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易俗河鎮

來自 湘潭在線 的圖片

中文名: 易俗河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

地理位置: 湘潭市南部

面 積: 212.41 km²

電話區號: 0731

郵政區碼: 411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137537人(2017年)

著名景點: 湘江、涓水

機 場: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韶山機場

火車站: 湘潭站、湘潭北站、株洲西站

車牌代碼: 湘C

主要公路: 107國道、天易大道、京港澳高速

易俗河鎮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下轄鎮,位於湘潭市湘江南岸。總面積212.408平方千米(城區面積23平方千米、美麗鄉村示範片19.5平方千米、天易經開區規劃建設區99平方千米),總人口約24萬人(2019年),轄31個村和13個社區居委會。 2018年,易俗河鎮財政總收入為9778萬元。   2004年被中組部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先進鎮」榮譽稱號,200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2014年被民政部評為「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先進稱號。2017年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1]

目錄

歷史沿革

古稱洛口,為江南重鎮,唐天寶八年(749年)闢為縣治。五代馬殷楚國在此設場官,監督貿易。明、清時代,成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從宋代開始,縣治設在湘潭觀湘門。解放後,縣城析出成立湘潭市,湘潭縣從此有縣無城。 易俗河鎮於1950年成立。1960年5月湘潭市實行城市人民公社建制,成立涓江城市人民公社,易俗河鎮劃歸該社管轄。 1961年3月,涓江城市人民公社撤消,1961年8月易俗河鎮恢復縣屬鎮。 20世紀80年代,縣人民政府規劃在易俗河鎮建設新縣城。 1991年4月,開始向市、省、國務院申報。 1992年6月25日,民政部批覆同意湘潭縣人民政府駐地遷至易俗河鎮,搬遷經費由縣自行解決。湘潭縣縣人民聞訊後,歡欣鼓舞。8月,10萬民兵和500多名台機械上工地平整土地,興修主幹道,拉開縣城建設的序幕。 1992年9月8日,舉行隆重的奠基典禮。縣人民政府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採取多種形式,廣泛招商引資。至年底,引進資金2億多元,為新縣城建設籌集了啟動資金。 1992年11月易俗河與上馬鄉合併。 1992年11月18日,湖南省體制改革委員會確定易俗河經濟開發區為重點經濟開發區。通過3年多的艱苦奮鬥,湘江南畔崛起新縣城。 1993年8月易俗河鄉又劃歸易俗河鎮。 1995年9月28日,縣治移址慶典鄭重宣告:湘潭縣結束了45年有縣無城的歷史,實現了人民群眾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願望。 2015年11月,根據湘潭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梅林橋鎮、易俗河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易俗河鎮。   1995年7,月撤消百花、趙家洲兩個村,合併褂咀洲(即肖家湖)、正太坪、湘江三個居委會為一個居委會。新成立百花、南塘、富豪閣、趙家洲、吳家巷、鳳形山六個居委會,加上原有湘江路、硯井、城塘、牛頭嶺、花果山、水上六個居委會,最後行政區劃成為三個管區,下設12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2004年將原12個居委會調整合併為8個社區,即:百花社區、富豪閣社區、趙家洲社區、吳家巷社區、鳳形山社區、牛頭嶺社區、城塘社區、硯井社區8個社區。 2015年,易俗河鎮轄黃竹、高橋、京廣、谷豐、洪塘、梅林、谷塘、荷佳、萬利、聯雲、安雲、竹山、金盆洲、梅市、石梅、千江、石壁、楊柳、合龍、鳧塘、鷓鴣、郭家橋、城塘、王家沖、新虎、新湖、新長、新堤、飛龍橋、劃香、寶塔、友誼、白雲、踏龍、山塘、煙塘、青光、八角、赤湖、金霞、上馬、水竹、銀塘、河洲、賦江、樟樹、京竹、青獅、杉蔭、楊溪50個建制村,城塘、硯井、牛頭嶺、百花、趙家洲、鳳形山、富豪閣、吳家巷、雲龍、瓦屋灣、曉木塘、大湖塘、花果山1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2019年,易俗河鎮有城塘、硯井、牛頭嶺、百花、趙家洲、鳳形山、富豪閣、吳家巷、雲龍、瓦屋灣、曉木塘、大湖塘、花果山13個社區,煙塘、山塘 、赤湖 、 八角 、金霞 、青光 、水竹灣 、京竹 、樟樹 、杉蔭 、銀塘 、賦江 、石壁 、黃竹 、 梅林橋 、高橋 、 寶塔 、白雲 、飛龍 、新虎 、郭家橋、 友誼、踏龍、 萬荷、 安聯 、麥子石 、 雙梅 、谷洪 、新塘 、高嶺 、鳧楊31個建制村,鎮人民政府駐雪松路。  

地理環境

易俗河鎮位於湘潭市湘江南岸,其北與湘潭市區、南與梅林橋鎮,西與譚家山鎮,東與株洲市天元區接壤,總面積212.408平方千米,總人口約24萬人(2019年)。擁有耕地面積3.12萬畝,其中水田27057畝。  

人口

2019年,易俗河鎮總人口約24萬人。  

經濟

2000年,農業總產值8940萬元,工業總產值7.83億元,財政收入1390萬元。 2002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69億元,比上年增長21.6%. 2006年,工業總產值9.03億元,財政收入2002.14萬元。   截至2018年10月底,2018年前十個月工業總產值共13.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2.5億元。   2018年,易俗河鎮財政總收入為9778萬元。

交通運輸

易俗河鎮位於107國道線、320國道線與京港澳高速公路、天易大道的交匯點。鎮東北依湘江二大橋、湘潭芙蓉大橋與湘潭市區聯為一體。東距株洲市中心僅20千米。北距長沙市中心45千米,驅車經長潭高速公路抵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只需要40分鐘時間。   2019年,易俗河鎮有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湘潭縣一中、 湘潭縣鳳凰中學,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湘潭縣雲龍實驗中學等。小學有易俗河鎮小學、雲龍實驗小學、百花小學、子敬學校、煙塘中心小學、趙家洲中心小學、天易金霞小學、天易貴竹學校、山塘中心小學、天易水竹學校(小學部)、樟楊小學、赤湖小學等。

醫療衛生

2019年,湘潭縣中醫醫院、湘潭縣人民醫院、湘潭縣婦幼保健院3所駐地在易俗河鎮,其中湘潭縣人民醫院為三級綜合醫院,鎮中心衛生院一個。  

風景名勝

洛口古鎮 洛口古鎮位於湘潭縣縣城所在地易俗河鎮,唐天寶八年至南宋年間,湘潭縣治設於此鎮,昔日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部分建築物保留了濃郁的原始風貌。景區內有許多名勝古蹟和革命紀念地。名勝古蹟有老街、金霞山、龍興寺、羅水竹灣、上馬石、楊泗廟、硯井等,以及被稱為「易俗河六景」的古飛羊鋪、鐵牛戲沙、蕭祠臥龍、古剎鐘聲、紫竹生輝、牛頭飲水。革命紀念地有中共早期領導人羅亦農故居和革命烈士楊昭植故居。  

榮譽稱號

2004年被中組部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先進鎮」榮譽稱號,200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2014年被民政部評為「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先進稱號。2017年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著名人物

羅亦農(1902~1928)原名善揚,字慎齋,後改名羅覺,字振綱,復更名亦農,湘潭縣易俗河鄉賦江村雷公塘人,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他曾領導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  

參考來源

  1. [1],湘潭在線 ,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