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廟灣島南臨太平洋,東北距北尖島1.1公里,北距香港48.8公里。該島原為兩個島,即本島和下風灣北側的無名小島組成,1970年,當地居民修建一條長30米,寬4.5米的石堤,使兩島相連而成一體。面積1.437平方公里。一百年前該島原稱「滃崖」,後因島上漁民在下風灣北側建有天后廟、北帝廟,從此改為今名。[1]

廟灣島在珠海東南,萬山群島佳蓬列島中部,外伶仃島的南面,廟灣島風蝕海貌獨特,島周礁群星羅棋布,是海洋生物繁殖的理想之所,海產豐富,乃東南亞享負盛名的垂釣區,海洋資源豐富,被稱為「夢幻之島」和「中國的馬爾代夫」。廟灣島的「灣」即源自竹灣,而「廟」則是竹灣正中岸上的北帝廟,不過僅剩下遺址,只能隱約看見遺留下的門額石匾「北帝宮」三個陰文。島上居民以捕魚為生。

從珠海市區乘快船到廟灣島航程約需3.5到4小時。廟灣島風蝕海貌獨特,島周礁群星羅棋布,是海洋生物繁殖的理想之所,海產豐富,乃東南亞享負盛名的垂釣區,海洋資源豐富,被稱為「夢幻之島」和「中國的馬爾代夫」。廟灣的珊瑚質沙灘「下風灣」。沙質潔白、晶瑩,海水湛藍、清澈,海底更有稀有的紅珊瑚群,是潛水及水上活動的理想場所。

目錄

歷史文化

廟灣,位於佳蓬列島中部,顧名思義有廟的海灣,這裡有北帝廟、媽祖廟、觀音廟等3座簡陋的小廟,他們至少有100年的歷史,成為當地祈禱平安的精神家園,這裡從此就有了廟灣這個地名。 廟灣島上惟一的行政村,叫廟灣村,村部設在外伶仃上,在廟灣島留守的是廟灣村副主任,當地村民都叫他陳副村長。剛下船和他見面的時候,他坐在長條椅子上,手裡夾支煙捲,一張被海風和陽光鍛造的黝黑的臉,友好地對我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我們熟悉起來是晚飯後,都是因為酒,他說起話來如數家珍,廟灣島的歷史便撲面而來……

廟灣島上有很多故事,其中在島的臨海山頂上,有英國人修的燈塔一座,由於廟灣島在國際航道正中,一、二次鴉片戰爭後,大量的軍船和商船經此向中國內地進發,英國人為了方便船隻航行,於1884年建了這座燈塔。後在1986年,我國海事部門進行了重新維修,直到今天,每到夜晚燈塔就會亮起來,為過往船隻指引着航向。

在鴉雀口上,有一面直接刻在岩石上的千年圍棋盤,大約一米見方,紋理為陰刻,誰人留下的,是殘局還是尚未開局,無人知曉,謎語留給清風明月細思量。 陳副村長告訴記者,他活到99歲的老母親告訴他,清朝末期的張寶仔曾經專門在廟灣島上守候,打劫過往的外國船隻,截獲了大量的財寶,不少都藏匿在了廟灣島……故事傳了一代又一代,像一首不老的歌。

島上的風光很美,適合游泳、潛水、垂釣,遊客每天消費40到50元,就玩得很開心。陳副村長說,來廟灣是有錢可以玩,沒錢也可以玩。 在白沙灘潛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彩色的珊瑚,更能看到五彩斑斕的熱帶魚,還有成群的白鯧魚,在你身邊游來游去,很讓你想起了小丑魚的故事。 品嘗海島的生猛海鮮自然是少不了的口福,大螃蟹、大石斑就不說了,小魷魚的另一種做法卻讓人口齒留香,永遠難忘。剛打上來的小魷魚,用開水一燙,就蘸着醬油吃,沒有經過任何人工清理,吃者順着嘴角流墨汁,當地漁民吃了百年、千年。

徜徉在每家石屋的小路上,阿婆、年輕的婦女、中年男人和小伙子,都善意地向你微笑,淳樸的民風和石屋一樣純樸。廟灣讓你有種靈魂回家的感覺。

旅遊特色

廟灣的海是蔚藍的,清澈的,船兒點點,浪花的歌聲...

廟灣的山是挺拔的,俊秀的,守望這一片無邊無際的藍天...

廟灣的陽光是燦爛的,天空純淨,鳥兒飛翔,世界明亮又美麗...

節假日,有些香港人會開着私家遊艇來廟灣島休閒度假。同時廟灣島風景宜人、物產豐富,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也吸引了很多外地和港澳的開發商前來勘察廟灣島。

最具風情

廟灣可以說是珠海百餘海島中最具風情的一座。海產豐富,是東南亞久負盛名的「海釣天堂」;與香港僅24.5海里觸手可及的距離,因迷人的魅力被港澳同胞稱為「夢幻之島」和中國未來的「馬爾代夫」。美麗的風光和巨大的開發價值除了吸引大量的香港人在節假日開着私家遊艇蜂擁而至外,也帶來了眾多慕名的考察者。當買島的可能日益被提上議事日程,我們越是珍惜這次上島的機會和留下的這些寶貴鏡頭。不管最終哪位「英雄」抱得這個「美人歸」,我們都祝福廟灣島永遠美麗。

如果將珠海的廣闊海域比做寬大的水袖,那麼廟灣就是水袖飄曳中令人心動的一點絳唇。

從外伶仃島開着「大飛」(400匹馬力的快艇)一直往南,掠過一大片滿滿漾漾顏色青蔥的海面,途中水面反射的純淨陽光讓人捨不得眨眼。就在你的眼睛快要變得和海水一樣晶瑩的時候,廟灣到了。

1.46平方公里的一顆明珠,鑲在珠海的心口上。登上簡易碼頭,第一眼吸引你的,應該是對面那片名字叫做「下風灣」的沙灘吧?穿過零星的幾座簡易的水泥平房,依稀能聽見遠遠傳來的雞鳴犬吠。她就在你眼前了嗎?海水透明得讓人不敢逼視,珊瑚質的沙粒細嫩潔白得如有生命,礁石像水草般油油地在水底招搖……趕緊興沖沖地換上泳褲,慢慢走進,細沙調皮地撓着你的腳心,海水溫柔地把你纏繞——那是多麼熨帖地包圍。

最可愛的地方,隱在沙灘的那一角。在一組近山腳的大石後面,好大的一堆珊瑚!海底的珊瑚斷裂後被海潮衝上沙灘,卻被這堆多情的大石挽留,擁在它們避風而溫暖的懷裡。細膩而又耀眼的一灘, 亮着你的眼,也狂喜着你的心。隨行的女孩子大呼小叫,為發現這些海的精靈雀躍不已。經過海水的滌盪、風的吹拂、陽光的撫慰,它們一件件都成了藝術品。只要買一根紅線繩,穿上,足可以成為女朋友心前舞動的點綴。

民風淳樸

廟灣的漁民是好客的。簡簡單單的幾十戶漁家,聚居在碼頭附近的一塊大礁石上面,抵抗着風浪。

大家相互知根知底,親親熱熱,民風淳樸得像一塊活化石。游泳累了,你盡可以頂着濕漉漉的頭髮,走進他們不設防的門裡。幾句熱切的攀談下來,連他們家的狗都會親近地圍在你的腳邊轉。如果正好趕上吃飯時間,他們會給你端上熱氣騰騰的佳肴,那是最新鮮的海味。女主人在地上剖着剛剛捕獲的魚,男主人頻頻地向你敬酒,熱情卻又不失禮數。漁民都是海量,在出海前他們都喜歡喝點白酒,一為禦寒,二為壯行色,常年練下來的酒量自然讓人不敢小覷。你不喝?那可不行—到漁家怎能不喝酒?天上飛,海里游,來到我家就是朋友—來,「飲曬」(乾杯)—茶越沖越淡,酒越喝越濃,不知不覺里,你早已醉眼朦朧。

在浩瀚的萬山海洋深處,有個美麗的小島,小島不大,僅有1.46平方公里。島上的石頭不知道是由於材質的特殊,還是地質構造太年輕,島的半山以上,好像謝了頂,半山以下,則是鬱鬱蔥蔥的灌木和野草。在深藍色海水的襯托下,小島仿佛夢幻一樣,若隱若現,這就是廟灣。 秋分時節走進廟灣,船停在下風灣碼頭上,原本就很少人的小島,由於很多人出海未歸,碼頭顯得更冷清,只有三三兩兩在陽光下戴着斗笠整理漁網的漁民,不時抬頭看看陌生的過往遊人。

島嶼氣候

廟灣島處於熱帶,夏季天氣較為炎熱;屬於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夏季外氣候溫和,除1、2月特別冷外,其餘時節均可下水游泳,但潛水活動只宜在5-10月期間進行。出行前需留意天氣預報,颱風天氣請勿前往。

主要遊玩項目

島上最優美的景點莫過於竹灣沙灘了,沙粒潔白如雪纖細若塵、是由海洋生物化學而成。廟灣島的「灣」即源自竹灣,而「廟」則是竹灣正中岸上的北帝廟,不過到了2013年,僅剩下遺址,只能隱約看見遺留下的門額石匾「北帝宮」三個陰文。島上居民以捕魚為生,熱情好客。

交通信息

1.快船:香洲—外伶仃—廟灣。

備註:先坐1.5小時大船到外伶仃,然後轉80座快船1小時到廟灣,包船最多75人

2.遊艇:香洲遊艇碼頭—廟灣。

備註:直接到香洲野狸島遊艇碼頭坐2.5小時到廟灣,最多可坐40人。

3.快艇:香洲—東澳/萬山—廟灣。

備註:先坐1小時大船到東澳或萬山,然後轉快艇45分到廟灣,最多可坐8人。[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