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1.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知名魏晉研究專家王曉毅的匠心之作。

2.魏晉風骨代表、竹林七賢領袖、持異見者嵇康經典傳記,融合生平與著作,解讀大時代背景下的個人沉浮。

3.系統性還原嵇康的多重形象和起伏一生,從漫遊、求索,為官、打鐵,到遁跡山林、從容赴死,時刻展現出一顆「無從逃避的心靈」。

4.魯迅深受嵇康影響,1913至1935年先後十多次校勘《嵇康集》。作者深受魯迅影響,時時以魯迅的精神看嵇康。

在特殊時代,人應該如何生活,又該如何死去?

作者以感同身受的視角,帶我們走進魏晉這個禁錮與縱慾並存、醉意與清醒共處的特殊時代。藉助歷史的朱痕墨跡,融知識、感悟、體驗於一體,系統性地還原了嵇康的生命歷程與思想道路。生命之矛盾、艱難與高貴,在簡單的敘述中顯露出來。同時,既寫出了獨立不群的嵇康,也寫出了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中的嵇康。對嵇康的朋友、敵人向秀、阮籍、呂安、鍾會等人,雖着墨不多,卻如透視般精神躍然。

作者簡介

王曉毅,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對魏晉玄學用力較多,形成了思想史與社會政治史相結合的學術特色。出版著作多部,發表論文百餘篇,兩次獲省部級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周易〉與魏晉玄學》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書評

論清流名士,必要數「竹林七賢」。七賢中又數嵇康最為人注意和讚頌。據說他是一名「美男子」,根據王曉毅的考證,嵇康應該是一位身高1.85米且容貌清秀,符合當時審美的「美男子」。

不過,從南朝的《竹林七賢畫像磚》看嵇康,他的容貌不太符合今天「美男子」的審美。這是題外話。


此前提到董上德的《世說新語別裁詳解》,這本書講述嵇康的時候,結合《世說新語》對其評價是「一位悲劇人物」。他不屈服於司馬政權,寧死不屈,在刑場上惦記的不是自己即將喪命而是樂曲《廣陵散》將要失傳。如此傳奇的一位人物,他的故事究竟如何?《世說新語別裁詳解》提醒讀者那個時代人物的複雜性,但也只略談一二。

嵇康死後,不少文人志士都視他為偶像或榜樣,為其所寫的紀念與讚頌文亦數不勝數。除了古籍,近世中寫嵇康最為著名的要數魯迅,他被稱之為「嵇康身後的著名知音之一」。(董上德《世說新語別裁詳解》)

王曉毅在上世紀90年代也寫過嵇康,其著作為《嵇康評傳》。時隔28年,這部小書在稍作修訂後以《嵇康傳》再版,王氏特意保留了年輕時對嵇康毫不掩飾的感情,激昂、惋惜,而其通俗流暢的表述也讓大眾讀者有機會進一步了解這位遠在古代的清高「美男子」。

《嵇康傳》雖按常規把嵇康的人生劃分為六個階段,實際上重點以嵇康之思想精神去論述與呈現他這一歷史人物形象,這是他最寶貴的地方,也是解釋他何以為他的關鍵——什麼環境造就了他,他又如何影響後世。

老子盛行的當時,嵇康卻選擇關注莊子,這或許就已說明他「叛逆」的一面,他不順應主流又不願圓滑妥協,正如孫登說他「保身之道不足」,悲劇色彩早已註定。不過《嵇康傳》卻指出嵇康性格矛盾的一面。比如他明明不願身入官場,可他不但迎娶了曹氏皇族的長樂公主,還步入仕途。但也因於此,嵇康捲入政治漩渦中難以全身而退。

不矛盾的是他站曹氏政權的立場而不屈服司馬政權。與其他人一同隱居竹林,更多還是觀望政治形勢的原因。後人普遍記憶中,「竹林七賢」是一個團結的不屈服於現實名利的團體,事實卻是司馬政權穩定以後,七賢因此而分化。比如阮籍、山濤、王戎,都為司馬政權服務,但嵇康對司馬政權的個人態度,從觀望、困惑變為對抗。

作為司馬政權的反對派,嵇康不斷發表不敬言論,司馬政權早已視其為「眼中釘」。呂安案成了司馬政權剷除嵇康最好的機會,加之當時社會各界不斷為嵇康求情、請願,讓司馬政權意識到嵇康的影響力對其的威脅,不絕之則後患無窮,於是就有了後來嵇康在刑場彈奏《廣陵散》的一幕。

「身不由己」是「竹林七賢」面對政治時的共同處境,這也是引起時人與後世共鳴的重要因素。有人選擇妥協,有人選擇裝傻,嵇康選擇反抗。為了堅持反抗而英勇就義,不是誰都能做到,這也是為何嵇康成了後世文人追崇的對象——他是勇氣的代名詞,是浪漫的理想的符號。所以,越是社會動盪、價值失落的時局,人們越崇敬嵇康。

此前已述,《嵇康傳》重點提及了嵇康的思想精神,這主要體現在他與當時的辯論環境上。魏晉雖遠離我們的今天,但他們思想內涵之深刻及其辯論術也足以讓我們敬佩。嵇康如何與他人展開精彩辯論,王曉毅在書中有足夠詳細的解析,在此想略提或許大眾更關心的「養生之辯」。

生死問題從古至今都是國人密切關注的問題,嵇康等人亦不例外。如何養生,嵇康與向秀曾進行過論戰。嵇康的主張與今天普遍的提倡頗有相似之處,比如養生首先要養神(情緒穩定),其次是注意飲食營養方面的均衡,第三是不過度不縱慾,總之,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向秀站在嵇康對立面提出反對意見,嵇康又給出自己的觀點。總結而言,無非是人要懂得自足自樂,而養生之難在於解決不正當的欲望問題,不正當的欲望主要體現在名利、情感、聲色慾望與美味、精神各方面,所謂清心寡欲,淡泊名利針對的便是這幾方面。不摒除不正當欲望,再高明的再多的養生術都無濟於事。

如果嵇康圓滑一點,躲過了處刑,他會不會遵循着他的養生術而長命百歲?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