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岐山縣五丈原諸葛亮廟博物館

諸葛亮廟(外景)原圖鏈接來自 52maps 的圖片

岐山縣五丈原諸葛亮廟博物館五丈原風景名勝區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1]由此聞名於世。歷代文人墨客,官宦庶民,題詞立碑,建祠修廟,憑弔千古,這裡流下許多珍貴的古文化、古遺蹟,特別是氣宇軒昂的諸葛亮廟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薈萃。

目錄

基本介紹

獻殿兩側的牆壁上,鑲嵌着岳飛手書的前、後《出師表》碑刻,由40塊二尺見方的青石連綴而成,表文語出肺腑,文筆出眾;筆法奔放蒼勁,流利酣暢;鐫技高超,形同真跡,人稱「三決」碑。後院是柏林竹園,草坪花壇,四季如春,清爽潔淨,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觀的落星亭聳立於後院的中央,碑廊環攬後院,文臣武將廊分居兩側,曲徑通幽,環境優雅。景區內還有三國古遺蹟二十餘處,如蜀國中軍帳遺蹟壑落城,蜀軍大本營九龍山,蜀軍下原取水的古道十三盤,取水之泉諸葛泉、司馬懿拜將台,婦孺皆知的葫蘆峪等。景區自1983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參觀者絡繹不絕,聲名遠揚海內外,1991年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已成為陝西關中西部的旅遊勝地,年接待中外遊客15萬人次。

歷史沿革

由於元朝至今也有七百餘年,許多資料後人無法見到,郭思恭當時以何為據也不得而知,從現有的史料細分析起來,「廟自漢至今」的提法,也有一些根據。

其一,諸葛亮逝世後,各地請求為其立廟,百姓私祭不斷。五丈原是諸葛亮病逝之地,當時雖屬(魏)晉之地,但其統治者對他還是崇敬褒揚。陳壽是《三國志》的作者,他曾收集的二十四篇諸葛亮着作編成《諸葛氏集》,呈給晉帝,在呈表中他說諸葛亮的「聲教和遺言,合於事度;他的公正忠誠之心,見於文辭;從中可了解他的思想,對當世有所補益」。晉武帝司馬炎曾下詔說:「諸葛亮在蜀,盡心盡力,其子諸葛瞻在危難之時能守節而死義,這都是天下的優秀品質」。後來,晉朝還追封諸葛亮為「武興王」。所以,魏、晉之時,在五丈原為諸葛亮建廟是有可能的。

其二,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在蜀漢滅亡後歸附晉朝,被量才委任為吏,作過眉縣(今陝西眉縣)今。當時五丈原恰在眉縣範圍內。諸葛京治理眉縣,政績優良,受到稱譽,後來升任江洲(今四川重慶市)刺史。諸葛京在眉做客,也極有可能在其祖父病逝之地修廟祭祀。

其三,從後人的一些詩文描述中,也能找到一些旁證。元朝朱鐸在《五丈原懷古》詩中寫道:「遺廟經千古,愁雲往日還。」詩句雖不能作為信史,但亦從側面說明「自漢至今,千有餘年」的說法。

清代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岐山知縣杜諤《重修五丈原武侯祠記》云:「漢丞相出師伐魏……其時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相持。魏兵堅壁不出,至遺巾幗以辱之,丞相軍威遠震,畏蜀如虎,所由來矣。異乎大星驟落,漢業隨終。天遠雖任自然,而人心終多隱憾。五丈原之有武侯廟也,自當始創於此時。厥後遙遙千餘載,歷代興廢,難以稽考之」。

碑文中同樣表述了諸葛亮廟創始於漢晉之交的意思。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元朝之前的唐宋年間,五丈原諸葛亮廟已建修起來。晚唐詩人溫庭筠的《過五丈原》[2]詩中有「象牙寶座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詩句。一般理解是指五丈原諸葛亮廟中的武侯「神像」,高坐神龕,神表威業;失去諸葛亮的蜀漢王朝,竟重用譙周這樣的投降派以致滅國。可以說明當時五丈原上已有祠廟建築。

跨宋、金兩代的詩人郝居中有《題五丈原武侯廟》詩作,詩中用「壞壁丹青仍白羽,斷碑文字只蒼苔」描繪出諸葛亮廟年久失修,壁坍牆壞,碑裂石破的惆敗景象,可以證明五丈原諸葛亮廟早已有之。

元朝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朝代,當時對諸葛亮倍加褒揚,封其號「威烈忠武顯靈仁濟王」,五丈原諸葛亮廟也得到重視,各級官員常到廟中瞻拜致祭,郭思恭留下的碑文就是明證。

綜上所述,五丈原諸葛亮廟約初創於蜀漢末年或晉初,至今已1700多年。

視頻

岐山縣五丈原諸葛亮廟博物館 相關視頻

陝西寶雞岐山五丈原諸葛亮廟
4分鐘帶你看遍陝西五丈原諸葛亮廟風景-視頻外景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