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植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植信,固體力學家、地震工程專家。從事地震工程和防護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應用力學理論解決重要工程實際問題中作出了成績。如大跨度三向網架安全起吊、大型雷達跟蹤性能良好的結構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徐植信

出生地 江蘇省嘉定縣

畢業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代表作品 三向網架結構的內力分析

職 業 固體力學家,地震工程專家

出生日期 1929年3月9日

生平概況

徐植信,1929年3月9日出生於江蘇省嘉定縣(現劃歸上海市)。他有兩個姐姐。父母40歲時始得子,因此對他十分溺愛,幼年即授其詩書。在他讀完小學二年級時,正值日本侵略中國之際,全家逃離嘉定,他不 得不輟學兩年。不久父母相繼去世,靠大姨母沈有芬撫養,直到中學畢業。在這期間,他對國家貧弱遭受侵略之苦感受很深,因而抱着"讀書救國"的想法努力學習。1945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時逢日本無條件投降。那時,在淪陷區的學生被政府稱之為"偽學生",須經過甄審才能入學讀書。為了爭得入學讀書的權利,學生開始組織起來,提出"人民無偽"、"學生無偽"的口號。徐植信從參加反對甄審開始,逐漸參加了進步的學生運動。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他認識到:僅有科學技術還不能使中國富強,只有改變政治上的腐敗國家才有前途。隨着認識的提高,他於1949年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 1949年,他由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畢業,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徐植信先在北京市建設局、衛生工程局工作,參加整治北京市的河、湖水系。後又在華東建築設計公司、第一機械工業部所屬的設計單位工作了約10年。還參加過淮河澗河集水閘的建設工作和太原重型機器廠、瀋陽重型機器廠、南京汽車廠等的設計工作。他的工作作風認真深入,對工作要求完美無缺,對人直率坦誠,從不肯為顧全關係而放鬆要求,使工作受損。1956年,年僅27歲的徐植信就擔任起主任設計師的職務。他負責的設計項目雖然很多,但對所有的計算書和圖紙,他都逐一認真審閱。此時,徐植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8年,設計院為了加快出圖,普遍對結構不作分析計算而採用套用標準設計的做法,造成結構上很大的不合理;同時圖紙又過於簡化,經常無法照圖施工,出現很多問題。徐植信不怕受批判,敢於以書面的方式提出意見,反對這種做法。

徐植信不滿足於能勝任設計工作,渴望能有機會深造,在學術上作出更多的貢獻。1962年,他考入同濟大學應用力學專業當研究生。10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使他對各種問題的工程背景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導師李國豪的指導下,他不僅掌握了治學的基本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治學嚴謹、道德修養等方面有了一個學習的榜樣。研究生畢業後,他留在同濟大學工作,任結構理論研究室副主任。結構理論研究室是國家科委批准建立的、設在學校的防護工程研究機構。為了正確設計抗爆炸作用的結構,必須首先知道爆炸時地面及地下的壓力荷載特性。徐植信敏銳地抓住這一研究方向,開始研究抗爆結構承受的荷載。他是國內較早開展研究爆炸波在岩土介質中傳播規律的研究者之一。同時,他積極籌備測試手段。1966年,爆炸荷載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已初具規模,研究室也已成為高等學校研究防護工程的骨幹單位。但是他所堅持的正確科研方向在"文化大革命"中卻遭到批判,被攻擊為研究荷載是"篡改科研方向"。徐植信不怕"批、斗",堅持他的正確觀點,駁斥了錯誤論調。儘管如此,結構理論研究室最終還是在1974年被撤消了,正在建設的實驗設備亦遭到丟棄或損毀。

直至1978年,結構理論研究室始得到恢復,並且擴建為研究所。鑑於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了近代地震史上最嚴重的災害,抗震研究急待開展,身為結構理論研究所所長的徐植信把握住這一有利時機,開展了地震地面運動及重大工程抗震問題的研究,並且將地震工程作為研究所重要的研究方向,努力進行人才培養、設備建設和對外合作交流。在他擔任同濟大學副校長兼結構理論研究所所長期間,研究所發展成為聚集有土木結構、力學、岩土工程、地球物理等專業人才,以及具有強震儀及記錄處理設備、地震模擬振動台和土動力試驗設備等先進設備的、有特色的研究教學單位,並先後和美國、日本等國的著名學者建立了合作科研關係,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培養了一批人才。這些人才、成果、設備為同濟大學後來建立的土木工程防災國家實驗室奠定了基礎。

人物簡歷

1929年3月9日 生於江蘇省嘉定縣(現劃歸上海市)。


1945-1949年 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學習,1949年畢業,獲學士學位。

1949-1951年 任北京市建設局、衛生工程局學習工程師。

1951-1952年 任華東建築工程公司、華東建築設計公司工務員。

1953-1954年 任第一機械工業部華東土建設計公司工務員、工程師。

1955-1960年 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一設計院、第五設計院主任設計師。

1960-1962年 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經濟委員會幹部。

1962-1964年 同濟大學應用力學專業攻讀研究生,1964年畢業。

1965-1978年 任同濟大學教員。

1978年- 任同濟大學教授、副校長,兼結構理論研究所所長等職。

主要論著

1 徐植信等.三向網架結構的內力分析.中國科學,1973(2).

2 徐植信等.管道-設備系統的機械振動.全國反應堆結構力學會議論文集,1978.

3 徐植信等.大型雷達自振頻率分析.同濟大學學報,1980(2).

4 徐植信等.強烈地面運動持續時間對結構物倒塌的影響.同濟大學學報,1982(2).

5 徐植信等.具有粘性及非粘性阻尼器的管道-設備-支撐系統的地震響應分析.核動力工程,1986(2).

6 徐植信.上海地區工程抗震中的一些問題.第二屆全國地震工程會議論文集,1987.

7 徐植信.地震強地面運動的隨機模擬.核工程與設計,1988(2).

8 徐植信.核電站建設對地震地運動的要求.重要工程中的地震問題,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9 徐植信.邊界元法用於土木工程中的彈性動力問題.第二屆亞洲太平洋結構與施工會議論文集,1989.

10 徐植信等.不規則局部地形地質條件下上部結構對地震地面運動的影響.同濟大學學報,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