻花園,而隱藏其中的抗戰時期同盟國駐渝使館舊址卻鮮為人知。

一是蘇聯大使館舊址,1941年為避免日軍的大轟炸,蘇聯大使館遷到了南山上,這棟修建於1941年的仿哥特式建築原為軍火商朱星文的私宅,民國28年蔣介石購買供外賓使用。蘇聯大使潘友新長期在此地居住,避過了戰火喧囂的抗戰光陰,所以人稱「蘇聯大使館」。蘇聯大使館或許是所有大使館建築中顯得比較氣派的一幢樓,除了本身體量大,占地寬,房屋本身造型變幻也非常引人注目。高聳的條石基座,簡約的弧窗,雪白的立柱,用今天的審美來看依然時髦精緻。與仿哥特式的洋派設計相映成趣的是屋面,使用的是川東地區常見的青瓦人字斜屋頂,牆面也是低調的青磚,但即便掩映在高大的樹木之中,也是藏不住的貴氣,讓人一望可知居住其中的人必然身份不凡。幾十年後人們對房子進行了修葺和粉刷,青磚襯着白門、白窗,依舊帶着當年的韻味。解放後,此處曾闢為南山公園第三招待所。2013年5月公布為重慶市第七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是法國大使館舊址,法國大使館舊址位於南岸區南山街道的南山植物園山茶園內。由當年留法醫生汪代璽所建,始建於1902年,是當時供法國軍官居住的營房。為避免日軍轟炸,1941年,法國大使館由重慶主城遷建於南山。建築為中西合璧的風格,遠遠望去就是極為簡約的現代二層樓的小公寓。白粉牆上開了百葉窗,底樓進門處,幾根方立柱撐起一個小小的遮風擋雨的門廊。法國大使館舊址整體為磚木結構,一樓一底,牆體灰白色,四周綠樹成林,濃蔭蔽日。解放後,曾一度為南山鎮雙龍村百果社(生產隊)農戶居住,2013年5月公布為重慶市第七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遊覽觀光點——植物園的標本館。

三是西班牙大使館舊址,西班牙大使館修建於1928年,原名「盧蘭康宅」,人稱西班牙別墅。本是1928年汪代璽所建的避暑別墅,抗戰時期,西班牙公使館隨國民政府內遷重慶設辦公機構於南山,現為南山植物園的博物館。

西班牙使館採用的是地中海式建築風格,不事張揚的暗沉色調,使其隱蔽在山中林木下,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別墅前置水池鑲嵌在一片卵石和石灘之間,鳳尾竹橫出水面,紅魚嬉戲水中,與周圍雙亭、水池、花架等景觀巧妙融為一體,顯得獨具匠心。宋慶齡曾在此小住,並接待過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2012年2月26日馮小剛執導的新片《溫故一九四二》曾取景於此,由陳道明飾演的蔣介石,柯藍飾演的宋美齡,阿德里安·布勞迪飾演的美國記者就在這別墅旁創作演出。

四是印度大使館舊址,印度大使館舊址位於南山植物園山茶園內,離法國大使館僅200米遠。這是1940年印度駐華大使館出資修建的別墅。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主樓為一樓一底,牆由青磚砌成。房屋正面及左側由圓柱形廊柱構成圍廊,可供人在此坐歇,帶着些許開敞通透的印度風情熱情意味。圍廊四周分布着青木、桂花(木犀)等樹木,顯得格外優雅。原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先生在此居住過。2013年5月公布為重慶市第七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改作重慶南山植物園的圖書館,藏書5000至6000冊。隨着時間流逝,舊址中的人和事物都已漸次模糊,但經過改造的建築依然在發揮着各自的功能,外來遊客在南山植物園看一看這些使館舊址,似乎還可窺見和隱約聆聽到當年的容顏和些許韻味。

永久型高架植物展覽溫室別有洞天異彩紛呈。植物展覽溫室是重慶南山植物園的核心項目,被列為重慶市「十五」期間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的重點工程,也是重慶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和「十大文化基礎設施工程」之一。其功能定位在於進行特殊、稀有植物物種展示、保護、收集和栽培,是集科研、科普、教育為一體的重點旅遊展覽項目。展覽溫室的建設,填補了南山植物園低山植物的單一性,保護和展示植物的多樣性,建設重點生物示範工程,對提升重慶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展覽溫室、中心景觀廣場及附屬配套設施總用地面積32972平方米,其中展覽溫室7496平方米,設備用房1360平方米,生產溫室2782平方米和其他配套設施。展覽溫室分為熱帶雨林植物區(2126㎡,800種)、四季花卉區(2002㎡,800種)、多肉多漿區(1024㎡,700種)及亞高山植物區(622㎡,200種)四個功能分區,引種植物總計2500種。南山植物園展覽溫室,目前是我國第二大植物溫室,是重慶市民接受科普教育基地和觀賞花卉的好場所。自2009年9月底建成開放以來,神秘的熱帶雨林、聖潔的亞高山植物、絢麗的四季花園美景、浪漫的沙漠奇觀,盡在展覽溫室全新展現。

處於園區腹部地帶的蘭草園、薔薇園、梅園、山茶園、盆景園獨領風騷各有千秋。園中的美人梅、櫻花、山茶花等花卉競相開放、爭奇鬥豔,粉雲浮動、暗香飄溢,繁花滿樹、蔚為壯觀;海棠開得層層疊疊,海棠朵朵似輕雨如夢幻;施光南音樂廣場的鮮花大面積如期綻放,人面鮮花相映紅;玉蘭花、杜鵑、牡丹、洋水仙爭先恐後綻笑臉,美到讓人挪不開眼;盆景園裡花香馥郁、造型奇特,美輪美奐、引人入勝,各路遊客紛至沓來,俊男靚女風度翩翩,風姿綽約拍攝留影,將美麗的瞬間載入記憶的豐碑。作為一名來自北國的花盲草痴,缺乏品賞南國花卉的資歷與雅興,更沒有對其品相良莠說長道短的能力和水平,筆者最為關注的還是各園富有歷史內涵的抗戰遺址,即各園區內至今保存完整的大轟炸防空洞,雖建造規格與容量大小不一,但無不訴說着抗戰時期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成百上千次對平民區實施狂轟濫炸的滔天罪行,處處都是記錄日本鬼子殘暴行徑和累累血債的鮮活標本與紀實教材,同時也是黨員幹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青少年學生接受憶苦思甜革命傳統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常言道,不刮春風,何來秋雨?沒有春華,哪來秋實?只有將春天的耕耘播種計劃付諸實施,才會有秋來如約而至沉甸甸的豐碩成果。筆着竊以為,春天是奮鬥的季節,也是耕耘播種的關鍵時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在應該揮灑汗水耕作的季節、在應當凝心聚力拚搏的年齡,絕不能等待觀望、坐享清閒和錯失機遇,否則,就會在本應收穫的季節里顆粒無收囊中羞澀,在本應充實豐盈的中老年階段面對慘澹淒涼之景屢屢啜飲青澀的苦酒,久久喟嘆一事無成的人生。這也許就是筆者春遊南山植物園之點滴觀感和思想收穫吧。[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