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怎樣評價蘇秦?為什說他揮霍了六國的信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怎樣評價蘇秦?為什說他揮霍了六國的信任?在春秋戰國時代,蘇秦是當時讀書人入仕的佼佼者,貧寒子弟出身,身負六國相印,威名赫赫,出入顯貴,以至於「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息」,阻秦於函谷關之西,十五年不得進犯。[1]

這樣的成就,不僅其師弟張儀難望其項背,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找不出第二個人。

這就是大家眼中的蘇秦,有着波瀾壯闊,盪氣迴腸的一生。然而,我們知道,歷史形象從來就不是歷史真相,偉大的成就,也不代表遠大的初衷和高尚的品德。

那,蘇秦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他是個聰明人。

太史公說他「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他不辭辛苦,先後說服燕易王、趙肅侯、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對各國君王,先抽絲剝繭地分析天下大勢,各國地理優勢,國家形勢,然後或服之以理,或誘之以利。最終將各懷鬼胎的六國,硬生生綁在一起,共抗暴秦。這般才智不可謂不高,此等口才也不可謂之不好。他勸說六國的辯詞,至今讀來也確是讓人拍案叫絕。

他說服燕國,不講天下大勢,不講道德曲直,只講眼前利益,建議燕國放棄百年仇恨同趙國合縱,一絕戰亂,積累國力。

他說服趙國,不講與周邊國家的利益糾葛,反而講趙國的戰略形勢,西面強秦,環伺多敵,趙國如想稱霸,應帶頭聯合諸國抗秦,削秦則趙強,攜六國之力,以成自己霸業。

他說服韓國,先揚後抑,以國滅身死的後果智激韓王,使懦弱的韓國也敢於放棄「處處事秦」的外交政策,毅然加入合縱。

他說服魏國,先回顧魏國當年連勝秦國的輝煌歷史,再以魏國國內經濟不輸楚國,卻自甘為小國的方式刺激魏王的霸業雄心,以使之加入合縱。

他說服齊國,讚揚齊國國勢之強大,又對齊國如此強大的國勢卻在列國中沒有相匹配的影響力和威懾力進行分析,駁斥齊國安於自守的統治思想,令其加入合縱。

他說服楚國,直言楚國有和秦國同等級的國力,且秦強則楚弱,楚強則秦弱,又拋出合縱成功楚國就可稱王的誘餌,最後提出五國合縱已經是天賜良機,楚國不參加就喪失了對五國的政治影響力,結果楚王信服並稱「舉國相從」

至此,六國合縱在蘇秦的幾番言論中就輕而易舉的達成了。

不得不說,蘇秦,高明,是個聰明人。

但蘇秦這麼做,是出於憎恨暴秦,還是出於六國大義?

都不是,蘇秦高明,但卻絕不高尚,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蘇秦憎恨暴秦嗎?否。因為最初蘇秦是想連橫的。

在鬼谷子門下學成《周書陰符》後,蘇秦先去侍奉周顯王,可見當時他還是有正統思想的,但周顯王並不信任他,之後,他西行至秦,向秦惠文王自薦。他遊說惠文王「採取連橫之策,兼併列國,稱帝而治」。只因為秦惠文王認為時機不夠成熟,加之剛處死商鞅,國內經歷大的變動,政局不定,功勳舊臣討厭信口開河的說客,惠文王就以:「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飛」,打發走了蘇秦。

蘇秦再次出走,入駐燕國,才向燕王兜售合縱之法。可見,蘇秦並不憎恨暴秦,更不是為了六國大義,他反而像個生意人,有人出的價錢合適,他就為誰服務。[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