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播,漢語一級字 ,讀作bō,最早見於金文。播的本義是執械掀土,抓種撒入土坑;後引申出散布、傳開、傳揚等義。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播

拼音; bō

部首; 扌

字碼; 64AD

五筆; rtol

倉頡; qhdw

鄭碼; dpki

筆順; 121343123425121

字級; 一級字

平水韻; 去聲二十一個

注音; ㄅㄛ

部外; 12

總筆畫; 12

四角碼; 52069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手,番聲。西周金文中"牧"借為"播",有播遷、播放之義。本義是下種,撒種。《書‧大誥》:"厥子乃弗肯播,矧(shěn,況且)肯獲。"《隋書‧經籍志三》:"農者,所以播五穀,藝(種植)桑麻,以供衣食者也。"引申為傳布、分散、實行、逃逸等義。這些意義讀bō。

又讀bó,通"簸",搖動。《莊子‧人間世》:"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播"在古書中通"藩"指封建王朝的屬國或屬地。《尚書大傳‧洪範五行傳》:"播國率相行祀。"鄭玄注:"播讀曰藩。"

"播"為傳布、傳揚,如"傳播"、"播散"等。唐代柳宗元《敵戒》:"道大名播。"思想體系精深,名聲得以傳播。"播"也表示逃亡、遷徙。《金史‧禮志》:"宣宗南播,疆宇日蹩。"句中的"播",就是遷徙。《三國志‧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幽州牧劉虞嘆日:'賊臣作亂,朝廷播盪,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備宗室遺老,不得自同於眾。今欲奉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播盪"是動盪、混亂的意思。

唐代張說《入海》二首之二:"金台此淪沒,玉真時播遷。"其中的"播遷"是漂泊的意思。逃散了就遠離故土,於是"播"還可以表示背棄、放棄。西漢劉向《九思‧思古》:"播規矩以背度兮。"放棄了規矩,背離了法度。沿用此義,人們感嘆命運多舛時,常說是上天"播弄"人,意思是上天故意捉弄人。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

穜也。一曰布也。從手番聲。⿥,古文播。

說文解字注

穜也。

穜者,᎐也。᎐者,穜也。堯典曰:播時百穀。

從手番聲。

補過切。十四、十七部。

一曰布也。

周禮朦注曰:播謂發揚其音。

⿥,古文播。

九歌:褏芳椒兮成堂。補註:褏,古播字。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古文:⿥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補過切,波去聲。

《說文》:種也。一曰布也。《廣韻》:揚也。《詩·豳風》:其始播百穀。《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又放也,棄也。《書·泰誓》:播棄犂老。

又《多方》:屑播天命。

又散也。《書·禹貢》:又北播為九河。《禮·禮運》:播五行於四時。疏:播散五行之氣於四時也。《釋文》:舒也。

又《增韻》:逋也,遷也。《書·大誥》: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

又州名。西南徼外夜郞且蘭地,唐置播州。韓愈《柳子厚墓誌》:劉禹錫當詣播州,子厚願以柳易播。

又明萬曆中,平播置遵義平越二府。

又姓。播武,殷賢人。或雲播軌。

又《集韻》《韻會》《正韻》$補火切,音跛。義同。《書舜典》,播時百穀。《釋文》播,波左反。

又搖也。與簸通。《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注:峑米曰精。播,搖動也。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澤名。在豫州。《史記·禹本紀》:滎播旣都。注:古文尚書作滎波。

又郭璞《木禾贊》:爰有嘉穀,號曰木禾。匪植匪蓺,自然靈播。

又《說文》:通作譒。引書,王譒告之。今書作播。[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