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廢水脫氮

廢水脫氮(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是為防止水體富營養化而對廢水進行脫氮處理的過程。一般分為物理化學法和生物脫氮法兩種。物理化學法脫氮包括折點氧化法、 空氣氣提或蒸汽汽提法、選擇性離子交換法。實踐中多採用硝化一反硝化作用的生物脫氮法,即先在好氧條件下利用廢水中硝化細菌將氮化合物氧化為硝酸鹽(硝化階段),然後在缺氧條件下(溶解氧小於0. 5 mg/L ),利用廢水中反硝化細菌將硝酸鹽還原成氣態氮及其他最終氣體產物並釋放到大氣中(反硝化階段)。

目錄

簡介

厭氧氨氧化(Anammox)作為一種新型脫氮工藝近年來逐漸引起關注, 其原理為厭氧氨氧化菌利用NO2--N作為電子受體將氨氮氧化為氮氣.如何高效穩定地獲得NO2--N是Anammox工藝成敗的關鍵.在以往的實驗研究中, NO2--N的獲得主要通過短程硝化來實現, 這一過程通常需要較高的溫度(Van et al., 2001)或較低的溶解氧(Tokutomi, 2004), 且該過程不穩定易變成全程硝化.因此, 通過控制反硝化反應條件, 將NO3--N僅還原至NO2--N, 成為獲得厭氧氨氧化所需NO2--N的一種新的途徑(孟雪征等, 2009)。

評價

然而並非所有的反硝化菌都可進行完整的反硝化反應(Bothe et al., 1990;Kloos et al., 1999; Nielsen and Nielsen, 2002), 部分反硝化菌只能完成反硝化反應鏈中的一個或多個步驟, 這些微生物在反硝化反應鏈上所承擔的角色取決於其所擁有的反硝化還原酶的種類和數量(圖 1b).如在活性污泥中常見的假單胞菌(Pseudomonas), 它同時具有反硝化呼吸鏈中的全部反硝化還原酶, 可將NO3--N還原為N2(Stouthamer, 1992)(圖 1a), 而埃希氏大腸桿菌(E.coli)及反硝化古菌(Archaea, ANME-2d)僅含有硝酸還原酶, 只能將NO3--N還原為NO2--N(Ferguson, 1994; Haroon et al., 2013).通過改變反應條件, 富集僅含有硝酸還原酶的反硝化菌, 即可實現亞硝氮的積累。[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