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乾果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乾果木

中文名:乾果木

學 名:Xerospermam bonii (Lecomte) Radlk.

別 稱:黃肉荔枝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無患子目

科:患子科

亞 科:無患子亞科

屬:乾果木屬

種:乾果木

命名者及年代:(Lecomte) Radlk.,1922

乾果木(學名:Xerospermum bonii (Lecomte)Radlk.)是患子科乾果木屬植物,小喬木,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喀西山)、馬來西亞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西部、越南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和廣西東興龍州),在雲南西雙版納金平元江,而僅元江、清水灑河谷及小干壩西拉河河谷有少量殘存植株。生長於海拔450米的疏林中。產區屬北熱帶季風氣候,土壤是棕褐色紅砂土和紅色石灰土。

乾果木材質優良,是優良的用材樹種。 乾果木屬在中國僅此1種,分布範圍極狹小,中國西雙版納與金平已經絕跡,僅元江有其分布。對熱帶植物區系的研究有一定科學意義。材質優良,為產區群眾喜愛用材樹種。 [1]

乾果木形態特徵

乾果木, 小喬木,高達6米,胸高直徑28厘米;小枝圓柱狀,暗褐色,無毛,略具條紋。偶數羽狀複葉,葉柄長2.5-4厘米,和葉軸均為紅褐色;小葉常2對,很少3對,紙質,生於葉軸下部的卵形,上部的橢圓狀披針形或近卵形,長7-16厘米,寬2.5-5.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可見略突的網狀小脈;小葉柄長約4毫米。

聚傘圓錐花序頂生,長約10厘米或過之;萼片4,覆瓦狀排列,均卵圓形,外面2片較小,徑約1.5毫米,裡面2片徑約2.5毫米,兩面無毛,邊緣有睫毛;花瓣4,匙形,長約1毫米,外面無毛,裡面和邊緣被褐色長柔毛;花盤淺4裂,無毛;雄蕊8,花絲長約1.5毫米,除頂部外密被褐色長柔毛;子房圓球形,徑約1.8毫米,覆有小瘤體和白色絨毛。

果(未成熟)卵圓形,覆有圓錐狀小突體。花期春季。

乾果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50米的疏林中。 分布區屬北熱帶季風氣候,是中國雲南乾熱少雨的地區之一,乾濕明顯,年平均溫23.9℃,絕對最高溫42.3℃,絕對最低溫3.8℃;年降雨量約780毫米,多集中在雨季,全年蒸發量達2890餘毫米,無霜雪,因而形成十分乾燥炎熱的氣候環境,成土岩多為花崗片麻岩,土壤多為棕褐色紅砂土及紅色石灰土,呈中性微酸性反應,pH值6-6.5;林地土層較薄,靠近河岸地帶石裸露,乾果木則生長於石縫間。雖然林地地坡度較陡,水分在地表不易停留,林地比較乾燥,但相對濕度較大,約69%,乾果木仍能正常發育,在林中為2-3層喬木種,與其伴生的主要樹種有柄翅果、清香木、白蠟樹、麻楝等,覆蓋度約60%,灌木及草本層稀疏。

乾果木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喀西山)、馬來西亞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西部、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和廣西(東興、龍州),在雲南西雙版納、金平和元江,而僅元江、清水灑河谷及小干壩西拉河河谷有少量殘存植株。

乾果木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在乾熱或濕熱地區種植均可。

乾果木主要價值

乾果木材質優良,是優良的用材樹種。

乾果木屬在中國僅此1種,分布範圍極狹小,中國西雙版納與金平已經絕跡,僅元江有其分布。對熱帶植物區系的研究有一定科學意義。材質優良,為產區群眾喜愛用材樹種。

乾果木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1991年9月——易危(VU)。

物種現狀:漸危種。乾果木又名黃肉荔枝,由於森林過渡砍伐,生境的破壞,果熟之後常被人採食,天然更新極差,林下尚未見到幼苗、幼樹,生存的植株已寥寥無幾,若不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促進天然更新和繁殖栽培,乾果木在中國將有滅跡的危險。

保護措施:原被破壞林地難於天新更新,建議當地有關部門引種栽培。中國雲南元江縣清水河上游有乾果生長的林分是重要水源林,建議劃禁伐區,以利乾果木的保護。

參考來源

  1. 乾果木,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