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堆鄉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春堆鄉,林周縣轄鄉。「春堆」系藏語譯音,意為「集市」。1960年置春堆鄉,1970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7年卡東、洛巴2鄉併入。位於縣境西南部,面積294.71平方千米,人口5887人(2017)。轄比如春堆、尺村、果湯、達加果、當巴、拉崗、湯拉、納木、卡東、朱傑、巴則、吉日、甲村14個村委會。[1]

中文名稱: 春堆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電話區號: 0891

郵政區碼: 851618

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西南部

面 積: 294.71平方千米

人 口: 5887人(2017)

氣候條件: 高原氣候

機 場: 拉薩機場

火車站: 拉薩站

車牌代碼: 藏A

目錄

經濟產業

以農為主,牧業為輔,種植青稞、小麥、油菜,牧養氂牛、綿羊、山羊。產貝母。

致富差

由出名的貧困鄉到遠近聞名的樓房鄉,富裕鄉,人均收入從四百八十四元到一千七百零四元,他們靠的是什麼,讓我們聽聽——春堆鄉的致富經。

驅車穿過林周縣有名的虎頭山,就到了水庫上游的春堆鄉。從車內向窗外望去,處處清波漫流,野鴨嬉遊;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把群山裝點得更加嬌艷;讓我們讚不絕口的還有路邊那一幢幢寬敞、漂亮的藏式樓房,有的還在門廊上安裝了藍色、茶色的玻璃;拖拉機、汽車忙碌在鄉間的道路上,真是一派田園好風光?

這一切都提醒我們:「樓房鄉」、「富裕鄉」到了。

說起春堆鄉,林周縣的群眾都知道,那是過去有名的貧困鄉。1994年全鄉人均收入還只有484元,可幾年下來,春堆鄉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漂亮的藏式樓房,成了遠近聞名的「樓房鄉」、「富裕鄉」,2000年全鄉人均收入達到1704元。春堆鄉是怎麼富起來的呢?帶着這個問題,記者開始了採訪。

班子差

「這個鄉的領導班子特別差,這是致富的重要原因。」在到春堆鄉之前,縣上的領導這樣對記者說。的確,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群眾想什麼,盼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這是春堆鄉的鄉領導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春耕時節,鄉上還籌集了1200公斤種子,解決部分缺種農戶的春耕問題,還擠出資金購買了一輛中巴車,專門接送鄉里的學生上學。

好的領導班子帶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在群眾中產生了很高的威信。前不久,鄉領導帶領群眾義務投工投勞維修了1.3萬米的鄉村公路,還對本鄉的18座水塘進行了維修,植樹造林1.5萬株,新修林卡圍牆2600米。修建過程中,群眾不僅沒有任何怨言,而且熱情還非常高。他們說:「鄉幹部帶領我們幹的,一定沒錯?」

駐春堆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小組組長、林周縣縣委統戰部部長米瑪次仁向記者介紹說,他們在農牧民群眾中對鄉幹部進行了調查,居然一條意見也沒有。他說:「正是這樣一個好的班子把全鄉人的心、全鄉人的幹勁凝聚在了一起,並帶領大家走上了富裕路。」

群眾差

在春堆鄉黨委大院,記者見到了鄉黨委副書記阿旺郎傑,問起鄉里的「致富經」,他激動地說:「我們鄉的群眾太好了,太支持我們了?」

自1997年開始,鄉里就有部分群眾外出打工,但由於比較盲目,效果並不是很好。針對這種情況,鄉里在拉薩市哈達集團的幫助下,開始有目的地組織群眾在農閒季節外出打工,不僅嘗到了經濟上的甜頭,更培養了一批能工巧匠。就這樣,勞務輸出使春堆鄉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富起來的群眾,有的買來卡車跑運輸,有的在城裡開起了出租車,還有的憑一技之長干起了工程……

春堆鄉90%以上的農戶都在農閒季節進行勞務輸出,僅此一項就人均增收300元左右。勞務輸出搞得比較紅火的巴扎村,人均收入達到了2100元。

阿旺郎傑對記者說,當初組織群眾搞勞務輸出的時候很怕群眾不支持,可沒想到群眾非常積極,正因如此,春堆鄉才有今天。也正因為有了群眾的支持,春堆鄉下一步準備成立工程公司。阿旺郎傑興奮地說:「有了群眾的支持,我們什麼都不怕?」

政策差

格桑次仁是春堆鄉春堆村的孤兒,18歲時還是村裡的五保戶。他年收入2萬元左右,家裡有2輛東風卡車,成了春堆村的富裕戶。

在他重新翻新的樓房裡,格桑次仁告訴記者,當初在鄉政府的幫助下,借了1000元錢開了家商店;再後來,他買了輛東風卡車跑運輸,慢慢地富了起來,蓋起了有17個房間的新樓房,兩年前又花了7萬元進行翻新。富裕起來的格桑次仁並沒有忘記鄉親們,他幫助的群眾有11戶,每年光現金投入就達3000多元。

問起格桑次仁是靠什麼致富的,他高興地說:「當然是靠黨的好政策了,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就不會有今天,我從心裡感謝黨的好政策?」格桑次仁說,他在電視上看到中央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消息,非常高興。「好政策更多了,鄉親們都很高興,都說黨的政策好,我想我們的日子還會更好的。」格桑次仁說着,臉上露出開心的微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