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柳依依情幾許(張鈞傑)

春柳依依情幾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春柳依依情幾許》中國當代作家張鈞傑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春柳依依情幾許

「桃紅綠柳」一詞是春天的專屬。特別在陽春三月,正是春生萬物,萬物競生時節。放眼望去,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春風所到之處,無不春意盎然,春情勃勃。

此刻,我眼前的春柳正在三月底春日陽光晴好的照射下,隨着春風婆娑起舞。好一幅風乍起柔情頓生,抬望眼樹樹新綠景象。春風揚起無形的小手擺弄着滿樹枝條,一枝枝,一條條,頓時鮮活起來,像一串串掛在樹梢的綠色小魚,活靈活現地在空中游曳嬉戲,碧浪翻波。

陽光毫不吝嗇地賜予春柳一件珍珠寶衣,細葉微動,銀光閃耀,頓時變得更加靈動起來。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果然如此。不然何以有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佳句與哲理。

看着這生機勃勃的動態,不禁想起僅在短短二十餘日裡,春柳就從月初的星星點點,黃芽初綻,稀疏潺潺弱不禁風的樣子,轉眼間就二寸長許英姿勃勃。不禁教人感慨春光易逝,人生易老。想前些日子還桃紅如雲似錦,嬌笑春風枝頭,不消多日便落英紛紛,化做春泥。

春柳伴着桃紅一路走來,一個成匆匆過客,一個正蓄勢待發笑看春秋。正是花雖美難得百日紅,樹常綠人間萬年青。人生與自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春柳年年綠,人間各不同。從古至今,春柳也在看白雲蒼狗,悲歡離合。在不同時代場景下皆有不同意義。被人們賦予不同美感與情感。

當王維寫下「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的詩句時,在他隨將軍觀獵的雄健筆下,一定聯想起在鷹飛弓響的長安城外,四百多年前的周亞夫也曾率兵統將,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場景,除了追古思幽之外,更體現了唐時詩人紛紛想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心情。這時的春柳是男兒胸中一片豪情之美。

「渭城朝雨浥新塵,客塵青青柳舍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輕吟詩句,唐時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孟浩然這些一個個鮮活的名字,從書本里跳出,灞橋折柳相送的畫面躍然眼前。唐時的風月,借着千年春風不老,吟詠成了昔人今人借柳依依惜別的心。這時的春柳是今古一腔友情之美。

王之渙的愁苦之筆不僅描繪了舊時涼州古城「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風貌,更把「春風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哀怨,深深刻劃在千百年後無數世人心裡。揚子江的楊花江風也不甘落後,讓鄭谷在與友人的離愁中,也傷感地變成「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這時的春柳是邊人離人眼裡一腹愁情之美。

唐時男兒豪爽,女兒也落落大方。不過終就是水做的女人,心中的柔情在春色里被一枝新翠的春柳打破的時候,心湖裡的漣漪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的描述里翻波。激起的更多是對夫君的愛戀之思。這時的春柳是閨閣一嘆愛情之美。

向來豁達大度的劉禹錫與他的「詩豪」一稱格外相襯,不似別人離情愁苦,胸有平川的他才會借春柳一吐胸襟:「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與之對應的是賀之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欣賞讚美之情。當然,這些詩意由韓愈來總結,就把春柳在春天裡的風情,在「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中推向了高潮。這時的春柳是滿篇一箋詩情之美。

站在南京雞鳴山南的吳國舊苑城下,韋莊眼望六朝興衰如煙散的歷史過往,對江河日落的晚唐在一片夕陽西下的前奏下,不禁感慨萬分。望着春光里的大好時節煙雨霏霏,綠草萋萋,映襯林間透出沉沉壓抑的春鳥空啼,仰天長嘆里的無奈,仿佛為大唐的大廈將傾之勢注入了悲情。後人也只能從「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的憑弔追思中,再看眼前的千年春柳,與千年前王朝興替的如夢如幻有何不同,感懷處,愈發讓人深思。這時的春柳是舊書一頁傷情之美。

春柳惜別長安的風,看到汴京的月時,不變的是春風,醉了的是風情。

凡有井水處,皆可歌柳詞。姓柳名永的詞人,如春柳含情,生命煥發一般,把滿腹錦繡文章變成一首首字字珠璣,鑲金嵌玉的柔情蜜意,變幻成秦樓楚館的「鶯鶯燕燕,紅紅翠翠」之際。更透出他「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慵懶與倦怠時,蘇學士只有搖頭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交給關西大漢執鐵板高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除卻柳永眾多的香艷詩詞,一篇描繪杭州富美錦繡天堂,好一個花花世界的《望海潮》里極盡鋪開杭州之美與繁華。吸引金主完顏亮對大宋無盡嚮往與覬覦的不僅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有「東吳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樣的風情與富足繁榮。

這樣溫柔鄉里的柳色,怎不教人沉醉?這樣銷金如土的柳色,怎不教人痴狂?

春柳醉的不止是北宋的風情,更碎了南宋的真情。

紹興沈園白牆邊的綠柳,綠了八百多個輪迴,時至今日,仍然補不了陸游那顆碎了的心。

傷心的不止是放翁寫下的「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里的悲傷離別苦,愁腸眷戀情。更有唐婉看詩後寫下「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後的血淚相和,誰料卻一語成讖,叫後人掩卷長嘆,不勝唏噓。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首《生查子·元夕》一說作者是歐陽修,一說是朱淑真。究竟是誰,已難考證,不過我認為歐陽修這樣滿臉大鬍子的老爺們不會這麼兒女情長,寫出這樣浪漫中兼有教人心碎的句子來。且看結尾兩句就是力證。「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這活脫脫分明就是一個多情少女的畫像。這其中的女兒心態,對情郎的期盼與思念之情,又怎會是一向文風清峻的歐陽修所寫呢?

宋時的春柳,在時光的繁華落盡洗去,在歲月文採風流消散之後,總是這樣叫人慾罷不能,欲說還休。真是愛恨交織千古愁。

一株株風姿綽約,風流倜儻的柳樹流光溢彩。如柳一樣的人也正直,忠義,深情。

唐代書生柳毅路遇洞庭龍女牧羊,得知嫁給涇河龍君次子的她飽受丈夫和公婆欺凌迫害,出於義憤代為投書給洞庭龍君,並後來救出龍女,以及龍女愛上柳毅結為夫妻的故事。此話題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在充滿神話色彩中,也為愛情故事注入了許多的浪漫元素。

遠謫柳州的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後並沒有消沉。在柳州為官期間體察民間疾苦,造福百姓。他釋放奴婢、興辦學堂、開鑿水井、開荒建設,這樁樁件件,從民生教育,到生產勞動,無一不透出雖歷經官場打擊,卻不改為國為民的高貴品質。柳宗元這個閃光的名字,不僅在文壇震爍古今,影響深遠。更以愛民為民之心,並以生命融入了八桂大地,為柳州添上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從夏商曆秦漢兩晉南北朝隋唐元明清民國的五千年裡,春柳年年競發,閱盡人間春色,也歷盡人間滄桑。

春柳欣賞過多少滄海桑田,嘆息過多少王朝興替。人間的幸福與苦難,歡笑與血淚,榮光與黯然,輝煌與落後,衰退與復興;都像春風在春柳上蕩漾跳躍,反覆輪迴。無論是烽煙戰火里的人民痛苦呻吟哀怨,還是萬國來朝里百姓安享太平福祉,春柳看過了宏大的強漢盛唐,也看過了清末民國的恥辱衰敗。時至今日,再到未來時光,這人間的春色啊,總是一年年如約不改,卻又一年一個樣子,在春柳的枝頭變換。

春柳閱看的歷史,不僅僅是人間山河的一本書,更是春柳與人融合交織的一段段情。這情里包羅萬種,人把所有的情感表達出來的時候,春柳已經看到、聽到、感受到。卉木不是無情物,纖纖楊柳知我心。

看山河依舊,中華大地,正是:若問春風人間事,春柳依依情幾許。[1]

作者簡介

張鈞傑,貴州省安順市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