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州市第一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州市第一中學是廣東省重點中學,廣東省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和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截止2014年12月,廣州市第一中學分高中校區(大坦沙,寄宿制)和初中校區(黃沙大道),共有72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48個,初中班24個,學生總數3783人。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00771平方米,其中高中 校區占地面積73630平方米,初中校區占地面積27141平方米。

截止2014年12月,有專任教師262人,特級教師1人,具有高級職稱資格的教師129人,已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者41人。

中文名:廣州市第一中學

英文名:Guangzhou NO.1 High School

簡 稱:廣州一中

校 訓:勤、誠、勇、毅

創辦時間:1928年

所屬地區:廣州市

類 別:公立中學學校

屬性: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知名校友:余國琮梁棟材蔡睿賢劉頌豪姜中宏林秉南

主管部門:廣州市荔灣區教育局

歷史沿革

創辦初期

1928年8月1日,廣州市第一中學創辦[1]。創辦初期,在一德路石室前租用「天字樓」13間店鋪為校舍,招生5個班,高中文、理各1班,初中3個班。首任校長司徒優。

1929年,遷至越秀山麓學海堂書院」舊址。

1931年秋,市「商專」高二、高三級併入市第一中學高中部,改招普通班,停辦文、理科班。1932年,全校已有20個班。

1936年,市立一、三中合併為市第一中學男校,以市二中為女校。

1938年,市一中高中與市二中高中合併為市高中。

抗日戰爭期間,學校停辦。抗戰勝利後,日軍投降,因交接手續未清,在越秀山麓未能及時開學,1945年9月在黃沙原市第二中學校舍復辦。

1936年,建立了中共地下黨支部。

建國之後

1957年和1959年,受廣州市教育局委託,先後舉辦了兩期「中學師資(語文)訓練班」。

1960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及廣州市重點中學。同年,高考化學單科成績全省第一;同時試辦中學五年一貫制,招生4個班。1963年停止試驗。

1978年,定為荔灣區重點中學。

1982年,市教育局將一中校園的東區部分用地劃給教育部教儀站。

1984年,學校增建了300個座位的階梯室、體育館、游泳池和科學樓。

2000年,廣州市一中與位於蓬萊路的市五十中合併。

2001年,市一中被定位廣州市24所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學校之一,由國家斥資建設新高中部。

2005年,建成、完成高中部擴校搬遷。黃沙大道老校舍繼續辦公立初中,原市五十中校址改為廣州一中實驗學校。

2006年,通過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初評。

2007年,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評估達優秀等級暨國家級示範高中驗收確認。

2008年4月,被廣東省教育廳正式命名為廣東省第一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和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2013年,廣州市第一中學成為廣州市首批「國際交流與合作實驗基地學校」,8月將其民辦學校——廣州市一中實驗學校改名為「廣州市一中外語學校」。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15年廣州市第一中學高考,其中該校重本上線136人;本A上線476人,上線率62.14%;本科上線652人,

上線率85.12%;總上線765人,總上線率99.87%,列全區第一位。

2014年廣州市第一中學高考,其中該校重本上線125人;本A上線380人,上線率52.05%;本B上線615人,上線率84.25%;總上線729人,總上線率99.86%(未含術科生)。 2013年廣州市第一中學高考,該校本科上線率74.4%;三A上線率96.38%,總上線率99.73%。

2011年廣州市第一中學高考,本科上線575人,本科上線率75.76%,總上線率99.74%。

學科競賽

學科作品

時間 學科 賽事名稱 參賽作品 獲獎情況/榮譽

2005年 生物學科 廣東省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案例評比 《校園白蟻的防治探究》 二等獎

2007年 生物學科 廣東省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案例評比 《廣州市一中學生一日三餐營養價值調查報告》 一等獎

2008年 語文學科 全國校園期刊評比 文學社刊物 一等獎

科技發明

級別 獲獎者 競賽項目 名次 獲獎時間 指導老師

國家級 徐嘉寶 「可調高低座廁板」獲第四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 優秀獎 2004.08

國家級 陳舒婷 「環保多功能節能電筒」獲第五屆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 銅獎 2004.09

國家級 陳舒婷 「環保多功能節能電筒」獲"2004年度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獎" 希望獎 2004.09

國家級 徐嘉寶 「快捷方便開信刀」參加第五屆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 銅獎 2004.09

國家級 袁曉斐 「方便安全界紙刀」獲"2004年度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獎" 希望獎 2004.12

國家級 袁曉斐 論文《綠色奧運》獲首屆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技術創新論評選 三等獎 2005.08

國家級 袁曉斐 "方便安全介紙刀"獲第十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 華漢青少年獎 2005.09

國家級 [[袁曉斐] "方便安全介紙刀"獲第十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 金獎 2005.09

教師成績

截止2013年12月,教師在科教研論文、案例和教學技能評比中獲得等級獎共725項,其中國家獎116項,省級63項,市級329項,區級217項。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等成果165篇,參與編著教學指導書籍10多種 ,上區級以上公開課、教研主講發言等200多節/次。

2010-2013年,廣州市第一中學教師在市級以上書報刊物發表成果82篇,包括《<中學研究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整合研究>課題結題報告》、《以評促研,以研促教》、《<中學體育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及個體 評價標準的應用研究>結題報告》(《廣東教育十五科研課題成果匯編》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06),9篇成果獲選收錄於《科研引領創新發展》荔灣區「十五」教育科研成果集(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8年),取得一批優秀科研成果獎勵(見《廣州一中「十五」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覽表》。參與編著教學指導書籍11種,上區級以上公開課、教研主講發言100多節次。選拔60多項高中新課程的總結和成果參與 了市的總結活動。

2006—2008年,廣州市第一中學在05-07年度本科目標達成度分別以108.9%、114.5%、139.7%逐年遞增,至2008年保持連續19年榮獲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綜合評估一等獎(前全市僅有7所中學)。至2011年保持 連續22年榮獲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綜合評估一等獎。

學校榮譽

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初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課改實驗基地學校

基礎教育改革先進單位 普通中學研究性學習先進單位 先進黨組織

先進教工之家 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體育衛生藝術特色學校

市「平安校園」 市「校園建設與管理先進單位」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2年4月,共有72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48個,初中班24個,學生總數3462人。廣州市第一中學分高中校區(大坦沙,寄宿制)和初中校區(黃沙大道),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07001平方米,其中高中校 區占地面積73630平方米,初中校區占地面積33371平方米。

下屬學校

學校名稱 創辦時間 學校屬性

廣州市第一中學外國語學校 2004年5月 民辦初級中學

硬件設施

截至2012年4月,建有多媒體網絡教室90間,科學樓建築面積15900平方米,內有功能齊備的理、化、生、

探究等實驗室27間,準備間、儀器室、標本室共25間。還有計算機室、語言實驗室、創新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歷史室、地理室、地理園、生物園等教學專用場室(地)。圖書館學生閱覽室配有542個座位 ,教師閱覽室配有90個座位。設有科學館、游泳館、體育館、乒乓球室、全塑膠田徑場和籃球場等場館。

師資力量

截至2012年4月,有專任教師262人,平均年齡約40歲,特級教師(楊穗福)1人 ,具有高級職稱資格的教師129人,已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者41人,市級、區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80多人。

文化傳統

校訓

勤、誠、勇、毅

敏而好學,勤則有功;言行一致,誠則落實;知榮明恥,勇則果敢;任重道遠,毅則可成。

一言以蔽之:勤、誠、勇、毅者,立為學之基,持做人之本,奮勇前行,百折不撓,自我實現,臻於至境。至此,方彰顯出「一中精神」:一者不二,中者不偏;不二不偏,至中至正。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程可

副校長 古伯根易超陳洪剛何茹塗秋元

工會主席 陳洪剛

知名校友

朱榮,原中央農業部副部長;

歐初,原廣州市人大主任;

彭豐,原杭州軍分區司令員;

曾慶申,原廣州市委副書記、第十一屆市人大主任;

伍亮,原廣州市常務副市長;

何力,原廣州海關副關長;

梁棟材,原中共十三屆中央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劉仲豪,光學專家、華南師範大學原校長;

蔡睿賢、余國琮、姜中宏,中科院院士

李華鍾,原中山大學副校長;

劉斯奮,作家;

楊學勤,原秘魯中華通惠總局主席;

曾喆,「9·11」紐約大爆炸英勇救人華人英雄;

江沛楊,漫畫家;

董嘉耀梁冬,原鳳凰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

周嘉威,國家游泳隊運動員;

黃少強,曾任教一中美術科的嶺南畫派名畫家。

視頻

廣州市第一中學-我和我的祖國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