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嵩山九龍潭遊記(趙呆子)

嵩山九龍潭遊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嵩山九龍潭遊記中國當代作家趙呆子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嵩山九龍潭遊記

我有個習慣,不管到哪裡遊玩,提前都會查查資料,做做功課,這樣到現場了,有的放矢,頗覺有趣

同鄉小說作家李靖天兄則有更為便巧的方法,提前找個好嚮導同游,看啥問啥,現場說法,更為生動。

2019年2月24日,農曆己亥正月二十,周末,靖天兄邀我和常松木兄同游嵩山九龍潭,我一聽有松木兄,欣然前往。由於松木兄有「嵩山地仙兒」之稱,「地仙兒」者,就是靖天兄說的在嵩山這塊土地上,你「看啥問啥」時,他能「現場說法」,問啥答啥。由他作嚮導,自然妙極。

嵩山九龍潭,位於嵩山太室山東麓的山陰,行政區位屬登封市唐莊鎮翟營村。入口處有登封通往鞏義的一條柏油路,到此遊玩,交通甚為方便。

此日,天空雖艷陽高照,但由於九龍潭處于山陰,山谷中還是有些寒氣逼人。好在靖天兄「看啥問啥」的特點發揮得不錯,松木兄又頗為健談,同行者一路興致盎然。

剛入谷口,靖天兄就開問了,這裡為什麼叫九龍潭呢?

松木兄道,這與八龍潭有關。嵩山八龍潭,因位于山之陽,且緊臨登封八大景之一的盧岩瀑布,歷代名人多有涉足,僅唐一代,就有如武則天、太平公主、韓愈、白居易等到此遊玩,且留下了優美詩文。

八龍潭與九龍潭的名字是緣於嵩山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個傳說。

八龍潭外有個康村,康村裡有個美玉勤勞的玉蓮姑娘。一日,玉蓮姑娘到河邊洗衣,遇到穿着破衣爛衫的老道雲遊路過,他看玉蓮姑娘在洗衣,就把自己身上穿的破爛衣服脫下來,央求玉蓮姑娘幫他一洗,洗過之後,又讓幫忙縫補,可在縫補穿針之時,卻怎麼也穿不上線,如此咬斷了九根線頭,那九根線頭咬斷後,玉蓮姑娘不小心咽到了肚中,不想它們在肚中竟孕化成龍,本來一個黃花閨女懷孕生孩子就夠丟人的,待生下來時,玉蓮姑娘發現前邊八位兄弟,都英俊非常,只第九龍又黑又丑。於是玉蓮姑娘一時怨起,就隨手掂住第九龍的尾巴向後山仍去。如此,前山就有了八龍所居的八龍潭,後山就有第九龍所居的九龍潭。到現在,當地還流傳着「生下九龍長得丑,掂住尾巴仍山後」之說。

那九龍在這後山生活得怎麼樣呢?

松木兄邊走又邊給我們指出了許多九龍在此生活的遺蹟。先是潭下溪流邊一塊巨石上有兩個自然形成的橢圓形石紋,當地人說是九龍王在這裡玩耍時留下的腳印,故名「龍抓石」。接着是潭邊上,一段整體石板路上有石紋如龍鱗,當地人說是九龍王在此躺臥留下的龍鱗印。當然,最可觀的就是窄狹陡峭的山谷中自上而下的幾個龍潭了。

山高水長,山溪從高處流下來,遇岩即跌而成潭,潭水滿了,繼續前行,再遇岩又義無反顧地跳下,如此一路下來,便瀑連瀑,潭接潭。岩高的,瀑長潭深,岩低的,瀑短潭淺。

九龍潭所在的山谷,從山頂到山根,應該說大大小小的潭,數十個不止,而最集中可觀的是在半山龍王廟邊的一溜四五個。當下這裡的水還在結冰,落差較大的二三個潭上,冰瀑如雪似玉地掛在山岩間,如珍珠瑪瑙做的帘子,很容易引人想象,認為那簾後定還有一個更大的冰清玉潔的童話世界,身臨其境,真的想過去掀開了那白玉帘子看個究竟。

正看得出神,松木兄說,要是夏天來這裡,風景更是迷人。

那時候,群峰青翠,山花爛漫,谷風冰爽,特別是龍興大雨之後,大水從山上呼嘯而下,一個個飛瀑如練,亦如神女舞袖,流光溢彩;一個個龍潭呢,更是多彩多姿,爭奇鬥豔。潭深的水呈暗綠色,給人以神秘莫測之感,仿佛那深不可探的潭底,真有什麼龍宮龍府;潭淺的水呈清白色,潭底水草卵石清晰可數。屆時你站在這一溜潭邊的山路上,不管是哪一處,也不管再熱的天,都會頓感消煩滌俗,無上清涼。

靖天兄突然又發問道,夏天來這裡的人多嗎?

松木兄說,看來,兄弟真是只管成天躲在屋子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寫『大小說』」啊。一會兒咱就走到龍王廟了,這廟千百年來,一直興着一個廟會,且與別的廟會都不一樣,趕會的時間不在白天,而是每年農曆五月十四夜裡,俗稱「摸摸會」。每年此時,正是炎熱天氣,周邊登封、鞏義、滎陽、新密、長葛、汝州、伊川、偃師等地的無數香客都會來此趕會,過去人人提着燈籠,現在則個個打着手電,屆時滿山遍野,燈火閃爍,人聲喧鬧,熱鬧非常。2009年,「摸摸會」被列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更是游者如潮。

關於「摸摸會」,我雖沒來湊過熱鬧,卻也知道它的盛名。

嵩山九龍潭的「摸摸會」,有關民俗專家查找有關歷史記載,並結合傳承人的回憶和講述,以及現有的摸摸會傳說,初步認定,應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

所謂「摸摸會」,大概有兩層意思。一是由於夜裡趕會,大家需要「摸黑兒」參與;二是與這個廟會上獨特的習俗有關。

在民間傳說中,九龍聖母一下子生了九個兒子,故也有「送子娘娘」之稱。所以,許多婦女為求生育,特別是長期婚後不孕的婦女,便趁夜黑人靜來到九龍潭聖母廟向聖母許願,祈求生育。據說,到此求子,都特別靈驗。

為什麼會靈驗呢?

除了大家對九龍聖母的信仰力量之外,在這個廟會上,還有一樣特別的民俗活動。即長時間不孕不育的青年婦女到廟裡祈求之後,就會摸黑在廟會附近的山林中,尋找願意為自己受孕的男子,尋找的方式則是相互拍手,其中拍一下手的是女人,拍兩下手的是男人。相見後,如果一方看不上另一方,便自動離開。然後繼續互相拍下去,直到找到滿意為止。這個摸黑找受孕對象的習俗算是「摸摸會」的第二層意思。

當然,這個習俗也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麼容易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利用,乘着「摸黑」儘管地占便宜撒野,而是有着嚴格的禁忌和規矩。一是在「摸摸會」上相互交合的男女,必須您情我願,不能強迫;二是雙方不准互相打聽各自的身份,交合後,隨即離開,嚴禁一方悄悄跟蹤另一方。如有違反,或過後再有私情,九龍聖母決不會饒過,輕則暴亡,重則變成石頭。

當然,在現在的文明開化和法制制約下,「摸摸會」上早沒了這種古老的習俗,但向九龍聖母祈子的還大有人在。另外,由於這風俗的神秘,如今又吸引了大量的青年男女前來趕會,他們一則想尋個新鮮,探個神秘;二則也不妨與意中人在廟會上,在九龍聖母面前,來一個海誓山盟。

沿着一溜龍潭東岸的山路往上走,很快就到了九龍聖母廟和九龍王廟了。

這片建築依山就勢,總體上背靠着一個叫都督峰的山頭,具體又分三塊逐級而建。

最下一層是用石頭壘的約有四五間的平房,呈倒「L」型,把岩邊上的平地圍成了一個巴掌大的小院子,起着寺廟裡客堂的作用,一來供看廟人日常起居用,二來為遊人香客暫休之地。其中,靠東一間為過屋,也是大門,走進去就到了小院子裡。由於我們走到時正是午飯時刻,幾個看廟的婦女吃着剛剛炸好的芝麻散子,看我們上來了,忙熱情的讓座讓吃,個個像老家鄰居,讓人倍感親切。

過了小院子,拾階而上,便到了九龍聖母廟,三間磚木結構的房子,上蓋黃色琉璃瓦,廟門朝西,背山面溝,房門上懸一匾,上寫「九龍聖母」,門兩邊各一石柱,刻寫着一副對聯。上聯為「自漢自唐幾千載相傳聖境」,下聯為「為佛為神億萬年永固皇圖」。我原想這是與房子一起建起的石柱,松木兄指了指廟前空地上斷了一截的石柱說,那才是原來的,我忙上前細看,只見上邊刻着「峰巒挺秀勝他鷲嶺禪林」。從平仄看,應為下聯,上聯已不知遺落何處了。

接着再拾級而上,是九龍王廟,其建築和九龍聖母廟多了一個前檐。另外,大概是當初平整出一塊地基極不容易,廟也只好依勢而建了,此廟的建築朝向面山背溝,恰好與中國人「後有靠,前有照」的風水觀念背道而為。松木兄說,之所以嵩山九龍潭所在的山谷叫「倒拜溝」,也正是由此而來,由於進此廟拜九龍王時,面朝的方向正是九龍潭所在的山谷。

我想,這種拜法也挺好,由於拜溝了,也就拜了龍潭了,拜了龍潭了,也就拜了龍王了,由於真正的龍王自然是常住在龍潭裡的。

進得廟裡,抬頭一看,我一下子就佩服上塑神的師傅了,他一定是聽過玉蓮聖母生九龍的傳說,由於這位龍王爺塑得面如黑漆。但龍王畢竟是龍王,看廟的大娘說,九龍王靈着呢。

環視廟外,前檐東牆處有兩通古牌,由於時間關係,沒有仔細識讀。松木兄說,他曾來此一個字一個字識讀過,是清代重修時立的,上面記有九龍王的生日為農曆四月初二。

這不由讓我疑問,「摸摸會」的日子為什麼是五月十四,而不是九龍王的生日呢?不得而知。

一般的遊客,來嵩山九龍潭玩,到此就要返回了。

由於再往上走,就是走不盡的嵩山諸峰,不是當地人,層巒疊嶂的,進去了極易迷路,且危險叢生。故不知是守廟人,還是當地政府,在龍王廟前僅有一米左右的入山咽喉處,攔了一道鐵門,鐵鎖一上,萬夫莫過。

可我們有「嵩山地仙兒」作嚮導,自然是不用到此止步的。松木兄煩請廟主開鎖,我們一行很輕鬆地就進入了嵩山更深的懷抱。

我們繞過都督峰,先進入一個「Y」字型的峽谷之中,然後又如井底之蛙一樣,順着一道東西走向的山谷攀爬而上。由於前幾日嵩山剛下過一場小雪,山中到處還是積雪,要不是有松木兄帶路,不知路在何方不說,僅雪滑路險,就會讓我望而卻步。

不過,真如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所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我們幾個在積雪中一邊仔細尋路,一邊小心攀爬。險絕處,各自屏住呼吸,心無旁騖,戰戰兢兢中,不敢有半點馬虎;平緩處,則又稍作休閒,放眼看一看瘦石自老,雜樹自枯,指一指這塊山石像佛頭,那個山峰如竹筍。此時此地,身處嵩山深處,探不盡大自然的岩險洞奇,賞不完造化之鬼斧神功,天地與我等化一,冰雪與熱情交融,心情堪比神仙。

好一陣工夫,方到了山頂,松木兄說,我們腳下的山為東龍門山的西山,當地人叫「門頭砦」。

別說,這裡還真有砦的樣子。

四面僅南面緩坡而到最高峰,其他三面皆為懸崖峭壁。中間是一大片較為平緩的坡地,除蓋有龍王廟外,還有幾間瓦房農舍。臨北面的懸崖處有一棵兩人難以合圍的老薑樹,樹老成神,有人在樹前擺了個供桌,以便香客祭拜。薑樹東邊更有一驚險奇觀,一道僅有兩米寬幾十米長的窄窄山崖直挺挺地伸入空中,守廟的老婦說叫「老龍頭」,還真有些像。松木兄膽大,雖上面還滿是厚厚的積雪,他竟闊步走了上去,到最頂端處,然後回身立定,讓靖天兄拍照之餘,又呼我過去,我哪敢呢?在薑樹下僅看着他走過去,自己的雙腿,已不知什麼時候早打起顫來。

待松木兄攀玩過奇險之地,我們一行向守廟人討了幾碗熱水喝,又坐在一塊平平的岩石上,遠眺了一會兒遠方,讓松木兄指認了幾座山峰,便從門頭砦的東面下得山來。

按照松木兄的安排,我們沒有走回頭路,從門頭砦東面下到山腳的地方,行政區劃是唐莊鎮的王河村,位於進山時翟營村南約兩公里處。

待到王河村委時,松木兄說,今天行程基本結束,但最後再讓大家抬頭北望一下東西對峙的這兩座山峰,這就是歷史上記載的東龍門。之所以稱為東龍門,是由於它在洛陽龍門之東。

然後他說,我們剛上的門頭砦,正是東龍門的西山,與它對峙而立的,《說嵩》上名曰召風垛,當地人因其形似蛤蟆,又叫它蛤蟆頭。另外,據史載,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曾隱居於此。

聽着松木兄的講解,想想今天行程中的奇山秀水,一直被風疾困擾,又自覺懷才不遇的盧照鄰,當年能找到這一片風水寶地,也算是獨具慧眼。

靖天兄看着兩山對峙而成的雄偉龍門,突然驚喜道,這回不用松木兄講解,我已明白這西山為什麼叫門頭砦了,因為山砦長在東龍門的「門頭」上,自然就叫門頭砦嘍。

聽靖天兄這麼一說,我晃然大悟地驚呼道,這麼一說,今天我們上了門頭砦,不就等於躍過了龍門嘛?

大家一聽,本來稍顯疲憊的神情突然又歡悅起來,紛紛點頭稱是,在這開春的大正月里,躍了龍門,算是個好兆頭,願我們在新的一年裡都心想事成。

登山歸來,喜歡唐詩的我,又為盧照鄰久久不能釋懷。挑燈又查了半夜他的生平傳奇和許多詩文著作,更知他老人家年輕時即有「司馬相如」之譽,其代表作《長安古意》,除了「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千古名句外,其全詩水平已完全不輸於盛唐時的歌行作品。更有研究者認為,有了它,才有了後來張若虛的「全唐壓卷之作」《春江花月夜》。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卻一生除仕途坎坷之外,更有「風疾」纏身,最後不忍病痛折磨,竟投潁水而盡。

據《新唐書》載:「(盧照鄰)客東龍門山,布衣藜羹,裴瑾之、韋方質、范履冰等時時供衣藥。」說明他在這方山水隱居的日子裡,生活雖然困苦,但時常得到朋友的救濟幫助,心情還算過得去。如此,因為熱愛詩人,使我更添了對東龍門及九龍潭這片山水的深愛之情。

第日,靖天兄又打來電話說,他已與松木兄約好,到今年農曆五月十四日夜裡,再一塊兒去趕摸摸會。

我立即欣然應諾道,一定一定。[1]

作者簡介

趙呆子,原名張國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