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興棟,1938年4月生於四川南充,生物材料學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畢業於四川大學

張興棟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8年4月
四川南充
國籍 中國
職業 生物材料學家

於國際率先發現並確證無生命的多孔磷酸鈣陶瓷可具有活性生物物質特有的誘導骨再生的作用,提出通過材料自身優化設計可賦予其誘導新骨形成的生物功能,建立原創性生物材料骨誘導理論雛形,進一步提出"組織誘導生物材料",開創了生物材料學及產業發展新方向。於國內率先開展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塗層植入體研究,對促進我國生物活性人工骨和植入體跨入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貢獻。

生物材料方面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自然科學二等獎各一項。多次參與制訂我國生物材料發展規劃,主持和參與組織大型生物材料國際大會多次,在全國材料學界及各級政府支持下,成功贏得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在華主辦權,對促進我國生物醫學材料的發展和提高國際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3月,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3]

目錄

人物簡介

張興棟,男,1938年4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2月6日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4]

2015年10月20日下午,徐飛校長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張興棟簽訂雙聘院士協議,並為其頒發聘書,聘請張興棟院士為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一級教師崗位)。

196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固體物理專業,現任四川大學教授,兼任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主席、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國際委員會委員、國際組織工程技術標準化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大陸(亞太)理事會理事、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生物材料中心研究顧問、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理事、全國醫療器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曾任國際生物陶瓷學會主席、荷蘭萊頓大學博導、四川省政府科技顧問團顧問、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專家諮詢委員會高級專家等;獲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授予世界傑出生物材料專家終身榮譽稱號"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 、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名譽理事、國家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印度生物材料學會終身會員、羅馬尼亞生物材料學會名譽會員等10多個榮譽稱號。

人物履歷

1938年4月7日,張興棟生於四川南充。

1956年9月—1960年6月,在四川大學固體物理專業學習並畢業。

1960年6月—1980年3月,擔任四川大學物理系教研室副主任。

1972年9月—1973年4月,到山東大學進修學習晶體生長專業。

1980年3月—1998年11月,擔任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

1987年10月—1988年4月,到英國瑪麗王后學院進修學習生物材料專業。

1992年3月—2005年6月,擔任四川大學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擔任國家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2014年2月6日,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5年10月20日,被聘為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一級教師崗位)。

研究工作

於國內率先開展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塗層植入體研究,開發出從顱骨到長干骨修復、牙種植體、人工髖關節及軟組織增強和藥物控釋載體等系列化生物活性材料及醫用植入體,組織並參與制定四個國家標準,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生產註冊證六項,使我國生物活性人工骨和植入體的研發、生產和應用從無到有的跨入國際先進水平。

於國際率先發現並確證無生命的多孔磷酸鈣陶瓷可具有活性生物物質特有的誘導骨再生的作用,提出通過材料自身因素的控制和優化設計,而不是體外培養活體細胞或外加骨生長因子,可賦予材料誘導新骨形成的生物功能,建立原創性生物材料骨誘導理論雛形;首創國際新一代人工骨-骨誘導人工骨,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生產註冊證及產品出口許可證,臨床試用近萬例療效十分良好,開拓了骨修復材料發展的新途徑。進一步提出"組織誘導生物材料(Tissue Inducing Biomaterials)",即材料不僅可誘導骨、亦可誘導其他組織形成。研究成果和觀點被三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及其他多個國際大會列為研討專題,國家"十一五"相關規劃列為骨修復材料發展重點,開創了生物材料學及產業發展新方向。

生物材料方面先後負責或參與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及面上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二十多項;獲國家、部省級和國際科技獎10餘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生產註冊證6項。SCI收錄論文300餘篇,專(編)著10餘部。先後主持和參與組織國內外生物材料大會20餘次,出任2012年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主席,對促進我國和國際生物醫學材料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國家工程院是基於他對肌肉-骨骼系統新療法及生物材料產品開發方面的貢獻授予他外籍院士的殊榮的。

此外,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從事超硬材料人造金剛石及立方氮化硼及製品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四項,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並獲四川省科技二等獎2項。

張興棟
張興棟院士

社會任職

張興棟擔任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編委,印度生物材料學會終身會員,國際生物陶瓷學會常務理事、主席,國際組織工程技術標準化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組織工程學會亞太大陸理事會理事,國家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四川省政府科技顧問團顧問,羅馬尼亞生物材料學會名譽會員,荷蘭萊頓大學客座教授,全國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技標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日本國家材料研究所生物材料中心研究顧問,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外籍院士,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理事、生物材料專委會顧問,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主席,國際生物材料學會聯合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名譽理事,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國際委員會委員,全國醫療器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個人生活

打破傳統

2014年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官方網站公布評選出的2014年院士名單,張興棟因在生物材料領域的突出貢獻而上榜。「當晚同事打電話給我,我才知道這件事。」張興棟說,「美國院士是『背靠背』由科學家提名評出,並不需要個人申請。」

「這個發現經歷了18年,才得到國際認可。」張興棟說。

1983年,張興棟開展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塗層植入體研究,1991年,他發現並確證無生命的多孔磷酸鈣陶瓷可具有生物活性物質特有的誘導骨再生的作用,提出「骨誘導性生物材料」。「簡單來說,就是把一種磷酸鈣生物陶瓷的醫用陶瓷植入體內,隔段時間陶瓷就會慢慢消失,轉變成人的新骨頭。」

這一發現卻引來非議。「一個學物理的,他懂分子生物學嗎?真是一個怪異的想法。」張興棟說,傳統觀念認為,只有活性生物物質才可以誘導骨和組織的形成,無生命的材料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為了向世界證明自己的理論,拿出群體性統計結果,張興棟帶領學生做動物實驗,給60多隻兔子、20多條狗、100多隻鼠作了上萬張切片,經過「一張張統計」,共花費6個多月時間,最終交出研究報告。

張興棟
張興棟院士

2008年,在第八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上,他的研究報告被列為大會「第一個報告」。歷經18年的努力,他的理論終於得到國際生物材料科學界的認可。

註冊公司

2002年,張興棟註冊了實體公司—— 「四川大學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當時,有人嘲笑他: 「不像教授,倒像個商人。」 「在產品研發中發現理論問題,然後反哺理論研究,形成良性循環,這是科研成功的關鍵。」張興棟供職的研究中心,一年能創造數千萬元的市場銷售額,生產的「骨誘導人工骨」等產品已讓不少患者受益。 2013年,張興棟又建了新工廠,準備將生物新材料進一步加快推廣。

拚命三郎

張興棟一心撲在科研上,經常熬夜做科研,比年輕人還拚命。

「出差下了飛機,他首先不是回家,而是到實驗室。」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黨總支書記蔣青說,「一年中,他只休息大年初一那一天,平時基本也沒有周末,要麼出差,要麼做研究,一心撲在科研上。」

獲得榮譽

張興棟教授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後主持和參與組織國內外生物材料大會20餘次,出任2012年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主席,對促進中國和國際生物醫學材料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91年,張興棟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並確證無生命的多孔磷酸鈣陶瓷可具有生物活性物質特有的誘導骨再生作用,提出"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200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第八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上,張興棟的理論得到國際生物材料科學界的最高認可。

美國東部時間2014年2月6日上午10時,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官方網站公布評選出的2014年院士名單。四川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因在生物工程領域的卓越貢獻而上榜,為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國人。

2017年3月,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5]

人物評價

張興棟院士對中國生物材料界國際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評) 張興棟是中國生物醫學材料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6]。(西南交通大學評)

張興棟是國際著名的生物材料專家,開創了中國生物活性人工骨研究,對促進中國生物活性人工骨和植入體跨入國際先進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川大學人事處評)

張興棟院士對骨骼肌肉系統新療法及生物材料產品研發方面的貢獻突出。

視頻

川大張興棟教授獲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14-02-11

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2020年04月15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