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仁宗朱高熾:仁宣之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仁宗朱高熾:仁宣之治,歷史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朱高熾

仁宣之治(1378-1425)

明仁宗朱高熾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少見的仁君。


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舊臣和成祖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孺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


朱高熾選用賢臣,削汰冗官,任命楊榮、楊士奇、楊博三人(史稱三楊)輔政。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修明綱紀,愛民如子,他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使得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史稱「仁宣之治」。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仁宗在京城思善門外建弘文館,常與儒臣終日談論經史。仁宗非常善於納諫,曾經給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勵他們進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


朱高熾在後宮之中也不戀女色,除皇后張氏之外,僅譚妃一人。張皇后非常賢惠,與朱高熾相敬相受;譚妃也是一位賢內助。


仁宗在位僅十個月,但由於很早就在太子位上協助父親永樂皇帝理政,又處於開國初期,所以他關注百姓疾苦,善於重用賢才。史籍對他的評價是:「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他臨死前遺詔:「朕既臨御日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

明仁宗朱高熾簡介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


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是在位期間發展生產、與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開始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讀書人的待遇比洪武、永樂兩朝要好。朱高熾天稟純明,從善改過,恭檢愛民,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個月皇帝的朱高熾病重,不久之後就去世了。終年47歲。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葬於十三陵獻陵。其陵墓稱獻陵,建造得莊嚴簡樸,象徵着他的統治作風。


朱高熾有10子7女;其中9子4女成年。長子朱瞻基為他與張後所生。

視頻 

明仁宗朱高熾有多厲害?在位短短8個月,卻奠定了仁宣盛世的基礎

參考資料 

  1. 明仁宗朱高熾:仁宣之治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