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心有山水,日月明心(王瑞琴)

心有山水,日月明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心有山水,日月明心》中國當代作家王瑞琴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心有山水,日月明心

喜歡王維,讀他的詩,必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眼前總會浮現出一幅幅清新雋永的畫面,還有詩人看盡世間滄桑後的淡然與豁達。昨晚讀他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那種空靈的意境悠然眼前:空山、竹影、清風、明月。碧色千里竹韻墨在夜色里。眼裡竹在搖,耳邊風在吟,蟲在草里歌。

星空高遠遼闊,你的目光如清風流泉,心如皓月星晨。依石而坐,聽泉水唱着歌,彈一闋樸素無華的詞。

一闋詞,是天上的星星,是一輪明月;一闋詞,是山頂上的雲朵,是一個思念的名字;一闋詞,是一朵花的綻放便可推開春天的門扉;一闋詞,是一瓣流水上的落花便可傷感了一顆心。在細風與露水清涼相逢的孤夜,心意空靈,與一個人,一段前塵往事孤清相照。唱一闋婉轉的詞,讓心中流着溪水,開着花香,讓歲月抽枝,倦鳥歸巢,明月相照。

這種意境讓自己有身臨其境的感慨。一時間忘卻了世間的浮華和喧囂。悠悠歲月里,追尋不了王維的足跡,再讀他的秋日詩《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如聽泉鳴,如沐秋風。雨後空山的涼爽,冷月照松間的光影,石上清泉涓涓的畫面,以及浣女歸來,蕩漾在蕭蕭竹林邊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池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幅動人的山水畫,陶醉於心。

我們嚮往自由自在的田園風光,嚮往王維那種寄情于山水的美好意境,在當今快節奏的時代背景下,也不可能人人都有閒,像王維那樣遍游山川美景,更不可能遠避山林去修身養性。但真正淡泊的人生,無需刻意去隱居,如果有一顆清淨之心,人生處處是桃源。

有句話說,「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詩和遠方」。當我們去不了遠方的時候,多讀詩書,與詩中的古人精神共鳴,從中獲得一種情景交融的美妙體驗,也是不錯的選擇。願你我不但有種瓜種豆的樸實,也有在秋夜裡裁一片月色的浪漫。在歲月流年中,卸下所有世俗的羈絆,保持一顆純真自然的心。「偷得浮生半日閒」,在詩中、在工作外去體驗小橋流水人家的人生意境,掩埋現實中的泥沼,讓高天暖陽照進心裡;讓那一刻的感悟,撫平歲月在我們心中留下的滄桑痕跡。讓我們困於瓶頸的心,感受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與豁達。

回望走過的路,曲曲直直。有平坦。有泥濘。有驚心。慶幸的是,雖歷經磨難,卻沒有失去純真。仍然相信美好隱藏在斜風細雨後。在心裡種下清風明月。不再與人爭一時之氣,爭你高我低。一切順天意,隨人緣。珍惜光陰的厚待,歲月溫暖。與萬事萬物掬誠相待。

在人生的秋季,抖落一身風塵,淡然地做個美好素簡的人,不在人生的秋天裡暮色沉沉,在秋風中為前塵的去路鋪一層斑斕的落葉,獨做畫中人。

萬物有靈,用純真的眼目與花草交流,用溫良敦厚的心與人相處,草木將回你以芬芳,人亦會贈你以玫瑰。

綠退紅殘,黃葉鋪滿秋天的路,葉盡枝瘦的殘局,容易讓人生出淒涼之感。若心有餘香,便也釋然從容。人生亦如此,穿過歲月的長河,褪去青澀,洗去鉛華,來到知天順命的年齡。說青年笑掉牙,說老年也尷尬。隨模糊難堪的年齡,走回自己的內心,有一個思考。心裡住進什麼人,什麼景,都會懂得取捨。與同頻的人相處,看慣討厭自己的人,看慣一切眾生善惡美醜。

有人說,在快節奏的現實中,工作、生活壓力那麼大,讀詩有意義嗎?

蒙曼說:「讀詩的現實意義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沉潛於讀書學詩中的時候,就會發現人生有了超越感,一次次超越昨天的自己。讀詩書,即使氣不華,也能在別人驚呼「哇,荷花好美」的時候,自己在心裡默念「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意在心湖盪着漣漪,映出日月山水,明媚了眼眸,照亮了心海。[1]

作者簡介

王瑞琴,河南鄢陵縣人,現居甘肅蘭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