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全景網 的圖片

摩押石碑,外文名:Moabite Stone,這是在舊約以外,最詳盡地記述鐵器時代(主前1300-500)巴勒斯坦和外約但一帶的歷史文獻。這文獻是研究居住在死海以東的摩押人的一份重要的歷史資料。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2]》一共27卷。

目錄

簡介

摩押石碑於1860年代出土,其中記述主前九世紀中期一位摩押王米沙在位期間的事蹟,可說是頗為完整。這石碑被發現的時候,是一塊圓頂堅硬的石版,上有39行看似希伯來文的文字(高3呎10吋,闊2呎,厚2.5吋)。

1868年8月19日,英行教會聘請的一位德國人克拉恩看見這石碑,便回報所屬機構。當德國和法國領事同時對這石碑表示有興趣時,那些發現石碑的阿拉伯人便希望從兩國政府索取最高的價錢,他們彼此之間為金錢而爭論,這糾紛後來變得十分嚴重,其中一群人竟把石碑用火燒熱,然後澆上冷水,令石碑裂成許多小塊。阿拉伯人把這些石碑碎片分別放在郊外的穀倉,盼望碎片能成為祝福或祭品,給他們帶來好收成。幸而法國領事館一位信差已把石碑上的文字拓印出來。可惜,這信差騎返回領事館途中,拓本卻破裂了。後來較大片的石碑碎片已被搜集,同時也給拓印出來;最後,許多小碎片也先後被發現,整塊石碑大致上已回復原狀。雖然仍有一部分遺失,但現有的石碑對摩押人的歷史已有清楚的描述。

碑文開始是給摩押之神基抹的獻詞。在位30年的摩押王米沙存感恩的心說,神把他「從諸王手中」救拔出來,並讓他「在仇敵身上得嘗所欲」,因此他為他的神築一座邱壇。發現石碑的地方也許就是邱壇的所在。

往下的碑文是摩押人一般粗略的歷史,似乎與舊約的敘述有關聯。「以色列王暗利欺壓摩押多年,因為基抹惱恨他的地〔摩押〕。」暗利的兒子「繼承了他,並且也說:『我要壓迫摩押。』他是在我(米沙)的日子說(這些話),但我勝過了他,也勝過了以色列家,以色列要滅亡,直至永遠。」以色列統治摩押的40年中,必定包括暗利(主前885-874,王上十六)、暗利之子亞哈(主前874-853)、亞哈謝(主前853-852),以及約蘭在位的上半段時期(主前852-841),那麽,碑文中所提及的兒子可能指暗利的孫兒。這推論與舊約經文較為吻合,因為經文說約蘭曾制伏摩押的背叛者(王下三4-27;若說石碑是立於亞哈在位時,便與王下一1不吻合)。

碑文其餘部分描述米沙如何得勝以色列,並米沙的各項建設,還呼求基抹幫助米沙去攻打浩蘭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