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祥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祥青
圖片來自yongzhentang

張祥青(1969年-2014年8月9日)[1]河北唐山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天津政協委員、中國企業家[2]

創辦實業以來共向國家納稅達30億元,為社會提供了7000多個就業崗位,安置下崗職工3500餘人。張祥青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至2014年累計捐款捐物已達4億多元,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並榮獲「天津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2009胡潤慈善榜-單年子榜第10名;2009清水灣胡潤百富榜第98名。

2014年8月9日,張祥青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45歲。

成長經歷

1976年7月28日夜,唐山,突然山崩地裂,突如其來的7.8級大地震,震醒了熟睡的人們,也一夜之間震走了24萬中國人的生命。這場大地震更是震驚全中國、全世界。就在那個不幸的夜晚,年僅7歲的張祥青,正躺在媽媽身邊熟睡。3點42分,突然大地在搖晃,人們馬上意識到:地震了!「被窩裡,媽媽突然撲到我的身上保護我。」張祥青回憶道,「最後,媽媽走了。」7歲的張祥青沒有哭。

張祥青兒時的「全家福」,母親抱着的即是張祥青張祥青家兄弟姐妹一共9個,當時已經成家的大哥住在附近,可僅僅600米的路程,大哥卻用整整5個多小時才趕到家中,這時,張祥青已經掙扎着從廢墟堆里爬出。張祥青的媽媽和一位哥哥不幸在地震中遇難,被砸傷的爸爸在地震一百天後也走了。

「看到媽媽、哥哥和其他鄉親的一具具屍體擺在那兒,真的很難過,但我沒有絕望。我的生命是媽媽給我的,既然我活了下來,我就要堅強地活下去。」張祥青說,「我永遠不把自己當孤兒,我把爸爸媽媽的離去想成他們都是去了遠方,這樣我才不會覺得自己是最可憐的人。」在無數幼小孩子心靈中,災難或許會給他們留下一生的陰影,但面對這樣巨大的災難,張祥青卻表現出非凡的堅強意志和樂觀精神。

與此同時,在張祥青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一個心愿:我要用我有限的力量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將來,我要到媽媽墳前告訴她,媽媽,您沒有白給兒子一次生命。

張祥青是唐山大地震遺孤,當年地震發生時他才8歲,他是躲在母親的臂彎中才得以倖存的。

地震後,張祥青開始跟着大哥、大嫂一起生活。平日裡,張祥青一邊撿破爛、割豬草,一邊到學校上學。

曾經的拾荒少年——張祥青回憶小時候,張祥青認為:「我很好學,喜歡刨根問底,常常也鬧很多笑話。但我很『笨』,也是同學中最小的,常常受欺負。」一次意外的受傷,改變了張祥青的性格。

小學四年級時,一個比張祥青大5歲的孩子,突然向他拋來一團很硬的泥巴,很痛。他忍着疼痛到河裡去洗泥巴,然而,地震後殘留在河底的廢墟里的鐵片扎了他的腳,腳底板上的肉全都被割開,就像一條泥鰍血淋淋匍匐在上面。他被送往醫院,縫了7針。

由於無法正常行走,張祥青被迫留級一年。「由此我變成同班同學中較為年長的學生,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我尋找到獨立人格,以獨立方式做我需要做的事情,不再盲目跟從他人。人生的改變,可能往往在某一不經意之間。」張祥青感觸道。「很奇怪,現在看來,這道裂縫很像北斗七星。」

由於那時家裡還很窮,哥哥為了他上學,只能向別人借錢,借來的兩元錢中一元交學費,一元買本子和鉛筆。年少愛玩的張祥青看到同學把一分錢硬幣在紙上做成印,他也學着玩。回家後,立刻被嫂子打了一頓。「我很快意識到,不可以做敗家子,不應該把本子的最後一頁浪費。」張祥青說。念完初中第一學期後,15歲的張祥青輟學了,並開始了撿破爛的生活。張祥青認為,如果他工作,可以更好為家裡分憂。「即使是撿破爛,我也是很快樂的。撿破爛教會我如何尋找機遇,以及面對強者如何保護自己。」張祥青說。

15歲的張祥青,受政府照顧,進入唐山的一家鐵廠當了一名工人,結束了邊上學邊撿垃圾、割豬草、賣冰棍的日子。 18歲時,剛剛成年的張祥青結束了鐵廠的工作,到三哥當兵的地方——石家莊學習做豆腐的手藝,他期望能做點小生意,擺脫生活的貧困。學習歸來,張祥青開始一個人單過,他起早貪黑地做豆腐,然而,人生失敗的教訓卻從這裡開始。

1991年,靠磨豆腐、賣早點攢起1萬元的張祥青夫婦,終於成了萬元戶。聽朋友說倒騰廢鋼能賺錢,張祥青就把家裡的小買賣交給愛人張榮華打理,自己開始介入廢鋼生意。他懷揣家裡僅有的1萬元,加上從岳父、哥哥、姐姐那裡拼湊來的,共計1.8萬元,北上北京。沒想到,第一筆生意就把自己的1萬元全部賠光。

1993年,張祥青賺到了300萬。隨後國內整個鋼鐵市場低迷,廢鋼是賣給鋼廠做原料的,而很多鋼廠紛紛倒閉,廢鋼賣出去收不回錢,工人半年開不了工資,產業的上下游互為債主,整個行業陷於三角債之中。扛到1995年,張祥青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廢鋼生意給了張祥青享用一輩子的經驗:一條路走久了肯定會死,因為市場就那麼大,人越來越多,所以就要變革,尋找新路。

1995年前後,張祥青自己開燒結廠,「仍然走的是撿垃圾的老路子,不同的是目光從首鋼垃圾山中的廢鋼轉向煙塵中的鐵泥。」這一轉折,讓張祥青的一條腿邁進了實業的大門。

1998年,張祥青、張榮華成立了河北丰南冀發特種鋼材有限公司;1999年,張祥青又在河北成立了唐山市合利鋼鐵廠。「我們董事長雷厲風行、舉槍就打、決斷果敢。」榮程聯合鋼鐵集團的一位高管這樣評價自己的董事長。而上述兩個動作,或許可以被視為張祥青進入實業的標誌。

創業經歷

8歲,在唐山大地震中同時失去了父母;12歲,輟學。為了生計,他撿過破爛、撿過棉絲、賣過冰棍;15歲,受政府照顧進入鋼廠,成為廠里年齡最小的工人,得到很多呵護與關愛,也受到過欺侮。

1989年,張祥青開始創業,他靠賣早點、做豆腐、凌晨三四點起來賣早點;養豬等家庭副業積累了一定的積蓄。 1991年,張祥青開始做廢鋼生意,進入鋼鐵行業。創業中,他曾數次負債纍纍,但他屢敗屢戰;如今,他和妻子一手創建的榮鋼集團已經成為月繳稅款1億元的鋼鐵龍頭企業。

2001年4月,他實施戰略投資轉移,收購倒閉企業,組建了榮鋼集團,經過幾年的努力拚搏,使榮鋼集團迅速發展。 2005年,榮程鋼鐵的銷售額達到154億,成為津南區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6年度,「榮鋼」更是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02位,在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位列第98位。張祥青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多年來捐款捐物累計達2.1億元,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並榮獲「天津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張祥青用樸素的經營哲學引領了一個小作坊到現代化企業集團的全程變遷,他成為世人矚目的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

公益事業

張祥青成功了,但他從來沒有忘記回報社會,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財富是大家的,是社會的」,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2002年,在家鄉唐山市丰南區煤河治理中,他一次就捐款230萬元,使這一民心工程得以如期完工。如今的煤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綠樹成蔭,成為市民們休閒娛樂的最佳去處,以張祥青夫婦名字命名的「祥清橋」、「榮華橋」更是成為煤河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張祥青積極響應國家和當地政府的號召,制定疫情應急預案,並不惜投入上百萬元,為4000多名員工購買增強免疫力的藥品,還帶頭向天津市衛生局捐款10萬元,向津南區衛生系統捐助醫療器械、藥品總價值達38萬元。為表彰他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突出表現,天津市委、市政府授予他「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榮鋼人沒有爬不過的山,沒有過不去的坎」這是他對職工們的承諾。張祥青視員工為親人,逢年過節慰問困難職工,已經成為榮鋼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一袋米、一袋面,東西雖少,卻飽含了企業家愛護員工的深情厚誼。

地震孤兒張祥青感恩回饋災區2004年,榮鋼集團子公司唐山榮程鋼鐵公司,一名年僅三十多歲的普通職工經醫院確診為腎衰竭,如果不及時換腎,面臨的將是一個年輕生命的終結,而換腎最低費用也要30多萬元,高額的醫療費對於一個原本就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眼看一個完整的家庭走到了即將崩潰的邊緣。這一情況反饋到集團總部後,張祥青馬上決定,發起向患病職工自願捐款的活動。消息傳開後,榮鋼廣大幹部職工積極伸出友愛之手,踴躍捐款,短短几天時間就累計捐款15萬多元。張祥青還委派專人把捐款立即送到病人家屬手中,並轉告病人及其家屬,不足的部分全部由他承擔。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從死神的手裡被拉了回來。

張祥青用實際行動傳承着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秉承着扶危濟困的良好風尚。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五糧液集團拍賣「600年珍藏五糧液」,於是就順便去參加了競拍,結果他以50萬元的天價成功拍得這瓶稀世珍品。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並沒有拿走這瓶酒,而是把它繼續珍藏在五糧液集團的酒窖里。他對現場的人說:「這瓶酒雖然被我拍得,但它仍然屬於社會,再過十年、二十年這瓶酒將再次拿出來拍賣,拍賣所得我將全部捐獻慈善事業。」他的這一舉動,就連在現場採訪的日本NHK電視台的記者都豎起了大拇指。

2006年,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並獲得「第二屆中華慈善人物」稱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正在外地出差的張祥青立即通過電話召開董事會會議,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1000萬。5月18日在央視,他再次代表家族企業——榮程聯合鋼鐵集團向災區追加捐款至1.1個億!並表示要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建「震不垮的學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