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秘康熙帝為何不給祖母孝莊建陵?

昭西陵

來自網絡的圖片

揭秘康熙帝為何不給祖母孝莊建陵?孝莊文皇后是清太宗的皇后,她死後本應與皇太極合葬到昭陵,卻沒有合葬;昭西陵本應建在昭陵旁邊,卻建在了1000多里遠的關內遵化。這是怎麼回事?[1]

清東陵的5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5座妃寢都建在了風水牆內,惟獨昭西陵建在了風水牆外,再加上幾百年來「太后下嫁」的傳說,引發了昭西陵眾多奇異的傳說。

有人說,孝莊皇后之所以不與自己的夫君皇太極合葬,是因為自己下嫁給了小叔子睿親王多爾袞,沒有臉面再與夫君見面於九泉之下,不得不遠葬關內的遵化。

有人說,孝莊皇后在皇太極死後不甘寂寞,不耐孤獨,下嫁給了多爾袞,給大清皇室丟了臉,特將她的陵建在了清東陵大門外旁邊,讓它充當警衛,世世代代為兒孫看守陵門,以示懲處。

還有傳言,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後,就成了睿親王妃了,不再是皇太極的皇后,也就不是大清愛新覺羅的媳婦了,自然沒資格再葬入大清皇家陵園,所以才將昭西陵建在了清東陵的風水牆外。

沒資格葬入陵園?

以上幾種傳聞,都是建立在孝莊皇后下嫁多爾袞的前提下,但她到底有沒有下嫁呢?這個被列為「清初三大疑案」之首的疑案,已經爭論幾百年了,至今史學界仍無定論,並且現在多數人都認為孝莊沒有下嫁,這個傳說站不住腳。

從康熙到宣統,無不對孝莊文皇后尊崇備至,每次到東陵謁陵,都要先到昭西陵恭祭孝莊。再來,皇家稱她為「孝莊文皇后」,「文」字是皇太極的廟諡,這就表明皇家承認她是皇太極的皇后,不承認她是多爾袞王妃。

孝莊文皇后的神牌與皇太極的神牌在太廟、奉先殿都是同室供奉,共享玉筵。在壽皇殿,孝莊的畫像(稱聖容或御容)與皇太極的畫像也是掛在一起的。既然這樣,她也就完全有資格葬入皇家陵園之內。

退一步講,即使孝莊真的下嫁給了多爾袞,給皇家丟了臉,抹了黑,一來皇家不會花費巨資給她修建規模宏大的皇陵,二來也不會把皇家內部的醜聞穢事公諸世上,讓天下人都知道這件事,為後世留下笑柄。

康熙為何沒給祖母建陵?

要說起來,清朝的7座皇后陵中,屬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最為特殊,是由她的曾孫子雍正所建。這不僅在清朝時唯一的,就是在中國歷史上恐怕也難找到第二例。


都知道康熙與這位祖母感情深厚,卻為何沒給她建陵呢?這還要從孝莊臨終前聊起。

孝莊文皇后死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道遺囑,她以皇太極入葬很久、留戀順治帝和康熙帝為理由,要求將自己葬在遵化的孝陵附近。

這個遺囑給康熙出了不小的難題:按遺囑辦吧,明顯違背祖制;按祖制辦吧,又違背祖母的遺囑。不過,他很快就想出了權宜之策——在遵化的孝陵之南建一座暫安奉殿,將祖母的靈柩先停放在那兒,然後再慢慢想辦法。沒想到,這一停就是35年,直到康熙去世也未給孝莊皇后建陵。

康熙對祖母孝莊的感情可以說刻骨銘心,終生難忘。在孝莊皇后停靈的35年時間裡,康熙先後30次到東陵祭奠祖母。

他一生最緊張的階段莫過於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的8年平定三藩叛亂了,而就在那麼緊張的時期,為了安葬孝誠皇后,他還建起了景陵,更何況在孝莊死後不久,康熙就為仁憲皇太后(孝惠皇后)營建了孝東陵。因此,他絕不會忘記給祖母建陵的,更不會因日理萬機而顧不上。

那麼,沒有建陵的原因是什麼呢?史書上沒有記載,檔案上找不着。筆者認為,康熙帝確實是沒有找到為祖母建陵的名正言順的理由,因而將這一棘手的難題留給後一代解決,也許會容易些

後來事實證明,雍正即位以後,輕而易舉地就解決了孝莊皇后的陵寢難題。[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