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恰到好處(柏楊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恰到好處》是中國當代作家柏楊所作圖書《西窗隨筆》中的一篇雜文。

作品欣賞

中國古時候的圍棋是以棋力分「品」的,像當官一樣,棋力高的當「大官」,棋力低的當「小官」。而政治上的大官,雖然只會鬼打牆,照樣也當棋壇上的「大官」。南宋王朝建安王劉休仁先生是當時棋壇上的首領,謂之「大中正」(圍棋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堪先生是副首領,謂之「小中正」(圍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按照當時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度,把棋士們分為九品,曰;「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夠得上「品」資格的,凡二百七十八人。後來「九品中正」沒落,同時這種分法也太麻煩,隨着政治制度改變,遂改為一品、二品……一直到九品。像王抗先生是一品,褚思莊先生和夏赤松先生是二品,羊保玄先生是三品,江學居先生是五品。

──這種一二三四五,數目越少,地位越高的順序,傳到了日本,被頭下腳上的顛而倒之,「品」成了「段」,九品成了一段,一品成了九段,真是天下大亂。這種「九段最高」、「一段最低」的分法,對中國人來講,最初真有點不習慣,依中國人的腦筋,第三名當然要升到第二名,第二名當然要升到第一名,天下哪有第一升第二的乎?不過孩子們在學堂讀書,卻是一年級升二年級,二年級升三年級的,當然,這只是習慣問題,把耳朵聽順啦,也就不彆扭啦。不過「段」似乎沒有「品」簡單明了,現在中國卻反過來跟着日本走,教人無可奈何。我希望後生小子將來一定要爭口氣,把國家弄強,屆時使圍棋恢復正統,去他娘的「段」吧。中國還是用中國的「品」,非小家子氣也,而是名正言順也。

王抗先生既是一品,而劉彧先生勉強不過三品,但他卻硬找王抗先生下,王抗先生奉命之餘,只好每次都「佯不會」,輸得恰到好處,劉彧先生洋洋得意之餘,還發問哩,問王抗先生為啥擋不住他的攻勢,王抗先生一臉忠貞學曰:「陛下飛棋,臣不能斷。」有一次問得急啦,王抗先生曰:「俺的棋人臣第一,你的棋人君第一。」那就是說,我的棋在小民中第一,你閣下的棋在皇帝中第一。而當時正逢南北朝時代,只有南北兩個皇帝,是好是壞,憑良心猜吧(幸虧劉彧先生猜不出,他如果發現王抗先生吃他的豆腐,恐怕御臉一翻,「你的棋監獄第一」了矣)。

「饒」者,「讓」也。但遇到大度量的尊官,有時候不讓也行。古書上說,南宋王朝第一任皇帝劉裕先生,有一天跟黃門侍郎羊保玄先生下棋,告曰:「咱倆下棋,誰都不准佯不會,你如果贏啦,我派你當宣城太守。」羊保玄先生大喜之餘,就恰當的贏了一子,當上宣城太守。不過有這種奇遇的人不多。

每一個國家,都有關於靈魂的學問,前天報上不是報導英國的「靈媒」之學乎?靈媒者,中國謂之「圓光」,華洋用的方法雖有不同,其目的則是一也,那就是把死去親友的靈魂,用法術召來,跟目前未翹辮子的活人見見面,以慰相思。不過在這方面,中國的花樣要比洋大人來得多,也更玄妙。好比扶乩,洋大人恐怕連聽說過都沒有。「乩」,有些人說它音「機」,字典上支不支持這種發音,我不知道,但我卻是念成「卵」的。扶乩之道,柏楊先生家鄉最為盛行,在一個神秘的小屋之內,香煙繚繞,桌上放着一個沙盤(跟軍營中用的沙盤一樣,只不過完全裝的細沙,好像把大戈壁搬到桌子上),兩個小子分別站在沙盤兩旁,各用一手架起丁字尺。壇主把黃裱紙焚燒如儀,要請關羽先生,關羽先生就駕到;要請董小宛女士,董小宛女士就駕到,大概除了玉皇大帝和耶穌先生,誰都可以請之(柏楊先生千秋萬歲之後,你只要一請,我也駕到),然後丁字尺就在沙盤上猛烈攪動,尺端觸着盤底,呼呼作聲。這時候大家就知道神仙要來啦,連忙鞠躬(也有磕頭的),然後丁字尺在沙盤上寫字,如果書曰:「天理昭昭,天理昭昭。」大家就知道岳飛先生至矣,如果書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大家就知道來的是荊軻先生。

既然什麼樣的神仙都可請到,則棋迷請大國手,一樣可以在沙盤上對局。好比說,吳清源先生死啦(對不起,對不起),台北棋迷諸公,或中國圍棋協會諸公,一旦要想討教,那就比他活的時候還要方便,用不着送他飛機票,也用不着花錢招待,只要在沙盤前焚上一道黃裱紙,大家一鞠躬就行。《白鶴外史》上有這麼一段故事,盛大有先生,國手也,有一次在昆陵扶乩,神仙不通姓名,只在沙盤上寫了一個大字:「弈」。盛大有先生大喜若狂,就開始下棋,下了半天,丁字尺大動,批曰:「我已負一子半,閣下真行,請稍等一會,我去請高手來。」寫罷寂然,盛大有先生就把棋盤填滿,果然輸了一子半。少頃,丁字尺又大動,高手神仙來啦,一盤下來,盛大有先生輸了三子。丁字尺判曰:「你的棋力,乃人間第三品也。」盛大有先生曰:「閣下是第幾品乎?」答曰:「天上第七品而已。」問曰:「那麼,誰是天上第一品乎?」答曰:「南極仙翁。」又問曰:「王積薪先生是第幾品?」答曰:「三品。」嗚呼,人間一品,天上不過三品。吳清源先生人間九段,升天后也不過七段六段罷啦。[1]

作者簡介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中國當代作家,出生於河南通許縣,祖籍河南輝縣常村鎮常北村 ,漢族,初名郭定生,後改名郭立邦、郭衣洞,1949年後前往台灣,曾任台灣《自立晚報》副總編輯及藝專教授,為海峽兩岸的人熟知。柏楊在很多所學校念過書,但從沒有拿到過一張文憑,為上大學數次使用假學歷證件,曾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他的言論和書籍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爭議。 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閒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牽腸掛肚集》《雲遊記》等 。代表作有《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異域》等。[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