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冠疫苗志願者身體狀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快資訊的圖片

「報名成為志願者,本身沒有什麼崇高目標。作為一名普通的武漢人,在疫情期間已經在家隔離了50多天,先是為武漢前期的悲慘遭遇感到難過,後來又因為全國人民和各地醫護人員的援助無比感動。所以,在網上看到新冠疫苗招募首批臨床志願者的信息後,就馬上報名了,就是想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番話的陳凱今年36歲,是武漢一名小店主,2020年3月19日,他注射了低劑量的新冠疫苗,現在正在隔離點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

對於注射疫苗的安全性,陳凱並沒有什麼擔心。但妻子剛開始還是有些擔心風險。「我給她看了相關新聞報道和一些科普說明,她也就放心了。新冠疫苗是軍科院陳薇院士的團隊研發的,對解放軍我們天然就有一種很放心的感覺。而且,陳薇院士第一個注射了疫苗,我非常敬佩,更有信心了。所以看到招募信息,沒猶豫就報名了。」陳凱2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說,他當然不能否認會有某些未知風險。「但這不就是志願者參與試驗要承擔的嗎?既然報名參與進來,肯定是了解了相關可能的風險才做出決定的。如果有意外情況,會有知名醫院的專家團隊第一時間對症治療。只是對於這個風險,個人認為並沒有太高几率。我相信科學。」[1]

新冠疫苗志願者陳凱接種疫苗

據陳凱介紹,在報名之後,他被通知3月18日下午去做體檢。先測體溫,然後試驗組專家詳細講解知情同意書,他簽訂同意書之後,才正式開始體檢,項目包括抽血、心電圖、核酸檢測、CT等。這些項目完成後,就可以回家等待。如果這些指標都合格,就繼續複查。「體檢時,軍科院團隊的專家親口告訴我們,他們也注射了疫苗,一切正常。」陳凱說,19日早上,他接到電話去複查,包括抽血測血糖,做問詢篩查等。如果所有檢查都合格,就可以正式入組試驗,排隊打疫苗了。因為檢測項目很多篩查嚴格,一些志願者因為體檢不合格而不得不退出。

首批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共計劃招募108人,分低中高三個劑量組,每組36人。陳凱排在低劑量組的第011號,需要在左胳膊上打一針新冠疫苗。「打針的時候,我沒什麼想法,也不害怕。就是擺好姿勢,等護士打針,讓記者拍照記錄。」觀察半小時沒有異常反應後,志願者們就被送到隔離點隔離14天。其間,志願者不能出房間門,一日三餐會由護理人員按時送上門。

打針後第一天,陳凱有一點輕微反應。體溫升高了一點,頭有點暈。「都是打疫苗後常見的普通輕微反應,24小時之後就慢慢恢復正常了。昨天身體狀況就一切正常,晚飯後還在房間裡慢跑了一個半小時。」

14天隔離期間,陳凱需要每天都填寫記錄卡,記錄身體狀況和體溫情況。14天之後,如無異常反應,就可以回家了。據了解,完成整個研究大概需要6個月,按照研究方案要求,參加該研究的每位志願者於首針免疫前7天內完成一次入組前訪視,專家之後將在志願者接種當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8天、第3個月和第6個月各進行一次研究訪視,共計9次。

據陳凱觀察,目前的志願者以30歲以上人群為主,男性多一些。志願者們還自發建了一個微信群,大家在群里會溝通各自的身體狀況,互相鼓勵,聊聊天,開開玩笑,發發紅包活躍氣氛,還會組織團購一些個人物品。

有媒體將首批新冠疫苗志願者稱為「探路者」,陳凱如何看自己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的作用?「就是作為普通的武漢人,希望在抗擊疫情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這肯定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是我一生都不會忘記的事。我也為自己感到自豪。」

但陳凱最近兩天因為抖音上的一個標題黨視頻,心情有些鬱悶。那個視頻的標題是:「新冠疫苗試驗志願者:打完後低燒頭暈肌肉酸痛」。「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些都是輕微的正常反應,而且很快就恢復正常了,沒想到會被某些視頻平台用這樣的標題斷章取義,強調渲染,誤導公眾。因為這件事,我今天給親朋好友報了一天平安。」

此前還有一個網絡視頻中寫道:「23歲以下55歲以上女性志願者優先。」結果引發網友熱議,說為什麼這樣的試驗要女性優先。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女性優先是因為現在的志願者中男性占多數比例,為了讓試驗更具廣泛性和代表性,各個性別、年齡段都要有一定比例。而近期,23歲以下、55歲以上及女性群體的比例人數不足,所以才這樣強調。

陳凱表示,在志願者群里,大家因為這些「標題黨」視頻搞得心理不舒服。「志願者都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希望,但這樣一來,會讓公眾產生擔心,認為疫苗不安全,這不是實際情況,也不是我們的目的。希望一些網絡媒體能更嚴肅、嚴謹地對待和疫苗有關的報道。」

延展閱讀

據央視新聞報道,3月16日晚,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在試驗開展的同一天,「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開啟臨床試驗」的消息被《紐約時報》公開。在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領域,中美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兩支團隊誰會領先?17日,多位專家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表示,疫苗研發都需要相對長的周期,技術難度對各國都很高,而在「集中優勢力量辦大事」方面中國則有更明顯的優勢。[2]


專家:不要想着馬上就能用上疫苗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陳薇院士團隊聯合地方優勢企業,在埃博拉疫苗成功研發的經驗基礎上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藥學、藥效學、藥理毒理等研究,快速完成新冠疫苗設計、重組毒種構建和GMP條件下生產製備,以及第三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評價和質量覆核。16日晚,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新冠疫苗通過了臨床研究註冊審評,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什麼是「重組新冠疫苗」?一位要求匿名的免疫學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表示,所謂「重組新冠疫苗」實際上是把新冠病毒基因插到別的微生物裡邊,「比如插到腺病毒里,得到一個新的腺病毒,但是它裡邊帶有新冠病毒的基因,所以它可以表達新冠病毒的抗原。之所以不直接用新冠病毒做載體來研發疫苗,是因為新冠病毒毒性大,容易引起感染,所以用一個其他的對人類沒有威脅的病毒作為載體,等於『模擬』新冠病毒,但不會引起新冠病毒感染。」該免疫專家表示,美國啟動研發的是RNA疫苗,它的載體只是一段RNA序列,不像重組疫苗一樣有蛋白質等「包裝」,相比之下,重組疫苗是相對成熟的技術,RNA疫苗研製則是比較新的方式。

不過,無論採用哪種技術,疫苗研發都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表示,同藥物研發一樣,疫苗研發也同樣要經過人體三期臨床實驗,但是藥物的效果的指標和疫苗的效果指標是不一樣的,「而且時間也都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快,疫苗三期臨床試驗下來至少要12到18個月的時間,所以,大家還不要想着是不是馬上就可以有疫苗用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失敗的可能。」上述匿名專家說,一種疫苗通常來講從剛開始開始研製到成功,一般要10年左右的時間,「因為它是預防性的,所以要求更安全,但是當下的疫情形勢,即使走快速流程,個人感覺也得至少一年多。」

「我們小時候都打過麻疹、百白破疫苗,我們當然希望這次疫苗也能在我們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但是每種病毒的特點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打流感疫苗要年年打,而麻疹疫苗就只需要打一針一樣。雖然我們現在對新冠病毒的特性有了一些認識,但畢竟對它的認識才剛剛開始。」楊功煥說,所以新冠疫苗即使研製出來,能免疫多久也很難說。

上文提到的匿名免疫專家也對記者說,新冠疫苗研發是一項難度非常高的工作,「對於冠狀病毒來說,目前沒有一種疫苗是商品化的,也就是說任何一種人類感染的冠狀病毒目前都沒有成功的疫苗,現在世界各國雖然啟動了,但是啟動只是第一步,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距離。」

安全第一:法規和技術要求與WHO等國際標準一致

該專家表示,疫苗研發需要相對長的時間,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要保證疫苗的安全性。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按照國際的規範,國內的法規,疫苗已經做了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可大規模生產的前期準備工作。楊功煥認為,美國在疫苗研發領域大部分活躍的都是私營企業,中國的私營企業在疫苗研究領域可能沒有如此強勁的研究機構,但相比而言,軍科院系統在這方面的研究力量很強大,在疫苗研製領域可能走在了前面,「我相信很多其他機構,包括國家疾控中心、中科院系統、醫科院系統,還有很多領域內團隊也在進行相關研究。」

3月1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我國正按照5種技術路線開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緊急研製。王軍志說,國內外對於疫苗的上市應用具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必須完成藥學方面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國家對於疫苗研發的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技術法規可以遵循,這些法規、技術要求和WHO等國際上的標準是一致的。」

中國體制優勢:集中優勢力量辦大事

在安全的前提下,一些人還關心「誰先研發出疫苗」,武漢大學醫學病毒研究所楊占秋教授表示,疫苗的研製各家機構在技術上起跑線是一樣的,沒有誰具有獨家核心技術。在這方面,中國並不比美國落後,推進疫苗的研發主要是考驗的各家科研單位以及生物公司對疫情的敏感性和疫苗研製的執行速度。而上文提到的匿名專家則認為,美國方面用相對較新的技術,一般情況下,可能要花更長的時間,「因為它的疫苗品種上是全新的,跟市場上我們普遍接種的疫苗都不一樣,需要有專家和公眾接受的過程。技術越新,可能存在的障礙也會更多。」

「美國在『集中力量辦大事』方面肯定是不如中國的,因為它是純市場性操作。」該匿名專家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我們國家在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方面,至少我知道的就有17個品種,22個公司在做,但可能在資源上存在不足,會導致進程相對慢一點。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軍方搞研發會有一定優勢,至少在樣本上、還有實驗條件上是不受限制的,比如疫苗研發如果沒有P3實驗室是不行的,但是軍隊有這個條件,此前有消息陳薇院士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病毒所P4實驗室進行研究,這是很有利的,也是決定性的,接下來就看技術攻關的進程了。」

「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可以集中全國力量攻關,這是國外所沒有的。」楊占秋說。而在美國方面宣布疫苗研發進程後,中方隨即也發布相關信息,是否足夠可信?楊功煥表示,對於這樣的質疑大可不理,不必辯駁,「我們的科研團隊心裡有自信,自然是不會這麼做的。去駁斥這樣的質疑反而顯得沒意思了。」

視頻

喜訊 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

聲明

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