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昌五鎮,隸屬於黑龍江省綏化市肇東市,地處肇東市西部、松嫩平原腹地,東與向陽鄉毗鄰,南與德昌鄉相連,西與洪河鄉接壤,北與明久鄉相鄰。區域面積139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有37237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名昌五城;三十四年,肇州廳於此設肇東分防。民國元年(1912年11月),設肇東設治局,駐昌五城。民國三年(1914年7月),肇東設治局改肇東縣,昌五城遂為縣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偽縣公署由昌五城遷駐滿溝站(今肇東鎮),改縣屬昌五街。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第五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名昌五城區。1951年9月,設昌五鎮,屬第五區。1956年3月,改由縣直轄。1958年9月,北官、巨發2鄉併入昌五鎮,後改昌五公社。1984年3月,改昌五鎮。截至2019年10月,昌五鎮下轄12個行政村。2018年,昌五鎮有工業企業86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1]

中文名: 昌五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綏化市肇東市

地理位置: 肇東市西部

面 積: 139 km²

下轄地區: 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十字街以東1500米處

電話區號: 0455

郵政區碼: 151126

人口數量: 3.72 萬(2018年)

車牌代碼: 黑M

目錄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名昌五城;三十四年,肇州廳於此設肇東分防。

民國元年(1912年11月),設肇東設治局,駐昌五城。

民國三年(1914年7月),肇東設治局改肇東縣,昌五城遂為縣城。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偽縣公署由昌五城遷駐滿溝站(今肇東鎮),改縣屬昌五街。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第五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名昌五城區。

1951年9月,設昌五鎮,屬第五區。

1956年3月,改由縣直轄。

1958年9月,北官、巨發2鄉併入昌五鎮,後改昌五公社。

1984年3月,改昌五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昌五鎮轄一街、二街、三街、四街4個居民委員會,一街、二街、三街、四街、昌平、金安、五井、巨寶、福利、昌盛、向前、四井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8個居民小組,54個村民小組。

2019年10月,昌五鎮下轄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四街村、昌平村、金安村、福利村、巨寶村、五井村、昌盛村、向前村、四井村1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昌五鎮地處肇東市西部、松嫩平原腹地,東與向陽鄉毗鄰,南與德昌鄉相連,西與洪河鄉接壤,北與明久鄉相鄰。 區域面積13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昌五鎮地處松嫩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境內最高峰位於一街村,海拔70米;最低點位於四井村,海拔30米。

氣候

昌五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漫長,嚴寒而乾燥;夏季酷熱而雨量集中;春季多風且強而少雨;秋季涼爽而天氣晴朗。

交通

2011年,昌五鎮有301國道過境,境內長15千米,通往安達大慶、齊齊哈爾滿洲里市。305省道過境,境內長12千米,雙向二車道,通往肇洲、肇源。鎮村級公路4條,總長20千米。昌五公路客運站為三等站,日均發送50輛客車,日客運量1500人次,年貨運量23萬噸。

人口

2011年末,昌五鎮轄區總人口5萬人。另有流動人口3245人。總人口中,男性2.7萬人,占54%;女性2.3萬人,占4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9650人,占99.3%;有蒙古、回等少數民族,共350人,占0.7%。

2017年,昌五鎮常住人口37100人。

2018年,昌五鎮戶籍人口37237人。

經濟

2011年,昌五鎮有耕地面積13.6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萬畝,林地面積2.2萬畝,比上年增長11%。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1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綠色蔬菜、瓜果等。農業總產值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00元。

2011年,昌五鎮有工業企業22家,工業總產值7.8億元,比上年增長5.6%,商業網點21個,職工45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15%。,財政總收入3044萬元,比上年增長2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960萬元,增值稅760萬元,企業所得稅184萬元,個人所得稅14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1%、7%、6.5%、3%;人均財政收入610元。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45億元,人均儲蓄15000元各項貸款餘額3500萬元。

2018年,昌五鎮有工業企業86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昌五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3個,演職人員84人,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60餘件;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村活動場所9個;公共圖書室9個,藏書2萬冊。大型環形跑道運動場2個。30%的城鎮社區和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有線電視用戶7467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業餘攝影、書法、美術、文學創作隊伍成員200人。舉辦的文化活動有秧歌大賽、慶七一文藝匯演。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昌五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20人;中心小學1所,在校生2453人,教職工1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1所(肇東市第十中學),在校生1600人,教職工172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60萬元,比上年增長33.3%。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7.8%,比上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昌五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病床6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5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00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5%。

社會保障

2011年,昌五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80戶,人數2360人,支出272.5萬元,比上年增長16%,月人均98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0人,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33.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1人,支出23.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含資助合作醫療)5500人次,支出181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0.7萬元。社會福利費121.8萬元。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8個。

視頻

肇東市昌五鎮民間小劇團.二人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