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
慈是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目錄
名詞解釋
慈愛,古人倡導的一種美德。儒家在強調子女孝親的同時,也提倡為人父母者應關愛、呵護自己的子女,也即是「慈」。慈愛之心的培養,還使得為政者能夠在施行政事時,像對待自己子女一樣關愛、呵護治下的百姓。在道家的思想中,「慈」往往專指統治者對待百姓的慈愛。
引例1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禮記•大學》) (作為君主,要做到仁愛;作為臣屬,要做到恭敬;為人子者,要做到孝順;為人父者,要做到慈愛;與國人交往,要做到誠信。)
引例2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六十七章》) (我有三種寶物,持有並保全它。第一種是慈愛,第二種是儉樸,第三種是不敢做天下人都沒做的事。)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