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想起1980元旦(吳俊凱)

想起1980元旦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想起1980元旦》中國當代作家吳俊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想起1980元旦

於1980年的元旦,大約還有這點記憶。

元旦節日,學校例行放假。我從坐落於平樂古鎮的高中跨出校門,沿着依了白木江而彎彎曲曲的碎石公路,經受着深冬陣陣寒氣,挎了發白的軍色舊書包,小步小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手扶式拖拉機轟鳴而過,留下一陣青煙拖出的背影。這讓我想了許多,總覺得那是有些新氣象的物什,它的出現,至少能代表村莊的進步,是對自給自足經濟的一點擠壓,是對肩挑背磨方式的一點拋棄。

想起這些,我年輕的心靈間,有過不少的觸動。因為,自我稍稍明白事理開始,鄉村差不多還行進在千年不變的生存路徑上。以父親母親為例,他們仍舊在靠肩用背與命運抗爭,為生存而爭扎。在我的眼裡,那種肩挑背磨的形式,多像清人的生活方式、明人的生活技巧,宋人的生活經驗……但那冒着濃煙的手扶式拖拉機,噠噠有聲,風鳴嗖嗖。我真切地體驗了那風聲的不同尋常。

不過,這還只是我心裡的一點念頭,對其飽含的深意,還不曾讀出它預示的未來。我在雷音寺高中教室里,剛剛知道,英國的社會進步,與資本主義工業進程密不可分。而我們的雙溪河谷,生產關係還維繫在村落與族群之中。在家鄉道佐古場的街邊,最誘人的,仍然是手工製作的塊塊白色蒸饃、絞絞黃色的麻花。

午後,我回到了位於雙溪河谷的家。

母親開始用石磨製作豆花。白生生的豆漿水,從磨縫間不間斷溢出,伴隨着豆漿落滿那口古老的鐵鍋,母親的額上,便有了豆大的汗珠,在微弱的油燈下,仍舊發着亮鋥鋥的光芒。母親積滿風霜的臉,紅朴了許多。母親顯然十分興奮,有了一次發自內心的微笑。後來,我許多次想到,母親的微笑,可能是對包產到戶前景的微笑,不然,她不會笑得那樣輕鬆和自然,也不會笑得那樣踏實和真情,更不會笑得那樣由衷和深刻。或者說,母親的笑,飽含了一份村莊式的喜悅,還可以說,這是雙溪河谷的人們特有的笑容。這樣的笑容,自古而來並不多見,它沒有詩意,唯有樸厚。因為,之前,母親因為我們的貧窮,而長時間憂愁和困惑。無奈是她的早餐和晚餐,無奈是她的日出和日落,無奈是她的麻木和呆滯。可以說,自我懂事之後,就知道母親一直在心愁着我們的吃和穿。此時此刻,母親親手製作了清香的豆花,特別是嫩嫩的豆花在鐵鍋里顫顫放笑的時候,母親的心地就更加實沉了。她知道,我元旦回家,是想吃點好的,而這豆花已經算是她拿得出手的最好的東西了。事實也是如此,當時的農村,剛剛開始社會變革,脫離貧困是剛剛不久的事。

吃豆花飯時,山村已經密布夜色。同宗的兄長也來我們家,坐在了桌邊,一同吃着豆花。邊吃邊言,都道,母親的豆花做得好,石膏水放得適當,細嫩而鮮美。

多年之後,我還回味着那次豆花飯的情形。但那是因為有了另外的想法。我發現,那不是一頓簡單的豆花飯。至少,在那頓飯里,有許多親情,而且還相當濃烈。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溫情,在我們的人性之中,一直都被長久地眷顧着。

於1980年的元旦往事,除了這些,其他的,似乎都已模糊起來。

2019年12月22日,於臨邛土園村[1]

作者簡介

吳俊凱,筆名雙溪河,四川邛崍人。1988年畢業於南充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