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感人故事三則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感人故事三則,中國近現代戰爭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鍾樟彩
 
原圖鏈接 羅盛教
 
原圖鏈接王萬金

鍾樟彩的故事

在1953年朝鮮戰場夏季反擊戰中,志願軍某部三連接替了友軍的防務,上了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陣地,對面不到百米處就是美國鬼子。美軍不甘心938.2高地被我友軍奪取,天天向我方陣地前沿和縱深實施狂轟濫炸,隔一兩天就以數十人或百餘人的規模,在炮兵和坦克掩護下向剛接防的三連等陣地反擊。那時,處在山溝里的炊事班送飯到前沿陣地,即使在夜間,也是三天兩頭有傷亡。不要說一天三餐,一天一餐也難保證,兩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飯。戰友們回憶說:吃飯難,還有壓縮餅乾可以啃幾口,抵一陣子飢餓,但飲水難時刻威脅着戰士的生命。


接防上陣地那天早晨,每人都背了一壺水。有的戰士在通過炮火封鎖區時,水壺就被敵人機槍打中,水漏光了。多數人在炎熱的夏天打了一天仗,沒到下午,一壺水早已喝光。到了晚上,大家渴得唇乾舌燥。上陣地第四天,天剛黑下來,指導員余發榮跑到三排十班的貓耳洞,對班長鍾樟彩說:「沒有水,戰士們快渴死了,有的人已經接小便喝了。你負責的活動小分隊,除了到敵前偵察敵情抓『舌頭』(俘虜)外,要加一項任務,就是到山溝里找水源。只要找到了水,拼上命也要把水背上來。」鍾樟彩時年24歲,入朝後在煙臺峰打坑道中光榮負傷,剛立過功。


指導員走後,他隨即就叫戰士到各班收集了30多個軍用水壺,背上衝鋒鎗和水壺,離開貓耳洞奔往前沿陣地的山溝。在泛着少許白光的小路上,他仔細辨認路痕,確認沒有埋着地雷後,加快速度走幾步,又低下頭仔細查看一段再走幾步,就這樣辨認一段走一段。


當跑下80餘米時,山坡上已逐漸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細搜索,特別注意聽水流聲音。猛然間,他發現不遠處的小樹叢里橫着兩段似原木一般的東西……他貓着腰手提衝鋒鎗警惕地向那兩段東西走去。待走近了,才看清那是兩具屍體,仔細一看,在緊靠上面那具屍體邊的岩縫裡,向上噴涌着一股清水,水量還不小。他高興極了,隨即將靠近泉邊的屍體移開幾步,看清楚了那是個穿志願軍服裝的年輕戰士,身上背着槍和一些水壺,手裡拿着一個軍用水壺伸向噴涌的泉水。他判定這兩個戰士是到這裡灌水時,遭敵人封鎖水源的機槍掃射而犧牲的。


他怕美軍機槍再次射擊,不敢怠慢,連忙趴下喝飽了泉水,又急速卸下身上背着的全部水壺,很快將所有水壺灌滿。水背回之後,看着連里戰士輪流傳遞水壺,喝着那甘甜泉水時的高興勁,鍾樟彩也樂了。


自從那天背水成功以後,他又每隔一兩天去背過三次水。每次都遇到定向、定點打到泉水附近的機槍子彈和炸彈,但鍾樟彩都根據美軍打槍打炮的規律避過去了。他也因背水榮立了三等功。


羅盛教的故事

羅盛教湖南省新化縣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裡,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47軍第141偵察隊文書。他高舉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鮮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軍,迎接戰火的洗禮。當年,他參加了陣地防禦作戰。


1952年1月,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風雪瀰漫,氣溫降到零下2攝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鮮少年崔瑩在櫟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壓破冰層,掉進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間就沒了頂。剛剛投彈訓練歸來的羅盛教見此情景,像接到戰鬥命令,毫不猶豫地衝上去。他邊跑邊脫掉棉衣,縱身跳進冰洞,潛入水底尋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羅盛教一連兩次沉入水底,摸到崔瑩,幾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層太薄,崔瑩無法爬上去,又塌進冰水中。羅盛教第三次潛入水底摸住崔瑩,雙腳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後一點力氣,用頭將崔瑩頂出水面,戰友趕來協助救出。崔瑩得救了,羅盛教卻被衝到遠處的冰層下,再也沒有出來。


王萬金的故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二師五一農場一處農家小院裡,原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王萬金蹣跚走來,由於腦梗塞,他的半邊身體有些僵硬,但還可以勉強行走。古稀之年的他回憶起了那段不同的經歷——和特務鬥爭的日子。


加入民警連


王萬金,甘肅天水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3月入朝作戰。剛開始,王萬金被分到了步兵連,但是讓王萬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1953年停戰以後,他加入了民警連。


1953年,敵我雙方停戰後,以三八線為界,各自撤出兩公里,中間讓出來4公里地方為公共區域。這個公共區域不能進部隊,為非軍事區。我軍為此成立了專門的民警連,在這個區域巡邏。由於各方面比較優秀,加之反應快,王萬金被調進了民警連。


王萬金回憶說,當時他們的巡邏時間是每天20時至第二天早上6時,而夜裡職守的範圍也不是漫山遍野地跑,就守在山下的路口附近。他們一般是3個人一個小組,輪流巡邏。而巡邏的主要任務,就是監視檢查,看敵人會不會放特務過來。


據了解,那時雖然是停戰期間,但是為了竊取我軍情報,想混進我軍隊伍的特務很多。而且這些特務很多都經過專門的武裝訓練,長的跟中國人差不多,又說着一口流利的漢語,一旦混入我方陣地,可能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和特務相處


就在這緊張的時期,王萬金所在的民警連進來一名30多歲的男子。王萬金說,這個人是從對方陣地過來的,說是我們的戰士,戰時和隊伍失散了。他穿着志願軍軍服,說着普通話,乍一看,確實沒什麼破綻,就被放行了。


「其實啊,只要從對方陣地過來的人,大家都很懷疑。」王萬金說,那名男子就被安排進連隊後,大夥就盯上他了。


頭兩天,不管這個人走到哪,幹什麼,王萬金和戰友們都在觀察。這一看,還真看出了點問題。「這個人穿的軍裝雖然樣式、顏色和志願軍服差不多,但細看一看,他的衣服下擺比我們的寬了一個邊。」王萬金回憶說,此外,到早上出操時,戰士們一到時間,就能在幾分鐘之內整理好內務,迅速整隊並投入訓練。晚上吹了熄燈號,大家也都統一睡覺。可這個人卻跟不上趟,往往是大家都排好隊了,他還在找褲子,而大家都睡覺了,他還在磨磨這弄弄那。


特務現原形


這樣格格不入的情況多了,大家都開始議論。連長看在眼裡,對此人進行了批評教育。「我們志願軍一般沒這麼散漫,而且聽了領導批評肯定改正。」王萬金說,可是這個人聽了連長的話,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絲毫沒有變化。


這下,他的異樣就更加被凸顯了出來。


不久後的一天,王萬金和戰友們看到這名男子被帶走了,之後就再也沒見過。王萬金說,後來他聽人說,此人遭到懷疑後,連里領導就問他在哪個部隊干過,所在的部隊去過哪些地方。


「你可別小瞧這些問題。」王萬金說,因為在朝作戰時,部隊的番號很多,而且經常轉移陣地,所以基本上只有真正的志願軍戰士,才能把自己所在部隊的番號和去過的地方對上號。


盤問的結果,此人一問三不知,立即暴露,現出特務的原型來。

視頻 

打擊侵略者經典老電影,講述一個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故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