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悼君宇(石評梅)

《悼君宇》中國現代作家石評梅寫的詩。

目錄

作品欣賞

悼君宇

夢魂兒環繞着山崖海濱

紅花籃、青鋒劍都莫些兒蹤跡

我細細的尋找地上的鞋痕

把草里的蟲兒都驚醒

我低低的喚着你的名字

只有樹葉兒被風吹着答應

想變只燕兒展翅向虹橋四眺

聽聽哪裡有馬哀嘶

聽聽哪裡有人悲嘯

你是否在崇峻的山峙

你是否在濃森的樹林

呵!剎那間月冷風淒

我伏在神帳下懺悔

為了往日的冷落

才感到世界的枯寂

只有明月吻着我的散發

和你在時一樣

只有惠風吹着我的襟角

和你在時一樣

紅花枯萎,寶劍葬埋

你的宇宙被馬蹄兒踏碎

只剩下了這顆血淚淹浸的心,交付給誰?

只剩下了這腔怨恨交織的琴,交付給誰?聽清脆的雞聲,唱到天明

雁群在雲天哀鳴

這時候,君宇君宇,你聽誰在喚你?

這時候,淒悽慘慘,你聽誰在哭你? [1]

作者簡介

石評梅(1902——1928),原名汝壁,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自取筆名石評梅。曾用筆名評梅女士、波微、漱雪、冰華、心珠、夢黛、林娜等。山西省平定縣城關人。[2]

石評梅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是我國近現代著名女作家、革命活動家,代表作有《墓畔哀歌》《紅鬃馬》《匹馬嘶風錄》等。石評梅曾主創《京報》副刊——《婦女周刊》,有着「北京著名女詩人」之稱,她在詩歌散文遊記、小說等方面都頗有成就。石評梅與高君宇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1928年,年僅26歲的石評梅因病離世,與摯愛高君宇同葬陶然亭。[3]

1902年出生於山西平定縣,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就讀時即熱心於文學創作,1923年9月在《晨報副刊》連載長篇遊記《模糊的余影》,1924年與摯友陸晶清編輯《京報副刊.婦女周刊》,1926年,繼續與陸晶清合編《世界日報副刊.薔藏周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在她去世後,其作品曾由廬隱、陸晶清等友人編輯成《濤語》、《偶然草》兩個集子。[4]

1923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石評梅與體育系12人、博物系14人組成"女高師第二組國內旅行團"南下旅遊,她們沿京漢鐵路,經保定武漢南京上海,從青島濟南返回北京。返校後,石評梅寫了一篇五萬餘字的長篇遊記《模糊的余影》,連載於《晨報副刊》1923年9月4日到10月7日。

1923年,石評梅完成學業,接受師大附中聘請擔任女子部學級主任和體育教員、國文教員,後來還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師大等校兼任教員和講師。擔任北京師大附中女子部主任後,在管理上她採取理智指導、真情感化的方法,使學生心悅誠服接受規則約束。

1924年高君宇因張國燾被捕叛變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通緝。他從在京住所臘庫胡同十六號化裝脫險,在狂風暴雨的夜晚到石評梅住處告別。

1924年石評梅和陸晶清合編《京報》副刊的《婦女周刊》時,得到魯迅的關懷和支持。

1924年11月,石評梅與陸晶清等編輯出刊了《京報》副刊--《婦女周刊》。她以犀利的筆觸,揭露抨擊社會的黑暗勢力,激勵人民革命鬥志。[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