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照片來自

志祺七七X 圖文不符 YouTube頻道,是由張志祺主持,從二〇一八年開始把「討論時事」的社會參與,搬上了YouTube。每天都可以看到用一則時事來問候大家。號稱每週七天、每天七點、每次七分鐘,「志祺七七」是一個日更時事型YouTube頻道,特色是每日更新、降低議題門檻,用年輕人也聽得懂的論述,來分析時事議題的頻道。[1]365 天不斷更的時事議題評論型頻道!即時議題・堅持每日發片的時事分析,遇到各種議題的時候,社會上總是充滿對立。

常常不同立場之間,只剩下謾罵,無法互相溝通、討論。志祺七七,剖析不同立場觀點,能讓關心社會上重要議題、讓擔心立場極化的觀眾,了解不同立場的不同想法。多元議題・不同立場都說讚,人權、同婚、兩岸關係、中美貿易戰、能源議題、政治評論...志祺七七不畏懼各種敏感議題,全盤呈現多樣化主題與觀點。同時,也獲得不同政治立場的一致好評!成為台灣唯一訪問過蔡英文、郭台銘、韓國瑜、朱立倫等一線政治人物的新世代時事評論員。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XX爭議事件吧!」熟悉的開場白,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圖文不符」主持人張志祺,身穿著招牌黑衣,以清晰、簡單的敘事邏輯,十多分鐘內就讓觀眾了解延燒多日、眾說紛紜的社會議題在吵什麼。兩年來,「志祺七七╳圖文不符」累積超過65萬訂閱數,總觀看數破億,包括總統蔡英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都曾上過節目。這個深受觀眾喜愛的頻道,其實是由懶人包始祖團隊「圖文不符」策劃,背後來自資訊設計公司「簡訊設計」。資訊設計?乍聽或許抽象,其實就是協助將資訊化繁為簡,把龐雜內容整理成淺顯易懂的圖文、動畫或網頁。

創新模式,抓住閱聽眾吸收節奏,每當大眾遇到時事議題,總覺得生硬、嚴肅而卻步。做為「資訊化妝師」的簡訊設計團隊,每次出手都能吸引目光,甚至在泛娛樂性質的YouTube中,以時事評論找出自己的市場。到底如何把嚴肅議題變有趣?張志祺點出箇中關鍵,在於「抓住閱聽眾吸收的節奏」。以志祺七七頻道舉例,面對一個議題,團隊會抓出多個問題意識,透過段落逐一呈現,帶領觀眾一步步解答。頻道也不斷篩選出對的目標受眾,吸引有興趣的觀眾留下,帶動續看率從最初的三成,翻倍到現在超過六成!

此外,團隊透過創意發想,在常見的圖文、影片之外,以意想不到的手法重新呈現,如遊戲、社群互動,吸引觀眾主動分享。[2]

目錄

頻道如何起飛 阿滴是助力

頻道花了一年才達到十幾萬訂閱,但第二年還沒過完,訂閱數就破六十萬了。做為專挑兩岸問題、國際大事、時事分析的硬議題,還被笑是「讀稿機」的YouTuber,能有這樣的成績,真的是跌破眾人眼鏡。其實祕訣在於,不等準備好才起飛,而是快試快修;不是本來就很會才去做,而是仰賴團隊合作與自學來達陣。

到底成為YouTuber對志祺來說,除了瘦了24公斤,還有什麼收穫?多了一個YouTube頻道,對於簡訊設計/圖文不符而言,又有什麼策略意義?

二〇一六年的秋天,在一個群眾集資的年會上,志祺認識了阿滴。由於他跟阿滴都是受邀的講者,會前會後都有不少聊天時間,所以就這樣熟了起來。那時候的簡訊設計/圖文不符,團隊不過十多個人,也還不是很有名,當時的阿滴英文,也離兩百萬多訂閱還很遠,訂閱數不過十七萬多。除了一樣愛打電動、愛玩卡牌,最讓他們一拍即合的原因,是彼此當下的生命狀態。當時阿滴正在想要建立團隊,剛好志祺是創業路上的人;而作為YouTuber的阿滴,也建議他應該趕快投入YouTuber行列,給了志祺很多寶貴的建議,他們兩個湊在一起,除了打電動、說幹話,其實也有滿多時間,是在談正經事,擔任彼此的顧問。

勇敢加入主戰場,連結出更多機會與資源 「成祥,我們應該來做一個YouTube頻道!」志祺回公司提出申請。

「嗯……這件事你已經跟我提第三次了,代表你很在意,是真心想做……」成祥表示。

其實,做YouTube頻道這件事,對志祺七七整個團隊來說,不是目的,而是個策略。圖文不符一直都在默默的生產優質懶人包,呈現各種議題,每年也有遊戲或解釋型動畫等大型專案,來討論他們認為很重要的題目。但當時的圖文不符,在發展上碰到了三個瓶頸,分別是:「無法快速回應時事」、「成效無法累積」、「觸及不到年齡層更低的族群」。

YouTube的真人錄影,讓志祺七七團隊可以快速回應時事;平台演算法不同之下,YouTube的長尾相當驚人,可以補足臉書平台無法進行累積的問題;而在臉書的受眾年齡層逐漸上升、年輕人轉向IGYouTube的情況下,要接觸年輕人,把戰場延伸至YouTube,也是必然之勢。弄清楚策略目標後,除了開始一邊找錢,他們也開始摸索頻道的形式與模樣。因為覺得自己一胖、二宅、三不喜露臉,剛開始志祺還真的沒有要自己跳下去做的意思他們有考慮用動畫的方式來做一個頻道,但成本實在太高,速度也一樣無法解決公司遇到「快速回應時事」的問題。

「志祺我跟你說,『以人為載體』永遠是最好的方式,」阿滴強調,就算把動畫做得再厲害,觀眾能討論的永遠是圖文不符好棒、這個動畫好精緻」,頂多再被議題感動一下。

但如果張志祺今天成為了YouTuber,大家可以討論的話題,就可以含括「張志祺愛穿什麼顏色」、「我今天在哪裡遇到他」、「他的公司長什麼樣子」、「他最近跟哪個YouTuber有合作」……範圍能無限擴大延伸,還能與人的狀態共同演化。更重要的是,如果開YouTube頻道是一個策略,那唯有把自己真的變成一位YouTuber,才能真正走進這個圈子、搞懂圈內文化,並與其他YouTuber有所連結,得到新的機會與資源,進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如果要下海當YouTuber,志祺覺得領域應該要結合他們的專長,談社會議題與時事。阿滴推薦了談時事的美國YouTuber——Philip DeFranco頻道給志祺參考,當時他的訂閱數已經破三百萬。

「嗯,好吧,如果要做YouTuber的話,我要做日更,」志祺一邊思考,一邊說道。「……你瘋了嗎?」阿滴表示傻眼,傻眼的不只阿滴,還有成祥與夥伴們。

兩年過去,轉眼阿滴都已經破百萬訂閱了。雖然資金與夥伴終於到位,但都等了兩年,志祺也不急著開工。在試錄之前,所有夥伴聚在一起,一起協作了一份文件,叫做「我心目中的志祺七七……」。從頻道該怎麼幫圖文不符加分、要為觀眾創造一個什麼樣的交流平台、影片剪完該長什麼樣子,到每位夥伴在頻道經營上最想做的事,他們都有充分的討論。這份共十四頁的文件,成為志祺七七的根基,每當遇到挫折,或是迷惑的時候,團隊都會回到裡面,去找初衷裡的答案。其中,關於「要為觀眾創造一個什麼樣的交流平台」,當年志祺自己在文件裡面,寫下了這樣的話:

在回答這題時,志祺想到了很小的時候看的一個節目,名稱大概是「地球真奇妙」之類的。內容大概是每週會介紹一個國家特殊的文化語言,當時的他總是很期待看到他的下一集,但現在有點久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情緒了。

他從一個稱職的「讀稿機」,到專業YOUTUBER

 
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YouTuber張志祺 圖片來源:吳宙棋攝

YouTube頻道成立之後,簡訊設計/圖文不符已經是一個40多人的團隊,分工與決策機制,都已經經過設計與調整,團隊也漸漸從日更的試煉中,找到適合的節奏。

一支緊急的議題影片,在事前預備資料加上團隊的日夜趕工下,從企劃到剪輯完成上傳,最快可以在二十四小時之間完成,足以應付突如其來的重大時事。每支影片長度約7到12分鐘,到後面比較熟練的時候,一個小時大約可以錄製三到四集。整個製作流程為:例會選題、撰寫大綱、逐字稿,總編審稿、完稿、定稿,錄製、剪輯,到最後將影片上傳。

創業進入第四年,志祺學到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要打從心裡完全信任團隊,才能讓事情最順利地被推動,所以在YouTube頻道這個產品的創作中,他學會當一個稱職的「讀稿機」,全權交給專業的來。

頻道推出後,走一個穩健的路線,粉絲以每個月1萬左右的數字增長,而當團隊抓主題的能力越來越精準迅速,更能敏銳感知社會脈動,提供大眾當下最需要的內容,滿足大家對資訊和溝通的需求,粉絲成長速度,提高到每個月三到四萬人。在香港「反送中」事件期間,甚至有一個月增加八萬訂閱的紀錄。

轉眼間,「志祺七七」已經是一個超過六十萬人訂閱的頻道了,隨著訂閱人數的上升,志祺也經歷了「學習如何當公眾人物」的過程。五萬訂閱的時候,在街上偶爾被認出來,到十萬訂閱的時候,被認出來的頻率提高好多,開始發現在路上不能穿得太邋遢。

張志祺起先還沒有心理準備成為一個「公眾人物」時,對於隨時都要維持好狀態的這件事,開始非常不習慣,時常處於一個很緊繃的狀態。到三十萬訂閱的時候,在錄製節目時,他開始從大家的讀稿機,慢慢找到自己的鏡頭語言。也逐漸學會把一些真正的自己,擺到鏡頭前面。例如跟大家分享他最喜歡的王蟲、雷姆與《鋼煉》,讓大家認識宅宅的志祺,漸漸找到與網友互動的樂趣,以及自己比較自在的模樣。

到現在在這個社會上,有這麼多人願意跟志祺七七站在一起!嘗試努力弄懂一些困難卻重要的議題,也願意去聆聽不同立場的聲音,透過溝通與理解,讓社會再更美好一點。原來他們並不孤單,因為持續發聲,他們讓更多社會上聲音透過圖文不符/志祺七七匯聚,化成能量,帶來改變,志祺想這就是做社會參與最棒的地方。[3]

公益與商業並非對立,可以互相成為正循環

張志祺表示,圖文不符創造的社會影響力,也提高了簡訊設計的能見度,許多客戶都是經由圖文不符的懶人包與志祺七七頻道,進而促成商業合作,所賺得的利潤,再回饋到圖文不符進行的公益任務。張志祺也與團隊一起尋找能長期回報的產品,讓公司能有「被動收入」支撐更多試驗。像志祺七七頻道,每天瀏覽量超過四成來自非當月影片,帶來穩定分潤。另一產品「圖文不符上課囉」,則推出資訊設計思考力、社群內容行銷等線上課程,只要學員購買就有營收。

張志祺分析,有了這些項目帶來的被動收入,讓公司在沒有商業案子時,也能持續前進,並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比方每月最後一個週五放假,團隊也能大膽發揮創意、勇於試錯。

關於團隊

YouTube |志祺七七|

是由台灣最強資訊設計團隊「圖文不符」所開發策劃,融鑄多年議題設計經驗,由團隊共同創辦人張志祺作為節目主持人,以時下最熱門的 YouTube 影音頻道形式做呈現。

FaceBook|圖文不符|

推出台灣第一個製作時事議題懶人包的團隊,被譽為懶人包始祖,在 FB 上創造總瀏覽量超過三千萬人次。現正活躍於台灣在地文化採集與設計轉譯,期望將更多關於台灣、關於生活、關於土地的知識帶給社會大眾,期望透過設計帶來更好的內容環境。定期籌備大型議題策劃,喜歡精緻細膩的設計作品,閱讀台灣之美的你不可錯過。

Our Brand|簡訊設計|

是我們成立的商業設計品牌,橫跨議題—設計—行銷,服務涵蓋社群內容經營、網站設計、動畫設計與整合行銷專案。曾獲 2 座德國紅點 Best of the Best 大獎。

視頻

家長注意!你家小朋友可能正在看吃眼球、剪刀、鞋子的影片!吃播版 Elsagate 甚至走進 YouTube Kids!《 YouTube 觀察日記 》EP044|志祺七七

你有聽過「暗網」的恐怖傳說嗎?裡面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 生難字彙大辭海 》EP 037|志祺七七

篩檢量能不夠?超前佈署有問題?「校正回歸」的背後,可能有哪些隱憂?|志祺七七

失智症和一般老化有什麼差別?面對失智的家人,我們該怎麼跟他們互動?《 七七心理學 》EP 024|志祺七七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