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沛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張沛,男,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人物履歷

教育背景

1998-2001: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獲文學博士學位

1995-1998:復旦大學外文系研究生,獲文學碩士

1992-1995: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本科生,獲文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6年起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

2013-2014:烏普薩拉大學瑞典高等研究院高本漢研究員(Bernhard Karlgren Fellow)

2009-2010: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交換教授

2005-2016: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2003-2005: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講師

2001-2002:法國巴黎索邦大學訪問學者

2001-2003: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後

學術成果

撰著

  • 《莎士比亞、烏托邦與革命》,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11月
  • 《哈姆雷特:注釋與解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12月
  • 《中說解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 《比較文學:人文之道》,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中說校注》,中華書局,2013年7月
  • 《中說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 《隱喻的生命》,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譯著

  • 吉爾伯特·海厄特:《諷刺的解剖》,商務印書館,2021年10月
  • 彼特拉克:《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年6月
  • 歐文•白璧德:《民主與領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張源、張沛合譯)
  • 喬治•桑塔亞納:《懷疑主義和動物信念》,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 喬治•桑塔亞納:《常識中的理性》,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 歐文•白璧德:《文學與美國的大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張沛、張源合譯)
  • 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1月 / 吉林出版集團,2008年4月(張沛、顧思兼、張源合譯)
  • 克萊斯•瑞恩:《異中求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張沛、張源合譯)

編著

《比較文學基礎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5月

《語文素養讀本》高中卷(全六冊)西方經典部分,溫儒敏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

《英國人文經典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論文

  • 《如何進入和開展比較文學?》,載《中國比較文學》2021年第4期,第189-194頁
  • 《「你沒注意看戲吧」:莎士比亞<馴悍記>序幕釋讀》,載《國際比較文學》2021年第3期,第428-442頁
  • 《亞里士多德<詩學>「卡塔西斯」概念尋繹》,載《國外文學》2021年第2期,第1-9頁
  • 《「一切時代的靈魂」:莎士比亞與我們》,載《國際比較文學》2020年第4期,第651-662頁
  • 《洛克的「白板」與現代人的「自然權利」》,載《中山大學學報》2020年第5期,第160-169頁
  • 《現代•民族•文學:英國文藝復興詩學的自我主張與話語實踐》,載《文藝爭鳴》2020年第6期,2020年6月,第95-101頁
  • 《希臘-世界的「中國」之殤》,載《跨文化對話》第40輯,商務印書館,2019年11月,第161-176頁
  • 《莎士比亞的烏托邦》,載《國外文學》2019年第2期,第55-65頁(《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8期轉載, 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9年第9期全文轉載)
  • 《霍布斯的革命》,載《跨文化對話》第39輯,商務印書館,2018年12月,第114-130頁
  • 《彼特拉克的焦慮》,載《跨文化對話》第39輯,商務印書館,2018年12月,第106-113頁
  • 《錫德尼的敵人:<為詩申辯>開篇繹說》,載《文藝爭鳴》2018年第5期,2018年5月,第58-63頁
  • 《君子之耕》,載《跨文化對話》第37輯,商務印書館,2017年9月,第261-269頁。
  • 《凱撒的事業:〈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中的愛欲和政治》,載《國外文學》2017年第3期,第59-68頁。
  • 《闡釋的僭政與意義的流亡II:施特勞斯vs伽達默爾》,載《中山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第64-71頁
  • 《詩人與城邦:莎士比亞〈凱撒〉第4幕第3場卮解》,載《外國文學評論》,2016年第1期,第159-171頁
  • 《闡釋的僭政與意義的流亡:伽達默爾vs德里達》,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2015年第2期,第70-75頁
  • 《愛欲與城邦:克里奧蘭納斯的命運》,載《國外文學》2015年第3期,第27-36頁
  • 《王者的漫遊:〈亨利五世〉第四幕第一場解讀》,載《國外文學》2014年第3期,第57-66頁
  • The Birth of Utopia,載Canadian Review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2014年9月, 第 304-312頁
  • 《培根的寓言》,載《外國文學評論》2013年第1期,第180-191頁
  • 《執中建極:河汾經學概論》,載《跨文化對話》第30輯,三聯出版社,2013年2月,第390-406頁
  • 《富而教之,太古可復:王通教化思想芻論》,載《中國文學學報》第3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29-237頁
  • 《文學的解放》,載《跨文化對話》第29輯,三聯出版社,2012年11月,第360-368頁
  • 《莎士比亞英國歷史劇的創作意圖》,載《國外文學》2011年第4期,第12-20頁
  • 《人文之中:文中子的中國觀》,載《跨文化對話》第28輯,三聯出版社,2011年7月,第440-451頁
  • 《烏托邦的誕生》,載《外國文學評論》2010年第4期,第119-127頁
  • 《比較文學·比較詩學·人文之道》,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第118-124頁
  • 《自覺·絕望·忍受——關於<哈姆雷特>一段台詞的闡釋》,載《跨文化對話》第26輯,三聯出版社,2010年7月,第318-331頁
  • 《斯文在中:文中子<中說>大義抉要》,載《晉陽學刊》2009年第4期,第26-31頁
  • 《民主與領袖——白璧德人文思想述評》,載《國外文學》2009年第3期,第20-26頁
  • Metaphor as a Political Rhetoric: Chunqiu Rhetoric in a Straussian Light, 載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8年第1期,第59-72頁
  • 《「知」與「不知」:對中國古典認識論傳統的一個考察》,嚴紹璗、陳思和主編:《跨文化研究:什麼是比較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57-267頁
  • 《隱喻》,載《西方文論關鍵詞》,趙一凡等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第775-784頁
  • 《生與死:「To be or not to be」一解》,載《外國文學》2007年第1期,第113-120頁
  • 《〈哈姆雷特〉詩話兩則》,載《跨文化對話》第18期,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第293-299頁
  • 《關漢卿和莎士比亞:中英戲劇傳統比較考察》,載《東方叢刊》2005年第4輯,2006年1月,第1-17頁
  • 《「詩可以群」與「談何容易」:一種隱喻政治修辭學的詮釋》,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第二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第464-475頁
  • 《「囚牢」,「胡桃殼」,「無限空間的君王」和「噩夢」:關於〈哈姆雷特〉第2幕第2場一段台詞的解讀》,載《國外文學》2005年第1期,第67-74頁
  • 《文學和表演:中英戲劇傳統的一個考察進路:以關漢卿與莎士比亞的作品為例》,載《多邊文化研究》第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第282-311頁
  • 《隱喻:人與言的和解者》,載《中國比較文學》2004年第3期,第151-162頁
  • 《論林語堂的語錄體創作》,載《東方叢刊》2004年第3輯,2004年8月,第184-195頁
  • 《修辭與認知:隱喻詩學的認識論研究》,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第一輯,商務印書館,2004年7月,第288-311頁
  • 《新主義與老問題》,載《跨文化對話》第14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3月,第96-110頁
  • 《隱喻:一個社會政治修辭學的研究》,載《多邊文化研究》第2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9月,第301-321頁
  • 《隱喻》,載《跨文化對話》第12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第142-158頁
  • 《轉換生成:隱喻的辯證生命形態》,載《國外文學》2003年第2期,第3-12頁
  • 《意象·象徵·神話:隱喻詩學的譜系研究》,載《東方叢刊》2003年第1期,第42-56頁
  • 《仿真之境:文學文本的隱喻生存形態》,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第3-7頁
  • 《混沌的瞬間澄明:轉換生成的生命隱喻》,載《國外文學》2002年第2期,第12-17頁
  • 《比較:作為認知基本方法的隱喻機制》,載《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1期,第43-55頁
  • 《飛躍意義之塹:「本義」與「隱喻義」的永恆追逐》,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第96-102頁
  • 《想象:游弋於修辭與認知之間》,載《多邊文化研究》第1卷,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4月,第440-460頁
  • 《談中西戲劇中的詩與樂》,載《晉陽學刊》1999年第6期,第65-68頁
  • 《中西戲劇楔子隅論》,載《弦歌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71-178頁
  • 《嫦娥與提托諾斯:兩個變形神話的比較》,載《復旦學報》1998年第1期,第127-132頁

書評隨筆

  • 《夏仲翼先生的兩句名言》,載《南方周末》2020年12月21日
  • 《學詩請從正音始》,載《跨文化對話》第37輯,商務印書館,2017年9月,第575-582頁
  • 《碩人之薖,永矢弗諼——懷念陸谷孫老師》,載《南方周末》2017年7月13日C28。
  • 《學詩請從正音始》,載《跨文化對話》第37輯,商務印書館,2017年9月。
  • 《原始要終,審己知人——讀〈外國文學史研究〉》,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第9期,2016年10月
  • 《楊周翰:一個中國文化人的靈魂》,《新京報·書評周刊》2016年8月6日,文化B07版
  • 《英格蘭的罪與罰:莎士比亞的「亨利亞特」》,《三聯生活周刊》2016年第11期,2016年3月
  • 《愛欲與城邦》,載《跨文化對話》第30輯,2015年10月
  • 《文學的自身隱淪與解放》,載《中國社會科學報》總第142期(2013年2月1日),B01版
  • 《「我寄厚望於年輕一代」——〈樂黛雲學術敘錄〉編後記》,載《樂黛雲自選集:得失窮通任評說》,東方出版中心,2012年
  • 《似曾相識燕歸來:韓國印象小記》,載《高麗亞那》(Koreana)2009年第4期
  • 《中國之道》,載《跨文化對話》第23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 《桑塔亞納生平與著作年表簡編》,載桑塔亞納:《懷疑主義和動物信念》,張沛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 《我心目中的陸谷孫先生》,載《復旦校報》第696期第6版,2006年11月1日
  • 《尋證一種新的言說方式》,載《跨文化對話》第19期,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 《與春天的絕望之約:評桑塔亞納的早期哲學名著〈理性中的生命〉》,載《跨文化對話》第11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
  • 《責任:新世紀的人類倫理》,載《跨文化對話》第9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
  • 《面向不可能的可能:德里達在京講演述評》,載《跨文化對話》第8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
  • 《〈中國:傳統與變遷〉譯後記》,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1月
  • 《既濟駢言》,載《山西文學》2001年第12期
  • 《對「一」的信念》,載《跨文化對話》第5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 《林語堂的文化雙語意識》,載《中華讀書報》2000年10月25日第23版
  • 《隱喻:比較研究的基本方法》,載《中華讀書報》2000年5月10日第22版
  • Polyglossia in the Lovedom of Illyria,載《中國比較文學通訊》第42期,2000年5月
  • 《人與位》,載《新批評文叢》第3輯,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

譯文

《新雅各賓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載《跨文化對話》第5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人的教育——修身》,載《跨文化對話》第2期,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6月

科研項目

《中說註解》:《儒藏》工程「儒家思想與儒家經典研究」課題

獲獎情況

北京大學人文杰出青年學者獎(2011-2013年,2015-2019年) 大成國學獎教金(2018年)[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