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膜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尿道膜部 尿道膜部是男性尿道的一部分,位於後尿道,該段尿道穿行於尿生殖膈上接尿道前列腺部下連尿道球部。為尿道外傷易損部位。長1.5cm,周圍有尿道膜部括約肌環繞。為男性尿道中尿道前列腺與尿道球部之間。
概述
1、尿道膜部:
尿道膜部僅約1cm,位於兩層三角韌帶之間,為橫紋肌即外括約肌所包圍,是最固定、又較薄弱的一段。尿道膜部有一彎曲,稱為恥骨下彎曲,其角度為93度。所以應用尿道器械應注意其生理特點,手法不當時易致內傷,在會陰部受暴力擠壓時亦最易損傷。
2、尿道海綿體部:
尿道海綿體部是男性尿道穿經尿道海綿體的部分。長12~17cm,又稱前尿道。
尿道海綿體部是男性從尿道口至尿道球部為止的一段尿道。長約15cm,因其外部被豐富的彈力纖維和平滑肌纖維所組成的尿道海綿體包裹而得名。其附着於兩個陰莖海綿體的淺溝中。其位於尿道口部形成膨大的舟狀窩,後端擴大形成尿道球。這段尿道能夠活動,因此一般不易受損。
3、尿道膜部括約肌:
尿道膜部括約肌系尿生殖三角肌之一。在會陰深橫肌前方,圍繞尿道膜部,是隨意的尿道外括約肌;在女性此肌可包繞尿道和陰道,故又稱尿道陰道括約肌,可緊縮尿道和陰道。
4、尿道:
男性尿道除排尿外,尚兼有排精的功能,女性尿道僅具排尿作用。男性尿道長17~20厘米,起自膀胱的尿道內口,終於陰莖頭的尿道外口。在尿道內口周圍包有尿道括約肌。整個尿道可分為尿道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和尿道海綿體部。一般把尿道海綿體部稱前尿道,另兩部分稱後尿道。女性尿道僅長5厘米,起自尿道內口,在恥骨聯合與陰道間斜向前下,開口於陰道前庭。女性尿道內腔較寬闊,富於擴張性。
解剖結構
1、尿道膜部:解剖名。尿道膜部為尿道穿過尿生殖膈的一段。較短,約1.2cm。為尿道之最狹窄部。位於前列腺與尿道球間,自後上方向前而進,形成向前上方之凹陷。約於恥骨聯合後下方2.5cm處貫穿尿生殖膈時,被尿道膜部括約肌和會陰深橫肌環繞。前述二肌收縮可括約尿道,阻止尿液排出。其前方有陰部叢和陰莖背靜脈,兩側為尿道球腺。
2、尿道海綿體部:解剖名。亦稱前尿道。為尿道之最長部分。始於尿道膜部末端,終於尿道外口。長約15cm。全部貫穿於尿道海綿體內。其中部較窄,直徑約6mm,末端位於陰莖頭內管腔擴大,向外至尿道外口又瀕縮小。
3、尿道膜部括約肌:解剖名。尿生殖肌之一。亦稱尿道外括約肌。為尿生殖三角肌的前部,由環形肌纖維束而成。分淺、深二層。淺層起自恥骨下支,骨盆橫韌帶及其鄰近筋膜,經尿道兩側至尿道後方,彼此交織後抵止於會陰中心腱,深層起自坐骨下支附近的陰部管(陰部血管筋膜鞘),向內包繞尿道膜部及前列腺下部周圍。屬隨意肌,常處於收縮狀態。具括約尿道膜部及壓迫尿道球腺的作用。
與尿道膜部相關的疾病
尿道炎:尿道炎臨床上可分為急性或慢性常由性生活傳播而引起。急性炎症時表現為尿痛、尿頻、尿急、尿道口有分泌物。慢性病例,晚期可形成尿道狹窄。
引起尿道炎的病原體常見者為大腸桿菌或葡萄球菌等,亦可為淋球菌、砂眼衣原體、尿素分解尿素原體、白色念珠菌、皰疹病毒和滴蟲等。
引起尿道炎的誘因有尿道口或尿道內的梗阻,如包莖、尿道狹窄、結石、腫瘤等;鄰近器官的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陰道炎及宮頸炎等;機械性刺激如器械探查、長期留置導尿管、創傷等;化學性刺激如藥物的應用等。
非淋菌性尿道炎多由砂眼衣原體或尿素分解尿素原體引起,是近年受到注意的一種經性交傳播的尿道炎。
急性炎症時,尿道口紅腫,有粘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尿道粘膜呈瀰漫性充血和水腫,有時可形成潰瘍。慢性尿道炎病變可波及膀胱頸部或膀胱三角區。炎症消退後可出現疤痕,導致尿道狹窄。
急性尿道炎病人可有尿痛、尿頻和尿急等症狀,尿道口有分泌物。轉入慢性期後症狀減輕,或消失,僅在尿道口有少量分泌物,將尿道口粘閉。
女病人的診斷應注意有無陰道分泌物、陰道瘙癢、尿道及性交疼痛等病史。檢查可見子宮頸、陰道壁、陰道口有分泌物。應將子宮頸及陰道分泌物作革蘭染色,並作尿培養;重點排除淋球菌,注意有無砂眼衣原體或尿素分解尿素原體等感染。如已婚應同時檢查配偶。
男病人重點檢查尿道分泌物,進行革蘭染色排除淋球菌。檢查前列腺、精囊、附睾等。
淋球菌尿道炎治療見「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可用四環素或紅黴素500mg口服,每日4次,共7日。病人的配偶進行同樣治療。同時治療引起尿道炎的原發病如陰道炎、子宮頸炎、前列腺炎等。
注意事項:急性尿道炎,其尿道黏膜充血、水腫,或有糜爛、潰瘍形成,重者向近端或黏膜下發展,男性可引起急性附睾炎、急性精囊炎或尿道周圍炎,尿道周圍膿腫。慢性尿道炎,往往因尿道黏膜下組織受累,由結締組織修復,而產生尿道狹窄。因此應綜合治療,對反覆發作者,應進一步尋找原因,以防止病情遷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