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敦煌(一)(汪智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敦煌(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敦煌(一)》中國當代作家汪智敏寫的散文。

敦煌(一)

辭別蘭州,我們乘坐旅遊專列沿着河西走廊向敦煌進發。

當「絲綢之路」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它已經衰落成一種民族記憶,與「茶馬古道」南北齊名的這條國際貿易通道已經名存實亡。當然,我們仍然要感謝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中國——我的旅行成果》的問世,使世界得以了解曾經如此絢爛的中國。這種發現,和詹姆斯·希爾頓的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提到「香格里拉」一樣,具有震撼性效果。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我想說,衰落也有它的合理性。但凡提及安徽銅陵歷史,不能不說大通古鎮,其「和悅洲」民國時期繁華如「十里洋場」,人稱「小上海」。時過境遷,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使水路優勢逐漸喪失,衰落自然無法避免,侵華日軍的占領更是給了它致命一擊。如今,它只能成為銅陵人的記憶,濃得撥不開的記憶。

絲綢之路的衰落顯得稍加複雜,但不外乎經濟中心南移和低成本的海上運輸。實際上,安史之亂以後的唐王朝已經開始依賴江淮,宋以降,經濟重心完全南移。南方的瓷器、茶葉和絲綢通過海上運輸,便宜又便捷,同時也更安全。漸漸地,絲綢之路就被人們遺忘了。

暗夜裡,我胡思亂想。列車穿過武威、張掖、酒泉,到達瓜州的時候,已是清晨時分。沿途皆戈壁,平坦且蒼涼,荒原漸漸綠起來的時候,敦煌就到了。

因為下過幾場雨,路基鬆軟了,火車晚點了,所幸酒店派來的車一直站外苦等。我發現西北人民都喜歡開越野,在這裡豐田「霸道」特別受歡迎,不過,我也發現酒店停水了。大堂經理不無歉意地表示,因為大雨數年未見,全敦煌的管道都崩潰了。

無暇理會爾等小事,因為我預訂的莫高窟門票快到點了。票是幾個月前就訂好了的,可以看兩場電影和五個洞窟。第一場電影重點介紹絲綢之路的成因和其中的艱辛,讓遊客有一個感性的認知。深深吸引我的是大漠的風光。第二場電影很是震撼,環球熒幕如蒼穹,包裹着所有觀眾,或伸展,或旋轉,或上升,或下降,我們如在鏡頭裡,準確地說,我們感覺不到鏡頭在動,而是我們的座椅在動。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了,但那一刻,我被震撼到了,好幾次以為要掉下去,甚至於放映結束的時候,我都不知出口在哪裡了。

壁畫真美呀!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美輪美奐的壁畫,只好想到余秋雨先生《莫高窟》里反覆出現的兩個詞:色彩和景深。從北魏青褐渾厚的色流談起,隋暢快柔美,五代更趨精細,元代紅色無蹤,仿佛不是一幅幅壁畫,而是色彩的流動與嬗變。至於余秋雨先生所言景深,從攝影到接受美學,從「儀式」到文化積澱。凡此種種,皆是高深。

看完電影,大巴帶我們到景區。我依着余先生的《道士塔》,找到破落的塔群,在敷了白粉似的葫蘆型的圓寂塔中去找那叫王圓籙的墓。青磚黃泥的僧侶塔中找一個道士的墳塋,似乎應和了那個滑稽而混亂的年代。

這個經卷的發現者和販賣者,也是莫高窟的保護者和破壞者。作為道教的傳承人,保存佛教文化似乎並不是他的主要職責,況且把毀損文明的鞭子抽在他一人身上,未免有失公允。然而,他終究是敦煌的罪人,無論他有怎樣現實的理由。

映入眼帘的是莫高窟的標誌建築:九層高的紅色木樓。「攢尖高聳」,高攀崖頂;「檐牙錯落」,系之以鈴,隨風而響。講解說,莫高窟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隨着她,進入一個又一個幽暗的世界,我們看到的這些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包括佛龕內的壁畫,大多是經變壁畫。囿於佛教知識匱乏,此行基本屬於附庸風雅,且行且止。

講解往往由故事內容說起,偶爾提及線條與色彩。忽然說到《維摩詰經變》,心中為之一愣,難怪王維取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原來是有個虔誠的佛教徒母親。狀元及第的王維歷經安史之亂,意志消沉,吃齋念佛,在長安和輞川別墅、終南山之間,過着半仕半隱的生活。看來,其稱「詩佛」絕不是浪得虛名。

高高低低地看了好幾個洞窟,光景大約差不多。依秋雨先生所述,不僅藏經洞文物受到瓜分,壁畫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創,唐宋壁畫均已不在敦煌。聞言,真是令人痛惜!

倒是女兒看到「飛天」,喜不自勝。其舞步凌空,衣裙飄曳,彩帶飛揚,靈動輕盈。女兒興奮地說,早就聽過,終於看到真面目。回來後,發現四年級美術課本上有飛天彩圖,更是欣喜若狂。

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 53°飛天茅台堪稱經典,恐怕也有此深意吧?

玩到又累又餓的時候,我們就回市區,慕名前往「達記醬驢肉黃麵館」。紅色廳堂富麗堂皇,牆壁飾畫,據說複製的是《韓熙載夜宴圖》,要命的是,顧客太多了。和我們拼桌的兩個女士,自言杭州人,從張掖而來,欲取道大柴旦,前往青海湖。

良久,一大盤淋了醬汁的面端了上來,飄散出淡淡的香。面是細長而黃,湯汁醬色,些許香乾芹菜花生,也許勾了芡,有些濃稠。驢肉是單點的,片大而薄,紋理粗糙,色澤自然;吃起來辛香,回味甘甜,佐以蒜醋,酸爽入味。在這裡,湯麵是湯麵,麵湯是麵湯。麵湯就是燙麵的溫吞水,北方人講究原湯化原食,因為可以免費續,我喝了好幾碗。

回到賓館,依然停水,還好我已經喝飽了。 [1]

作者簡介

汪智敏,安徽省銅陵市詩詞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