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系列十四首(洪咨夔)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系列十四首(洪咨夔)

作品名稱: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系列十四首(洪咨夔)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洪咨夔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系列十四首(洪咨夔)是宋朝詩人洪咨夔作品之一。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1]

目錄

正文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溪流轉處兩三家

溪流轉處兩三家,落落疏林淺淺沙。 可是小春風物早,檐頭一束杜鵑花。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無雨又無日

無雨又無日,此行天相之。 荒園遺木老,古隧得峰奇。 霜晚蔬猶劍,風溫茗已旗。 行廚何用許,勝處可忘飢。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何山如幽人

何山如幽人,道場如大家。 穰穰衲子腳,刺刺騷翁牙。 挾雋控寒飈,搜光躡晨霞。 危顛矯窣堵,平疇略污邪。 岩泉跑虎涌,徑松髯龍拿。 鍾梵破深寂,金碧開紛葩。 修廓步屐峻,傑閣望眼賒。 山勢佩玦矗,湖光鏡奩谺。 清苕杏靄入,古弁空濛遮。 列翠不可唾,群籟無敢嘩。 坐我旃檀林,酌之槍旗茶。 宇定岫出雲,語妙天雨華。 吾生久墮甑,昔游慣乘槎。 夷猶廬阜陽,宿留岷江涯。 高曾凌嶠棧,卑或搜崖窪。 昨夢難歷省,此行足雄夸。 老親八十健,閒儔二三嘉。 拍浮一葉眇,收攬萬景奢。 富貴上蔡犬,貧賤東陵瓜。 未須笑落鐸,誰能苦{左角右者}沙。 候門占噪鵲,旋橈趁歸鴉。 奇事恐沒沒,舉詩屬僧伽。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日高裹飯看何山

日高裹飯看何山,山缺東南水繞關。 松檜不搖風自度,讀書聲在白雲間。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狂暖釀成雨

狂暖釀成雨,逆風搖斷橈。 寂談王舍衛,悶想郁台蕭。 遊興孤芒屩,歸期數翠翹。 推篷占霽色,木末散聲招。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止水攪不動

止水攪不動,好山邀輒來。 松間寒月晚,似角兩翁催。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徑白雲明白似雪

徑白雲明白似雪,滿山紅葉艷於花。 過溪買酒等閒事,只恐客來非當家。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鈎輈格磔鳥呼晚

鈎輈格磔鳥呼晚,勃窣媻姍人試寒。 野水不流山四合,寶華雲裹着欄干。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小窗無欠亦無餘

小窗無欠亦無餘,一榻翛然雪透膚。 收拾故書藏恰好,怕人寫入鳳山圖。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古木陰陰兀老蒼

古木陰陰兀老蒼,月於疏處弄昏黃。 巡檐不見梅花面,認得東風句子香。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聽雨客無寐

聽雨客無寐,放晴山有靈。 禪關深紫翠,勛廟肅丹青。 鰲負摩雲碣,龍扶拱日屏。 真如無盡意,石澗水泠泠。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生前圖形燿凌煙

生前圖形燿凌煙,死後起冢高祁連。 垛樓陰合蒼官立,輦路苔生石翁泣。 吳人最重十月朝,紙錢掛冢風飄飄。 積金至斗命可買,玉帶貂冠鎮長在。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系舡官柳根

系舡官柳根,闤闠得深密。 日落遠水明,雲收好山出。 天開有聲畫,人立無價璧。 酒行不須多,鷺下孤蒲夕。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後洪入·苕霅趍太湖

苕霅趍太湖,地少天宇寬。 高低寶樓閣,盛之水晶盤。 中有讀書廬,八窗頫晴瀾。 衡弁儼相望,不受湖光吞。 彼美金玉人,伊吾斗闌干。 騎鯨渺何許,衰柳風露寒。[2]

作者生平

洪咨夔 嘉定中,崔與之主管淮東安撫司事,籌劃邊防。時金人南侵六合(今南京市北),揚州形勢危急,咨夔獻策:「遠斥堠、精間探、簡士馬,張外郡聲援而大開城門,晏然如平時。」金人得知揚州防備嚴密,不攻而遁。後為成都路通判,拒不附崔與之。知龍州(今屬陝西)時,請制置、漕運司免民戍邊及運糧苦役。入朝後,歷秘書郎、金部員外郎、考功員外郎。觸犯權臣史彌遠,被劾落職,居家7年,潛心讀書。宋理宗親政後復職,拜監察御使,上書理宗,請權歸人主,政出中書。端平時進殿中侍御史,遷吏部侍郎兼給事中,累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加端明殿學士。卒諡忠文。

洪咨夔素以才藝自負,為官耿直,屢次上書直陳弊政。宋理宗御筆稱他「鯁亮忠愨,有助新政。」但也因此得罪權貴,「自宰相至州縣無不捃摭其短」,為權臣所抑,「十年不調」。

他博學善文,尤專經學、詩詞。任成都路通判屆滿出蜀時,「得書數千卷,藏蕭寺」,與其父洪鉞「考論諷誦,學益宏肆」。可知他還是一位藏書家。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進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加端明殿學士。卒諡忠文。

洪咨夔為人正直敢言。在現存的 920多首詩里,像"今歲啼飢眼欲枯"(《劉後溪和雁湖即事詩十絕見示次韻》其四),這樣直接反映農民生活疾苦的詩句並不少見。又如《次韻閔飢》其一寫道"貴人生長不知田,絲竹聲中醉飽眠。渠信春山青草盡,排門三日未炊煙。"已接觸到農村貧富對立的事實。他感嘆"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楊漢州見和》其二),足見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諷刺官吏、譏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詩,最為淋漓痛快。他善於描寫農村景物,如描繪牧童"禿穿犢鼻迎風去,橫坐牛腰趁草行"(《夏至過東市》其一),筆調清新、生活氣息濃厚。不過他受江西詩派影響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3]

主要作品

著作有《平齋文集》32卷、《平齋詞》1卷等。其《平齋文集》所收多為講經及制誥之文,余為詩歌、雜文,其詞「淋漓激壯,多抑塞磊落之感」,風格頗似辛棄疾,清毛晉將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詞》。《平齋文集》32卷,有《四部叢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齋叢書》本,收詩寥寥。《平齋詞》有汲古閣本。

參考資料