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拉基列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 (著名作曲家)
出生 1837年1月2日
下諾夫哥羅德
國籍 俄國
職業 作曲家
知名於 "五人團"的組建
知名作品

鋼琴幻想曲《伊思拉美》
歌劇《李爾王》的配樂音樂
鋼琴協奏曲曲譜《雲雀》《即興曲》



巴拉基列夫 ,全名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Мил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Балакирев,1837年1月2日--1910年5月29日)俄國作曲家,與愛國主義作曲家米爾利爾·格林卡(Mikhail Glinka)相遇並深受其影響。他的作品包括兩部交響曲、鋼琴幻想曲《伊思拉美》(1869)、歌劇《李爾王》的配樂音樂(1858~1861)以及一首鋼琴協奏曲。他的音樂絢麗多彩且富想像力,採用了很多民間音樂的主題,或許可稱之為最具影響力的俄國民族主義的推崇者。

人物簡況

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於1837年1月2日出生在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俄國作曲家,音樂活動家。1910年5月29日,這位偉大的俄羅斯民族音樂家在聖彼得堡去世了。

巴拉基列夫誕生在下諾夫戈洛德一個沒落貴族家庭。自幼顯露出不凡的音樂記憶力。母親是他最初的音樂教師。後來他在當地受普通教育,兼從當地劇院指揮學習鋼琴,並嘗試作曲。此間,巴拉基列夫結識一位業餘愛好音樂的貴族烏雷貝舍夫。他曾寫過有關莫扎特、貝多芬的論着,具有廣博的音樂知識和豐富的藏書。巴拉基列夫與他交往,打開眼界,結識了俄國音樂界知名人士,並獲得音樂方面的知識。他親切稱烏雷貝舍夫為「第二個父親」。

強力五人集團

1855年,巴拉基列夫到彼得堡,參加演奏活動,並發表自己的作品。並與愛國主義作曲家米爾利爾·格林卡(Mikhail Glinka)相遇並深受其影響。他本人後來則成為凱撒·居伊(Cesar Cui, 1835~1918)和莫捷斯特·彼得諾維奇·穆索爾斯基(1839-1881)(Modest Mussorgsky)的良師益友。1861~1862年他們的組合中又增加了兩位成員,亞歷山大·波菲利維奇·鮑羅丁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形成了"強力五人集團"(The Five)。

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是這個民族樂派的首腦人物。1862年,巴拉基列夫創辦免費音樂學校,為普及音樂教育,做出了貢獻。1866年,巴拉基列夫應邀到捷克指揮歌劇。他的音樂絢麗多彩且富想像力,採用了很多民間音樂的主題,或許可稱之為最具影響力的俄國民族主義的推崇者。1867至1870年間,任帝國交響樂團指揮。1871年罹患神經系統疾病後,他以一種痴迷的心態熱衷於東正教,其後只是偶或參與音樂活動。

主要作品

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的作品包括兩部交響曲、鋼琴幻想曲《伊斯拉美》(1869)、歌劇《李爾王》的配樂音樂(1858~1861)以及一首鋼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曲譜《雲雀》《即興曲》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